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利文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1 18:27:51

水利文化论文

水利文化论文篇(1)

水利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出了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丰富发展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部署。本文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研讨和谐文化建设和水利文明和谐创建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推动水文化建设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水利文化建设内涵及重要地位

(一)水利文化概念

由于人口剧增与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出了进行“水利文化”研究的倡议,试图通过对“水利文化”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水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除水害兴水利及与此有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诸如制度、技术和知识、思想与价值、艺术、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水利文化既源于水利,那么它的内容无疑均与水利相涉,所以水利文化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尤指水利科学与技术中所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等。

(二)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水利文化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对更好地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迈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问题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水利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此外我国水利发展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把水利文化与信息相结合,不断引导水利体制改革和水利管理,这样水利事业才能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水环境中满足除害兴利要求的同时,提出了亲水,爱水的文化要求。在人们对水的更高层次认识和人水和谐的精神追求之下,只有加强水利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注重水利文化的内涵,更新水利工程建设理念,把水利工程当作文化精品来设计,才能使水利工程及其管理区在发挥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水利环境的文化需求。

3、有利于提高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水利文化是用意识形态去塑造水利职工的信仰和精神,是用水利文化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一种开放诚信、理解信任、文明和谐、宽容自信的水利文化氛围,一定能激发职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职工大胆创新的能力,使职工的心智更加健康,使职工的创造力高度激活。通过学习、研究、回顾水利文化史,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升华人们的精神,陶冶人们的情操,有利于水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水利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目前水利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水利文化建设的实际来看,水利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观念滞后、建设形式单一和产业发展不明朗等问题。

(一)水利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把水利文化看成是水利部门自己的事,把水利文化当作水利部门的文化,很少有人把水利文化同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生存质量提高联系起来;有的又把水利文化等同于水利行业文化和水利企业文化,谈到水利文化,他们就想当然地联想到了水利行业规范、水利职工俱乐部和篮球场,使水利文化建设成为一项文化活动;有的就是收集几句口号、价值观用语。

(二)水利文化建设形式单一,投资主体单一化

由于对水利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观念的滞后,导致水利文化的建设总是停留在一般性的水利文化活动的层面上。不求深入发展,不求长远规划,不求系统协调。文化建设往往只是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名为建设实为包装。同时,由于思想上对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化,投资力度不都,严重影响了水利文化建设的进行和发展。

(三)水利文化产业化发展不明朗

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水利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水利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有的甚至连水利文化产业的概念都没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就少了经济支柱,滞后了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水利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水利文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水利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列主义世界观在水利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使水利工作者同心同德,推进现代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科学的水利理论是指引着水利事业包括水利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水利部门也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治水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理论框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广大水利干部要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开展理论探讨,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利理论,进而引导水利文化向前发展。

(二)加快各项水利改革,实现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的多样化,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重点要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水利行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水利文化建设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水利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三)强化水利文化舆论导向功能,弘扬水利文化,激发群众热情,繁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我们更应通过文化作品让良知、崇高、尊严、理想等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水利文化更应该利用好舆论的导向功能,不断弘扬水利文化,增强水利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用优秀的作品征服读者,才能真正起到鼓舞群众、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其在心灵深处爱岗敬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生存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水利文化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水利文化论文篇(2)

人事人才学与美学的联系

美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这是一个不争事实。追求美是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人类在追求美和创造美的伟大实践中,极大丰富了美的内涵。尽管人事人才学与文化及美学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基于人类劳动建立起来的人事人才学与文化学、美学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劳动是人事人才学与文化美学关系的纽带

马克思指出:“人类劳动不仅遵循劳动的一般规律,并且还遵循着‘美的规律’。”这一观点,不仅为美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肯定了美学与人事人才学的必然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培育审美文化,倡导人才美,可以进一步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精神,促进全社会逐渐形成人才强国的共识。从美学的角度看,美用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合规律与合目的的人类实践活动是认识美、创造美和感受美的前提。劳动不仅是感受美的条件,也是创造美的前提。从人事人才学的角度看,遵循劳动规律,开发人的智慧,优化配置和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是人事人才学的主要任务。我国科学人才观还提出:创造性劳动是人才的本质。可见,劳动三者联系的纽带。

2以人为本是对人事人才学及文化美学的共同要求

美学与人类相因而生,相伴而行。美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同时也必须服务于人类的审美活动。离开人,离开人类劳动,美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和社会价值。从文化的角度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享用者,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人事人才学角度看,以人为本是现代人事人才学的本质要求,是科学人才观的前提。因此,以人为本是对三者的共同要求。

3增进人的智慧是人事人才学及美学的共同任务

从美学的角度讲:智慧是美学的内涵之一,没有智慧就不可能创造美。同样,美具有愉悦心灵,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益智理所当然成为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智慧和意志的集中反映;从人事人才学的角度看,人事人才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组织发展和人才自身发展要求使之不断增进智慧和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贡献聪明才智。因此,不断增进人的智慧是三者的共同任务。

4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人事人才学及美学的共同目标

至善是美的最高形式,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至善是美学所倡导的思想和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它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至善即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是人事人才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至善即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三者的共同目标。

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的目标任务

美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美学思想对许多学科建设都有积极指导意义。如建筑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等等。按照美学的基本原则,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如下。

1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有利于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为水利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基本原则

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设计,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全面准确评估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美学状况的基础上,围绕服务水利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依据美学精神、思想和原则,实事求是地对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进行美学规划与设计,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二是要坚持系统规划原则。水利人事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美学设计同样要坚持系统规划原则,通过系统规划与设计,以确保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目标宗旨、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工作程序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与统一,以达到美的要求。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美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方针。在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中,不仅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同时也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改革。因此,制定各项政策必须考虑最广大水利人基本利益,即便对个别或少数人,也不要使之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四是要坚持与人为善原则。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意向的事物言之善,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人产生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因此,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必须把与人为善置于重要位置,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上,要体现与人为善精神,以营造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温馨的工作环境。

五是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原则。美具有整体性,局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只有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才能确保事物整体的美即真正的美。同时,从和谐、智慧到至善即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构成了美的层级目标体系,实现美的目标通常需要从下位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位目标推进,即需要分步实施。

六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规划设计及建设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形势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以保持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的生机活力与美学感染力。

3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按照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统筹人水、人事、人际以及全体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与水利科学发展的关系,积极营造焕发着美学光芒、融汇着美学思想文化内涵的和美的人水、人事、人际环境以及不断增进广大水利人聪明智慧和不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并催人奋进的政策制度环境,使广大水利人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欢欣喜悦地投入水利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最终实现成就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之美与成就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之美的双赢目标。

(2)重点任务

美包括和谐、智慧、至善三个层级目标。和谐是美的最低层级,和谐主要表现为客观事物内部个体或部分间的相互协调及适宜的比例关系,是对美的起点要求。美的中间层级是智慧,智慧反映人类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是创造美的前提。美的最高层级是至善,反映了宇宙的根本法则。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应紧紧围绕和谐、智慧、至善三个层级目标,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一是科学规划和构建完善完美的政策体系。科学规划和构建完善完美的政策体系是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的必然要求。按从属地位划分,政策体系中包括: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类型。元政策即称总政策、总路线,在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是制定和实行其他各项政策的指针;基本政策是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个方面而制定的政策,是总政策在某一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连结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具体政策是为贯彻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是针对特定具体问题所做出的政策规定。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必须确保处于统领地位的元政策符合美学精神,基本政策遵循美学原则,具体政策满足美学要求,以建立完善完美的水利人事人才政策体系,为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提供政策保证。

二是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基础。没有和谐就没有美,营造和谐环境是美育建设的基本条件,而和谐又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因此,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政策机制,形成人人奋力拼搏、不断追求卓越的良好的用人制度环境。在工作方式上,应从以“管”为核心的管理思维模式向以“理”为重点的服务型工作模式转变,统筹协调好人事人际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人事和谐;加强和谐团队建设,促进人际和谐;弘扬和谐文化、宣传和谐思想、营造和谐氛围。

三是以增进智慧为重点。智慧是创造美的前提,构造不断增进智慧和提高职业发展能力的制度环境是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水利人事人才制度构架、政策安排以及工作机制上,要把是否有利于不断增进水利人智慧和不断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作为重点考量,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建立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为广大水利人不断增长智慧和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拓渠道,提供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是以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目标。至善即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美的本质要求,也是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的最高目标。在水利人事人才制度设计、政策安排以及工作实践中,要把促进全体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置于重要位置,统筹协调水利科学发展与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为成就全体水利人自由与全面发展之美与成就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之美创造条件和提供政策保证。

保证措施

按照水文化建设要求和美学建设原则,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美学状况调查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应首先对现行水利人事人才制度及相关工作内容的美学状况进行调查评估。一是从水利发展的视角,评估其是否符合行业特点及水利跨越式发展要求;二是从人事人才工作的视角,评估水利人事人才工作是否符合人事人才规律;三是从系统的视角,评估现行水利人事人才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和统一;四是从美学的视角,评估水利人事人才工作是否符合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精神,是否有利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和谐、智慧、至善的基本要求。通过美学状况评估,以明确水利人事人才工作美学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步骤方法。

2加强美学制度建设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更是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推进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必须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以及水利部水文化建设的要求,按照和谐、智慧、至美的美学精神,全面梳理现行水利人事人才制度规范,把优秀的水文化及美学思想,固化到水利人事人才制度规范之中,营造和美的水利人事人才制度环境,使水利人及广大水利人才能在和美的人事人才制度环境中全面发展,身心愉悦地为成就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之美贡献力量。

3抓好水文化及审美教育

抓好水水文化及审美教育,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首先,应把加强水文化建设与审美教育延伸到水利院校的学历教育之中,按照水文化与审美教育要求,完善现行水利院校的学科体系及课程设计,丰富审美教育内容,以培养具有美学素养、掌握美学知识的全面发展的后备水利人才;二是加强水文化与审美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打造具有丰富理论功底和审美素养的水利院校师资力量;三是在对水利职工继续教育及人才培养中,加大水文化与审美方面的内容,在人才选拔、使用、考核评价等制度设计上明确文化品位及审美要求。

4积极培育和美文化

千百年来,水利人在治水实践中,不仅实现了和创造了水利人及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也留下了诸如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三峡及小浪底水利枢纽等一座座不朽的水利工程和美的印迹,铸就了“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行业精神,这些美的实践以及美的精神文化,成为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开展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美学思想的宣传,积极传播、培育和谐、益智、向善的美学文化,为推进水利人事人才美学建设营造和美文化环境。

水利文化论文篇(3)

1.2工程施工与设备管理严重脱节设备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大量的调查论证之后发现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生产组织经营和设备信息管理上不能有效结合。首先是在施工组织上缺乏设备管理人员的参与,第二点作为生产管理者也很少去考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只考虑生产的情况下做出的施工计划与设备管理的要求存在偏差。在设备管理中不能只注意购置、出厂及检验等表面性的资料,也要根据实际生产中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具体的分析,达到全面的设备管理要求。

1.3不能很好的落实管理职责作为室外作业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都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张的困难。施工企业面对这样的恶劣条件还必须遵照国家相关的法规去制定和完善施工设备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加强技术上的提高,这些虽然苛刻缺失必要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缺乏管理责任的落实,设备的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因为没有相应的责任心难以让他们去把设备保养的问题重视起来,难以使设备的寿命得到延长。

2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要科学合理

2.1前期管理模块设备信息前期管理主要包括采购、验收、供应商和采购合同等几项内容。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并从中快速读取审理与审批、采购与合同签订等方面的信息,使设备信息方面查询并实现共享。

2.2台帐管理模块设备的台帐管理包含设备标识卡、设备租赁与报废、变动预防措施等几个主要模块。

2.3运行和维修管理模块运行和维修管理模块的基础是日常维护与保养,主要就是对单体设备的审核与信息统计,详细记录下设备保养周期和运行时间,并可以根据保修时间设置报警系统定期警示使用者对设备去进行维修与保养,同时也可以详细的了解到常见故障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时的把故障排除,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为了实现对工作人员对日常设备管理工作的知道和即时向上级反馈精确数据的需要,不仅要分析系统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更要分析其中的运行数据,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设备管理技术和费用指标以及设备机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费用、设备的维修费用预测和事故情况,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使管理人员清晰的明白不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的效益,从而更好服务于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2.4配件的管理方块对配件的入库与退货、盘点与查询以及报废等缓解进行全面安排配置是配件管理模块的内容。由于配件的库存涉及到大量资金,管理人员不得不面临着合理降低资金的难题。所以,库存管理预警设施和储存评价方面的机制应该加以设立,从而能够动态分析库存和计算机设备配件情况,根据库存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得以实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目的。

2.5特殊设备管理模块工程设备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基础数据的报表与统计、数据的查询、管理和运转等构成了特殊设备管理模块。经过对上述内容的协同,不同设备信息入库、维护的及时性得以保障,同时还可以达到使设备的即时运行情况和相关信息被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了解的效果。

2.6文档资料管理方块文书档案、设施档案和技术档案三者共同组成了文档管理,而针对设备实行该管理意义重大。实行对三者的统一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能使设备各种报表如消耗报表、明细报表自动生成。这样的话,由于报表可以依据一定的规则自动生成,月尾或年末需要统计设备的台班、配件、耗料时可以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

3设备信息系统的优越性

设备信息系统能把公司的资金、物资和信息通过工作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公司各方面如维修、工作管理、管理统计等的需要均得以实现,还满足了不断改进和优化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

水利文化论文篇(4)

二、水利现代化的目标

1.总目标

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造福人类社会。通过水利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国人逐步树立起现代的水观念,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科学构筑防洪抗旱安全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水利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经济、食物、生态系统安全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2.具体目标

依据水利现代化的宗旨,其具体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

(1)完善的防洪抗旱体系,确保社会安全。由于我国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以降雨要素为主的气候要素年际、年内之间变化大、不稳定,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和干旱发生最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防洪抗旱能力仍很低,严重的洪涝和旱灾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隐患,至今仍对国计民生构成巨大威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运用现代的水利理论和治水思路,完善防洪抗旱体系、减灾体系,确保社会安全。

(2)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安全供给水资源,保障经济安全。由于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严重不均,再加上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带有普遍性的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污染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和浪费性缺水。水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对国家经济发展、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建设构成极大威胁,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的水利科学技术,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稳定、优质供水,确保经济安全。

(3)发展灌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生活水平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两者叠加,对粮食需求的压力更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只能依靠内涵挖潜,其中又主要依靠灌溉耕地面积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见,食物安全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在运用现代水利科学技术优化配置,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节水灌溉的基础上,扩大灌溉面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4)建设良性生态,美化环境,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我国的生态与环境是脆弱的,特别是西北内陆地区、西南岩溶地区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平原交接带、农牧交错带、海陆过渡带等。长期以来,人类忽视了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忽视了生态利益是人类超越一切的最根本利益。因而,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时往往注重满足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要,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在水资源配置时,既要满足生活、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也要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以保障生态与环境安全。

(5)强化水务一体化管理。应建立起统一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管理事权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体系,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强化水务一体化管理。

(6)树立现代的水观念。突破传统的水观念,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现代的水观念,使人水和谐,友好相处。

三、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水观念现代化指标

人的水观念现代化虽是无形的、不可量化的,但可用相关指标进行判断。如通过抽样调查,从下列指标可判断人类水观念现代化水平:对我国水资源状况有正确认识的人所占比例,认为水源地需要保护、水环境需要改造的人所占比例等。

2.水利信息化程度

判断水利信息化程度拟采用下列指标: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调度能力和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化水平,防洪抢险机动化、工程施工机械化、水工设计自动化水平,水文的自动化测报系统、预报时段、准确率,供水与排水自动化水平,管理信息化等。

3.水利科学现代化

水利文化论文篇(5)

1.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以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施工为对象,依其施工技术、组织特征,建立相应的科学体系,归纳了几个典型建筑物(如土石坝、混凝土坝和地下洞室),引入案例教学法,按这些建筑物的施工程序(施工过程),阐明它们的基本技术组织原理,构成课程结构体系的骨架。

2.构建分级课程导学体系。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导学安排来学习,教师导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一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二是指导学生,解答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监控学习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本教学团队按照“课程团队-课程辅导教师-教学班-学生”设置分级导学体系,导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在线辅导和讨论等。课程团队负责课程的整体设置,包括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安排教学进度,分配教学资源,以及确定教学方案等。课程辅导教师负责按照课程团队的安排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教学班的设置是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安排学习任务。学生按进度安排参加课堂教学,完成课外自主学习。

3.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了优选的课程纸质教材、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与辅助教学的案例库动画短片、习题库等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工程资料录像等教学课件,主要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件的信息量与课程教学的学时相适应,用提纲式的幻灯,阐述课程的重点、难点。(2)辅助资源库。为了辅助教学,除了多媒体课件外,还需要大量脚本数据、图形、音频、视频、教学软件等元素释解教学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资源以施工对象为单元形成辅助资源库,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扩展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导航(已建工程施工技术影像实录)、视野拓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仿真动画(对难以理解的复杂施工过程及其组织开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模型,对复杂的工艺过程开发Flas等)等模块。教学团队自主开发制作和整理了三峡、水布垭、龙开口等工程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演示视频及部分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的视频,根据教材中的附图制作了flas,通过对施工技术的说明及工程实例的演示,将枯燥的文字表述和静态的黑白图片变成动态影像,直观形象地演示大坝的浇筑过程,进行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等。(3)习题库。试题库,是以课程为单元的测试手段集合,用于检验教学效果。团队精选并编写习题,兼顾题目的难度和广度,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计算机随即抽取、组合,以适应不同的测试对象,利于考教分离。主要用于教师对学生考核及学生自测。

4.开发网络互动平台。其主要功能:(1)系统导航与管理。本系统主要通过检索、导航条、图文链接等方式实现导航,提供对应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简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情况、考核方法以及使用本系统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2)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共享与互动学习。基于网络的虚拟教学环境,让远程共享与远程学习成为可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为师生之间提供即时的讨论、答疑平台。(3)实时反馈与评价。系统可以实时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单元测试、课后作业、综合测试和教师课后评价等。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测试,教师依据测试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测结果了解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水利文化论文篇(6)

水利信息化中的各类建设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其中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研究课题,因此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又具有“科研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很容易被当成“科研项目”按照传统的项目攻关、鉴定、报奖的老套路去运作,项目完成评奖之后,其运行维护和升级换代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则无人问津,从而导致建设单位陷入困难境地。另一方面,按照传统方式运作的“科研项目”在攻关和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常常被束之高搁,不能快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有效地服务于市场的需要,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

众所周知,在IT业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应用这些高科技领域中,硬件、系统、软件等方面都有许多共性,具有较大范围的技术复用性。而类似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如果各地区各部门仍然各自为政各行其事,必然造成大量的重复科研和重复开发,规范化和网络信息的兼容性将更为突出,这对于水利信息化大系统来说,很难达到系统整体最优。也有专家认为,信息化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过程”。从行业系统来说,的确应该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由许多单个“项目”或子系统构成的,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仍然局限在“项目”的层次上,“过程”的概念太大,暂且回避。

实际上,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既是“科研项目”,又是“建设项目”。我们如果按照后者去思考,就有可能走出“科研项目”的管理“误区”,实现“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完成汪恕诚部长“以水利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既定任务。为了不至于使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陷入传统“科研项目”的老套路,我们需要的是“科研项目”管理思想的再创造,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2开发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产品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水利信息化不论是“项目”还是“过程”,都必然涉及到许多具有行业和专业特色的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的开发,实践告诉我们,开发这些系统或产品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2.1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应用软件产品需要探索新路

水利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涉及面宽,专业众多。水利信息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建设项目的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就连一些用于常规勘测设计的专业性应用软件,也让许多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颇感头疼。我们知道,专业性应用软件,一方面是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风险大,失败率高,不懂专业技术的程序高手是写不出象样的专业应用程序的,而专业水平很高但却玩不转计算机的工程技术专家仍然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专业应用软件的用户群有限,并不象操作系统、字典软件、办公软件、字处理软件等通用软件,有庞大的用户群可以很快收回开发投资。因此,聪明的软件企业很少有胆量投入此类软件的开发,许多目前用于生产的专业应用软件,基本上是专业技术人员自行开发,自编自用,很少能形成规模化的商品软件。这些软件的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界面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商品软件的水平。

不理解专业技术的计算机高手或软件公司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条路很难走通,这一点不会有更多的异议。另一条路是专业技术人员与计算机程序员相结合来开发专业应用软件,这是一个很容易被许多人接受的但却并不一定是很成功的结合。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实例经验,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的结合用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语言文化习惯思维都各不相同的跨国婚姻,在某些情况下是成功的,但失败的也决不在少数。

工程技术人员知道(但计算机程序员并不知道),工程技术语言具有一定的“揉性”,例如在结构稳定性计算中,边界条件、计算参数、物理模型、数学概化、设计原则、计算理论、规则标准、工程经验、分析方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或柔韧性,甚至对某些重大技术问题的把握还很可能因人而异,这就让程序员很难理解。而计算机语言则是“刚性”的,在程序编写中错一个字符,计算机就会拒不执行!当然,优秀的程序员有办法解决此类问题,但关键仍然是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对象能够透彻理解。

的确如此,虽然开发此类专业应用软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研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但却没有专业化的软件队伍系统地推出公认的拳头软件产品,这就是专业应用软件的尴尬。弥补这一奇怪现象的根本途径是探索新路,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2.2实践证实并不理想的开发专业软件产品的解决方案

国内一家颇具名气的勘察软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与笔者交流时,提出了一个“三结合”的解决方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计算机程序高手,一个专业与计算机之间的协调人员(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翻译”),以这样的三人结合形式的开发小组或开发团队来完成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弥补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结合缺陷。想法很好,也有新意,但效果如何?笔者却不敢恭维。

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日本专家咨询中国大型水电工程的专题技术研讨会,会上的日文翻译员对于常规应酬性内容的翻译没有任何困难,但一涉及到专业技术性问题就很难翻译出双方都较为满意的效果,中日技术人员之间只好改用互相都较为憋足的英语对话,或者干脆互相在黑板上写繁体汉字来表达专业概念。这里我们不可能要求一般翻译人员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专家级水平,然而达不到专家级水平又无法理解专家们的技术和学术思想,当然就不可能用不同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翻译的尴尬。如果翻译在专业技术上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这时翻译本身就是专家或专家本身就是翻译。

因此,这里的“三结合”的关键是“翻译”,一旦“翻译”的素质可以达到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都很高的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程序员就有可能被“翻译”所替代,这样的“翻译”就是我们梦寂以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有,用于生产中的各类专业应用软件,很多就是此类人才开发的,只是这些人才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团队气候,更难以达到专业化商品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水准。

2.3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为开发专业软件产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听起来有些别扭,因为许多企业都是以产品为主,国内外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也多以自己响亮的拳头产品为立足之本。微软有Windows和Office系列产品,金山有wps、“词霸”和“毒霸”等产品系列;联想则有占足够市场份额的硬件产品系列。这就固定了人们对企业以“产品为主”的习惯概念。

其实,也有完全依赖于“项目”的企业,例如建设施工企业,没有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就不能生存。勘测设计企业也是以“项目”为生存空间的企业。

以项目带动产品的思想并不是我们今天的发明,早已有许多成功实例。熟悉GIS领域的IT业界人士都知道美国的MapInfo公司,她的MapInfo产品系列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遍及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也有MapInfo的用户,北大方正的MapInfo事业部即为与该公司共同组建的MapInfoChina。而MapInfo最初就是几个大学生的毕业课题(也可以说是项目)。类似的学生级别的课题(项目),后来成为“产品”的成功实例,在国内外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还有许多。

“项目”还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带动高科技市场。著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995年在丹江口召开的工程地质勘察大纲讨论会上,作出了勘察资料全部进入计算机的明确规定,随后的中间技术讨论会、工作检查等环节,均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几年之后,沿线参加该项目的五省市区的勘察队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专业应用软件“产品”。

将整个水利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由许多“项目”所组成,这一“项目”思想,可以使我们逃离专业软件产品的尴尬境地。因为在实施众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先前项目的许多科研成果可以用于后续项目,建设中的许多软件产品也具有较大的复用性,同时再将专业软件的投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需求相结合,就可以归纳、提练、概括和总结出优秀软件产品,再经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出通用性强、功能齐全、符合行业标准、满足专业需求的专业软件精品,造就出水利行业真正的专业软件产品供应商,这就是走出科研项目的误区,解决专业应用软件的开发难题,既完成了项目建设又获得了软件精品的全面解决方案。

3水利信息化建设呼唤专业化的建设队伍

按照“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样也应该遵照规划设计、批准立项和实施建设等建设程序,有别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是更为强调升级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显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要求的建设队伍,完全有别于承担“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别于大众化的计算机公司,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具有科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综合性IT企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由通常的IT商家提供全面服务,但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本身对信息化不很懂行,又没有一家中立的评测或咨询机构来为企业信息化诊断把脉,而众多对情况各异的企业并不是很了解的IT商家,声称要为企业信息化作贡献,企业仍然疑虑重重,担心被那些不太正经的IT商家蒙骗。只有对企业特色有充分理解,能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企业信息化的速度和质量才可能有保证。

行业信息化的要求远远高于企业信息化,更需要深刻理解行业特色的专业化IT企业担此重任。这样的IT企业,将信息化建设项目甚至科研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为建设单位解除了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后顾之忧,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适应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著名IT评论家方兴东年初在《计算机世界》报撰文《信息化规划害死人?》指出,信息化的最核心价值是规划,信息化的重要内涵是市场化。在传统体制和机制下产生的信息化规划,被方先生辛辣地批为“八股文”。显然,闭门造车是肯定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走市场化的道路,呼唤最优秀、最熟悉行业应用的专业IT企业共同竞争,降低风险。

4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化IT企业应运而生

笔者近年来与一些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界朋友交流思想,互相有所启发,,也有共识。98大洪水后,水利建设投入巨大,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市场。水利信息化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又是一块巨大的高科技市场。一些对市场较为敏感的先知先觉者,早已抢先一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化IT企业便应运而生,这正是市场的力量。

协作网的合作伙伴东方世纪金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水科技”)就是一家先知先觉的IT企业。金水科技的前身是2000年3月由贵州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出资1000万组建的贵州东方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这家企业的发展和优势,本刊已经作了连续报导,目前公司总部已进驻北京,贵州东方世纪作为公司本部继续在贵州发展。

根据笔者的系统性思考和与公司高层领导的广泛交流,金水科技的优势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技术和人才优势

贵州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贵州省院)是国家建设部发证认可的水利行业的综合甲级院,当然具备承接大型水利勘测设计项目的资质,其工程技术实力是可信的,这是金水科技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撑。贵州省院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长期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行业专业中的应用,制定了一整套鼓励和奖励专业软件开发应用的政策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激励和造就了一批玩计算机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正是本文前述的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由于金水科技企业体制上的优势,完全可以通过招聘而聚集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金水科技与科研、高校结为合作伙伴,整合了资源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科研能力。因此,金水科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是许多IT企业在做水利行业专业的应用系统时所难以具备的。

4.2体制和服务行业的优势

现代股份制企业是人类社会经历了数千年残酷争斗之后,进化出来的目前看来是最为科学也是最为有效的企业制度。金水科技按全员持股体制来建设、运行和管理企业,国有股占30%,员工持股占70%,这是一种体制创新的新型企业。金水科技一开始就在产权问题上如此明晰,归避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越来越令人烦恼的产权纠纷问题,完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或改制重组后的某些仍然存在问题的企业,这是金水科技在体制方面的一大优势。

金水科技服务于水利行业,其行业优势较其它IT企业介入水利行业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她熟悉水利行业的特点,知道水利信息化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理解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应用软件和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水利行业的用户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本行业的高科技企业,这一点不必多说。

4.3以项目带动产品的优势

本文前面章节已经将“项目带动产品”提升到了“解决方案”的高度,其依据就是金水科技的前身(东方世纪)完成了众多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成功实践。由于水利行业的软件产品更多地是在各自为政的重复开发中“死循环”,有些系统可能刚刚开发出来就该升级换代了,甚至于某些系统没法升级换代,可能要推倒重来。商业软件企业是非常精明的,明白此类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产品难度大和效益差的特点,知难不进是明智之举。

金水科技精明之处在于一改高科技企业做“产品”的常规,实现了以“项目为主,带动产品”的策略,并且积极迎合业界炒作正火热的“服务”理念,为各类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显然,如此思路与以“产品”为主的IT企业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正是金水科技的又一优势。

4.4金水科技战略发展的优势

金水科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切入点,根据市场需求来运作传统概念中的“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升级、技术支持等一条龙持续性技术服务,将先期项目实施中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于规划和建设中的其它项目,无缝地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市场需求商品化的转换,避免了传统“科研项目”留下的遗憾,找到了科研项目走市场化的新途径。

金水科技“立足水利,面向全国”的发展战略,其宏伟的规划蓝图已经正在实施中初显轮廓。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本部以贵州省院为依托,现已出资在成都注册了“成都金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设立了“北京东方世纪金水公司重庆办事处”,在南京、武汉、西安、长沙、郑州、乌鲁木齐等地组建的子公司正在紧张筹建中,在全国其它省区的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等分支机构也正在规划筹建中。金水科技目前已经具备了参与各类大中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投标的技术和人才实力,正在成长为一支综合实力雄厚、前景看好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

5结束语

水利文化论文篇(7)

1运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1.1水资源概况

运城市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匾乏,人均和每公顷耕地平均占有量分别为320m和2340m3,仅为全国占有水量的13.8%和8.9%,且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50.6mm,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量14.38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0.06亿m3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量4.38亿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6亿m;,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4亿m’,年可用水量8.4亿m’。地下水是全区主要供水水源,取水量占年用水量的80%。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运城市工农业总需水量将达19亿m’,缺水11.6亿m’;2010年总需水量22.2亿m’,缺水13.8亿m’;2015年总需水量24亿m3,缺水15.6亿m’。由此可见,运城市属严重缺水地区。

1.2水资源丰枯悬殊,年内、年际变化大

运城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且全年最大降水量一般发生在7月至8月份。有的年份降水量虽大,但降水不适农时,往往形成干旱,而有的年份降水虽然不大,但非常集中,又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就谏水河盆地而言,一方面地表水资源贫乏,另一方面又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自1956年以来,全区河川径流量以1958年为最大,达26.4亿m’;最枯为1972年,仅有4.51亿m3,丰枯比为5.9倍。有的县丰枯比甚至高达近9倍,径流的年际丰枯悬殊。运城市“十年九旱、年年伏旱、早涝交错”的复杂局面,给水资源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3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运城市水资源受降水时空分布和水文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全市河川径流水资源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南部中条山地区相对富水,而汾河下游、谏水河盆地、平陆、苗城等丘陵沟壑区及峨嵋台地十分贫水,垣曲县相对富水,河津市、樱山县水资源总量和河川径流量则十分贫乏。作为水资源另一部分的地下水,全市峨嵋台地凤凰垣、鸣条岗、平苗黄土台地、汾南高阶地以及山丘区,水资源补给单一,地下水贫乏。其它区域如谏水河冲积湖平原、汾河和黄河低阶地、谏水河谷与青龙河谷以及中条山前洪积扇地区,除降雨人渗补给外,侧向补给量比重也较大,因此这些地区地下水补给资源较为丰富。

1.4地下水质质量较差

水质是评价水资源又一重要指标。目前,运城市地下水资源水质较差,其中尤以氟化物、六价铬的原生富集、浅层水矿化度高为特征。全区浅层水氟化物、六价铬超标面积分别为4494.3km,和967.6km2,分别占浅层水总面积的54.2%和11.7%;在中深层水中,氟化物、六价铬的超标面积分别是4696.5km2和2023.4kmz,占中深层水总面积的50.4%和21,7%。另外,谏水河盆地浅层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其矿化度很高,其分布特征是从上游向下游,由两侧向中心递增。矿化度由1g/L增至5g/L,局部区域可高达10g/L,减少了可利用量。

2运城市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资源浪费加剧了供需矛盾

一直以来,人们对水的概念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降低了人们的节水意识。再加上农业灌概、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没有严格的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工业用水无计量或计量设施老化、超期服役,滴水、漏水现象严重,都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2.2水资源短缺造成地下水的严重超采

运城市地处山西最南端,是一个腹部盆地高开发区。当地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用水量大,是全省经济最发达、水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域之一。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加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强度,整个区琴内的盆地地下水水位逐年大幅度下降,除局部地段尚有零星开发潜力外,盆地地下水己基本没有开发楷力。例如,谏水河区年开采地下水5亿m,估计过量开采约2.38亿m3,目前水位下降面积3600km,漏斗中心水位降深54m一60m左右,平均每年下降速率1.2m一1.5m。由于水位下降,谏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33亿m-,现在除去排放污水外,河道常年断流,沿河一些湖沼,如五姓湖、鸭子湖等也已干涸。地下水的超采己达到了使河川径流无法弥补的程度。据谏水河总控制站张留庄水文站实测资料显示:1956年至1968年的下泄年径流量平均值为0.28亿m’,1969年至1979年的11年平均值已下降至0.043亿m3,其中1970年、1972年、1977年全年河干。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不但夺取了相当一部分河川基流量,而且动用了地下水的静储量。

2.3水资源恶化、水体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利用,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迈年来,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私人企业,大量的工业废污水未经处理排人河道、水库,或就地人渗,使水质污染更加迅速地向城市郊区和农村蔓延,河流、水库等水域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如谏水河作为运城市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曾经为运城市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由于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水,甚至污染了沿岸地下水,致使两岸许多村庄的居民因饮用了污染水而引发地方病;姚逞渠也成为一条排污河;汾河下游运城段也由于污染,其水资源几乎无法利用。

3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3.1狠抓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运城市工业用水的关键是降低耗水定额和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当地农业用水大户应根据全区经济实际,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制定中长期农业节水规划。工业上要推广应用冷却塔,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要大力加强用户的节约用水意识,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实行计量收费,以及限量供水、超惩节奖等措施。

3.2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和统一治理

加大地下水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对城市、工业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要采取特殊措施,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严格禁止滥采滥用,杜绝对水资源的破坏。要调整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结构,调整水井密度,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对地下水漏斗区,要采取工程措施,实行跨流域调水,结合灌溉进行回灌,使地下水得以逐步恢复。

3.3水资源的污染治理和质量保护

水利文化论文篇(8)

水利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出了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丰富发展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部署。本文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研讨和谐文化建设和水利文明和谐创建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推动水文化建设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水利文化建设内涵及重要地位

(一)水利文化概念

由于人口剧增与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出了进行“水利文化”研究的倡议,试图通过对“水利文化”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水利发展的客观 规律 ,探索人与水、人与 自然 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除水害兴水利及与此有关的 历史 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诸如制度、技术和知识、思想与价值、 艺术 、风俗习惯等)的总和。wwW.133229.COm水利文化既源于水利,那么它的内容无疑均与水利相涉,所以水利文化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尤指水利科学与技术中所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等。

(二)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水利文化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工作实践的 总结 、提炼和升华。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对更好地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

三、水利文化建设的 发展 思路

(一)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水利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水利文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水利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列主义世界观在水利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使水利工作者同心同德,推进 现代 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 科学 的水利理论是指引着水利事业包括水利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水利部门也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治水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形成具有

(二)加快各项水利改革,实现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的多样化,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重点要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水利行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水利文化建设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水利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三)强化水利文化舆论导向功能,弘扬水利文化,激发群众热情,繁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我们更应通过文化作品让良知、崇高、尊严、理想等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水利文化更应该利用好舆论的导向功能,不断弘扬水利文化,增强水利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用优秀的作品征服读者,才能真正起到鼓舞群众、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其在心灵深处爱岗敬业,热爱 自然 ,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生存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水利文化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 文献 :

水利文化论文篇(9)

水利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出了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丰富发展水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部署。本文旨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研讨和谐文化建设和水利文明和谐创建实践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推动水文化建设和水利事业科学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一、水利文化建设内涵及重要地位

(一)水利文化概念

由于人口剧增与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和水质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出了进行“水利文化”研究的倡议,试图通过对“水利文化”的研究,从本质上揭示水利发展的客观 规律 ,探索人与水、人与 自然 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

具体说来,水利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除水害兴水利及与此有关的 历史 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诸如制度、技术和知识、思想与价值、 艺术 、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水利文化既源于水利,那么它的内容无疑均与水利相涉,所以水利文化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水利科学与技术的内容,尤指水利科学与技术中所隐含的思想、精神、价值等。

(二)水利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水利文化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利工作实践的 总结 、提炼和升华。加强水利文化建设对更好地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目前

三、水利文化建设的 发展 思路

(一)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水利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水利文化的首要前提,也是繁荣水利文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握好水利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列主义世界观在水利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我们就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使水利工作者同心同德,推进 现代 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 科学 的水利理论是指引着水利事业包括水利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水利部门也要组织专家、学者加强治水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形成具有

(二)加快各项水利改革,实现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的多样化,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当前我们重点要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水利行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形式比较单一,这是水利文化建设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水利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水利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水利文化建设的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快更好的推进水利文化建设。

(三)强化水利文化舆论导向功能,弘扬水利文化,激发群众热情,繁荣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是精神文化产品,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我们更应通过文化作品让良知、崇高、尊严、理想等人类最可宝贵的东西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水利文化更应该利用好舆论的导向功能,不断弘扬水利文化,增强水利文化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用优秀的作品征服读者,才能真正起到鼓舞群众、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其在心灵深处爱岗敬业,热爱 自然 ,保护环境,爱护自己生存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自觉选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水利文化真正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 文献 :

水利文化论文篇(10)

1.1人员超编,人才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中政府干预过多,没有完全交由市场干预,从而造成现场管理人员虽多,但是有些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无法充分对现场的施工进行合理协调。

1.2水利施工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

目前,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权责不清,无法形成统一行动管理措施,不同管理部门共同介入,造成了管理的重复性以及效率的下降。同时,由于各个省市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无法有效没有形成按流域、水系统一管理的格局。

1.3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工程其本身的复杂程度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工程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过去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缺乏科技含量,企业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源在现有的科技社别的更新方面,由此造成了管理效率的下降。

1.4水利系统内“重建轻管”的思想严重泛滥

水利工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秉持一个观念“重建轻管”,强调工程的建设却忽略了现有工程的管理,由此带来的是前期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而后期工程本身的设备以及手段投入不足,制约了工程自身的发展。

2水利施工管理优化对策与建议

2.1优化人员编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单位要建立有序的规章制度,将现有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与管理,精简各部门人员,保证每一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积极优化现有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刺激手段,提升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每一季度和半年度、年度评选优秀人员以资奖励,并树立模范榜样,借助于榜样的力量,号召大家共同学习,从而形成了互相竞争互相鼓励的良性激励态势。

2.2明细全责,实现共同管理

对于现有施工项目中所存在的权责不分的情况,在未来要建立权责发生制,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政府之间的共同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对不同区域的政府进行协调与统筹,进而形成统一性的水系和流域管理。并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各个部门要切实有效的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应该越权越界,由此真正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2.3以市场化原则,加大工程经费投入

针对当下水利施工管理中的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应该以市场化的规章制度,引入市场介入原则,合理引导社会层面的资金进。以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充裕资金流,同时提升资金以及管理效率,弥补过去经费不足的情况。包括各类债券的发行、银行的贷款融资、信托产品的发放等等,借助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手段,真正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对现有的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持续的投资。

2.4水利施工工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

水利施工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当下的水利施工管理而言,要充分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的应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有效的引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以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工程效益。将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思想引入到现有的水利施工管理中,优化传统的管理手段。

2.5从观念上重视水利施工管理

从国内外的经验而言,水利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队质量、进度以及经费的保障均显得非常重要。因而,要纠正传统的“重建轻管”观念,从企业内部就开始提升以及让每一个员工了解和认识到水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并且让现有的施工单位在现场更好的配合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实现工程有序发展,并且在预定时间内竣工。

水利文化论文篇(11)

2三维可视化技术

在现如今的工程方面日益广泛,在地质探测的方面都有优秀的显而易见成果,根据数据体的透明度属性,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率是地下界面的原始在水利方面可以探测出河床的深度和地质岩层沉积的程度,为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水利水电工程中数据的准确与图层的准确是相吻合的,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立体成像原理,将数据产生的图像达到标准化的分布。现如今我国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比其他国家而言相对于落后,但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技术应用范围却非常广阔,其前景应有广阔的市场,尤其在地质探测,河流的探测与工程的绘制都有广阔的前景,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放到一起将会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探测、规划、施工、科研,如果将水利水电工程与三维可视化技术融为一体,便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改变,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有着不同于一般测制技术的独特方面,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把描绘物理化数据转换为图型、图像、并运用颜色、透视画像等特点和视觉观点等实时改变的视觉现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将运用到物理数据的改变,和数据处理与筛选,而一般的技术处理达不到处理到精准的要求,可以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快速数据处理和精准程度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精准性筛选出不符合数据中心中不承认的错误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程度还能快速形成三维立体图形,并利用颜色透视动画等特点与我们的视觉呈现出符合数据的表达形式的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两种类型是基于图形的平面化和数据的可视化的两个基本的类型,这两个基本的类型使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可以有较大的提高,利用这两个基本类型中的其中一项,也可以使数据化信息转换成标准的图层,这就是所称的图层可视化,图层可视化是指地质的图层和断层,这也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三维可视化技术不但能快速的处理数据,筛选,形成准确的立体图像,还能勘测水利水电工程的系列工程中,如勘测河川中的断层,水流中河床的沉积,地质中勘察沉积岩等方面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环境是我国的关键性的因素,国家强力发展可持续化经济建设,这使河流等自然能源的提高利用有着关键性的提高,发展自然能源的同时,水利水电工程起到了关键性的角色,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水电方面的应用促进了社会进步的科技发展也对未来的建设提供着新的目标。

3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在目前国内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土木建筑和地质勘测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渲染动画性、仿真性都在工程建设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是为人世后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在软件中对象间、摸型与对象间或按照对象高的计算,达到一定的仿真性,便于减少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数据误差,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高显著的效益,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范围中不仅提高了技术人员的效益还能有效的减少设计人员的劳动工作量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的缩短了时间,增加了效益,全面提高了劳动效率。

4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现阶段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成熟和广泛的应用使得在工程建设中有着极其开阔的空间,尤其在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缩短了设计人员筛选数据的时间,使工程的周期缩短,设计成本低和设计偏差大导致大量资源浪费与施工工期的延误的不必要性。将三维可视化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结合起来看,三维可视化技术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相结合产生的一种仿真体,它能有效的显现出数据的精准,其实质通过图形、图像的方式对仿真计算过程的追踪与结果的处理,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优越性不但节省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缩短周期,更能有效的为水利水电工程人员提供一个快捷的数字化平台,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建立基于GIS交互式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将可视化技术与系统仿真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实现仿真建模可视化、仿真计算可视化、仿真结果可视化。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将可视化仿真技术与具体的工程问题相结合,提出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的具体途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仿真软件的通用化不仅是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而且是推广应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