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高效课堂的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0

高效课堂的策略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1)

高校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究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教师如果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就入一个没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心慌。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成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可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仅仅为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对于新课程表教材,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我想一册教材即使以前教过,再交一遍又能挖掘出不同的东西,得到不同的体会,获得新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想把“高效课堂”这艘船开好,就必须养好“备课”这片帆。

二、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又有效途径

我们只要能想法设法的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的探索之时,进而将之转化成为一种个人的能力。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我们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科教与方法,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因善于运用一些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理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人爱听,这样的课效率也是不高的。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关念,在课堂教学重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教风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用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和谐逾越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打造高效的关键

要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胆提出问题,教师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提问。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捉住学生理解数学学内容是可能产生的疑惑或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授知识的矛盾,或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产生的障碍,从而去设计“问题”情景,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桥梁,引导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给学生提供疑问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必须给学生留出观察情景和思考的余地。

四、预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要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老师认真的准备还不够,必须把学生也带进来,这就是布置学生预习: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能理解;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讲得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放在学生的放矢,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2)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笔者在教学中对打造高效课堂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

一、充分了解学生,因人施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数学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教师要多表扬。要了解学生整体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课堂上教与学脱节;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并适当地引入课堂,穿教学的过程,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要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亲和力,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来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根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扬,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的喜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设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的放矢,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测评时让学生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通过例题使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四、注重课堂实践环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例如,笔者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做直径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记录下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比较这3个数据,探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计算,我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五、合理利用学具、媒体资源,追求高效课堂

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的情绪和思维,教学效果会很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学具,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课改为主动地去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说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和具体的“形”链接起来。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笔者在执教“射线和角的认识”时,借助课件动态演示直线、线段、射线的形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较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三种线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执教“圆的面积”时,利用课件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妥善解决,得到了圆面积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计算后认真检查,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家长等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伴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但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学生今后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成菊.《数学教学研究》2008年.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3)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20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最合理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一直是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都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本论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制定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种在课堂中经常用到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有在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制定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表现如下。

(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独立的部分,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评价相互配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在选用教学策略时,我们必须把教学策略放在教学过程的整体中考虑,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的内部因素,还应该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教学策略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课堂最优化,构建高效课堂实施的各种方法、手段。

(二)实用性原则

任何策略的制定都是为了实践,教学策略也不例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策略的实用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策略相当于纸上谈兵。所谓实用价值,一方面是指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指选用的教学策略是最合理、最高效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针对性原则

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选用的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如:复习所学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应该以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尤其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梳理教学内容、总结历史规律和发展脉络有利于学生记忆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四)灵活性原则

教学策略是课前教学准备的重要一环,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形成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教学有了教学策略作为基础,教师才能从容不迫。然而课堂是动态的,受外界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会产生多种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能只有一种方法或策略。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以问题导入课堂内容,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可能会偏离课堂内容,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而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形式

(一)以故事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段历史都是由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构成,这些历史事件经过几千年的口耳相传形成的经典的历史故事。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历史故事,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出未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融入课堂。如:在讲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教师可以以“尧舜禹的禅让制”“大禹治水”等故事作为开头导入教学内容。

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是教师引人入胜地讲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还可以截取故事中的一部分设置悬念,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将遵义会议之前的党内情况和外部情况描述一遍,“党内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主力元气大伤,红军被迫转移,眼看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在危急时刻一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呢?会议上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改变了党的命运。对革命来说,又有什么巨大影响?”

(二)合作探究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的内容有延伸性,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对所学的知识至关重要,受空间的限制,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展示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查阅相关事实材料或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反思,有时探究内容难度大、范围广,就需要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合作探究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立足生活现实,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贯穿生活化和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性的目标还应有情感目标、现实目标,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未来生活有指导性作用的知识内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将知识回归实际生活,采用播放纪录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4)

随着课改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做了以下总结,归纳为三点,即一围绕、二多样、三拓展。

一、围绕,即是围绕考纲,明确考点,强化教学目标。

考纲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解读考纲,把握考纲,重新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每一节课前,将考纲和考点的要求用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考查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有侧重的去掌握相关的内容,就重避轻,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只要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课堂的学习效果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多样,即是教学方式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三的复习课不等同于将学过的知识重新再现一遍,而是在把握考纲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制定好每一个内容的复习计划、策略和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和实施着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将其归纳为了三“化”教学法:

(一)即一是提纲化;

(二)二是动态化;

(三)三是灵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1、提纲化:在每复习一节课前,将本部分知识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以提纲的形式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用5——6分钟的时间将提纲中的内容填写完整,不会的内容先空着,通过本节课复习后再补充完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内容是,我是这样设计的提纲:

(1)细胞增殖的方式( )、( )、( )

(2)我们重点学习了( )和( )两种方式,其中(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体细胞,( )分裂后的子细胞为生殖细胞,而有性生殖必须要经过( )分裂,且有性生殖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要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和( )定律。

(3)归纳有丝分裂的特点( )、( )、( )、( )

(4)归纳减数分裂的特点( )、( )、( )、( )

(5)如何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 )

通过这种设计,就把有关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完善更系统,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

2、动态化:生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很多内容多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何抓住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做法。一是设计一些与本节复习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将教材中死板的、抽象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具体的、形象的内容。

3、灵活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因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常采用问题引导法导入复习内容,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去思考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对于教材的实验内容处理,有的实验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像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植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后把意见汇总,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比教师的灌输更有说服力。其次,在习题训练方面也要多样化灵活化,

三、拓展,即针对相关内容对知识面进行拓宽。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01-01

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努力建构高效课堂。近些年,我一直从事教学理论与教法研究工作,目睹了许多中学高效课堂的做法,现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一、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高效基于有效,有效源于教学设计的优化和合理地整合教材,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学科知识、价值内容及情感教育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维持“动静结合”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独立思考是讨论、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激活思维,才能引起思维碰撞,活化的思维“分子”越多,有效碰撞的概率才越大。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真正对学生能力提升有作用的是思考力的提升。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同时也需理清“静”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妥善处理“动”和“静”的关系,创造出更加和谐的高效课堂。

三、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帮助学生消除问题,只意味着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教学任务并没有结束,应更向前一步,思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即“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例如:在进行“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教学时,教师强调:“不管是不是二氧化碳过量,都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学生问:“为什么这个反应不生成碳酸根离子?”教师强调:“是因为酸性关系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如果教师设置如下问题:“请设计方案证实产物不是碳酸根离子,而是碳酸氢根离子。”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面对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估计所有学生都会有事可做。经过思考后,大多数同学都提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发现有沉淀产生,与老师的结论不符。于是,又引发了一个问题,钙离子到底是与谁发生反应了呢?于是学生自发地展开交流讨论、设计方案以进一步验证。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捕捉动态的生成,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带入预设的方案之中。即使课堂上有“意外的生成”,教师也会置之不理,继续上课或合理回避,点到为止,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预设。然而这样“完美的预设”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一直被囿于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及创造性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对“酸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当学生将酸与氧化铜、氧化铁粉末混合后,并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有学生怀疑金属氧化物变质,建议用新的药品重新实验;有学生怀疑可能是反应温度太低,建议用酒精灯加热来验证;也有学生建议上网搜索原因等等。于是大家就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验证,虽然教学没有按原计划进行,但学生都很投入,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也许有些零乱,但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难道不比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更有价值吗?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以忠实于新课程的积极态度立足于课堂,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审视过去积累的方法、经验,审视我们正在实施及应用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科学、有效地建构高效化学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编号2012JCJY22)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6)

在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方式下,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改的主要任务,就必须将 “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策略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的具有创新的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生为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教师在课堂上所能占据的集体授课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们不提倡“一节课只讲4分钟”,但要明确提出,一节课教师持续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节课留给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性教学、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节课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0分钟。这种“三分课堂”并非呆板的划分,它只是指出课堂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导向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为主策略的实施,最大的阻力在于教师的课堂时间观的更新。只有相信课堂时间主要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用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尽量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当然,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不等于让课堂成为放任自流的地方,而是要在教师认真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适时的调整下有明确目标地进行。

二、先学后教的课堂

所谓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完成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这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方法。这也是中学与小学低年级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原因是把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寄托于课外而不是课堂之内。事实上,要养成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习惯,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不惜代价开展课堂时间结构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自学的氛围与课堂自学的时间保证。

大部分教师都相信,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因此,利用课堂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哪怕是暂时落下教学进度也要挤出课堂时间进行有明确目标的自学训练等,就应当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当堂训练的课堂

所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而不要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大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大部分本属于课堂反馈环节的练习,布置成家庭作业。这是一种长期伴随中国教育的错误习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属于课堂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反馈,变成学生带回去的家庭作业,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科小先生”的帮助下当堂完成。

面对不容乐观的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和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师们还认为课堂训练会造成课堂教学进度很难完成,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想法。解决的办法不是延长课堂时间,增加固定课时量,而是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有的地区正在进行每节课只有30分钟的改革,不照样完成了所谓的教学任务吗?在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即使是像某些人追求的“完成了教学进度”,又有何用呢?

四、个性教学的课堂

所谓个性教学,是相对集体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把原本集体讲授的时间挤出一部分让学生“自由学习”。个性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教师与“学科小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习小组或个体,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从而实现班级授课制下个性化教学的追求。二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三是个体指导还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辅导等。四是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

实现个性化教学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精缩教师的集体授课时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统一目标而又有不同进度与深度的个体学习,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内与小组间的协作学习。

五、合作学习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7)

课堂结构的把握,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学科知识,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高屋建瓴地统筹课堂,游刃有余地调节课堂。

1.前置性补偿。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知识基础、技能经验和心理品质,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授新课之前给予必备知识的回顾或相应的技能训练,以期望学生能尽快地进入新学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师课前富有前瞻性的教学预测,使教师更从容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诱发精彩的课堂生成。

2.形成性检测。新授后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个环节既是给学生演练的机会,也是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对学生容易错、不易掌握的内容反复练、重点讲,这样不断提醒、强化,学生当堂掌握巩固,以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后续性矫正。教师要关注教学预设下的课堂生成及教学效果,借助缺点的补救策略来让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新知,并对学生在形成性测试的解答中出现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进行评价、矫正和总结,从而完成课堂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和动态生成。

二、在“补偿矫正”中营造动态氛围

“补偿矫正”教学策略下的课堂,教师要创设动态的课堂氛围,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自学习惯,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和灵感的生发,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作为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疑难问题的点拨者、遗漏问题的补充者,借助不断的“补偿矫正”,营造温馨愉悦的互动场景,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求和大胆质疑的动态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学得愉悦,教师教得舒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教学是一个信息多向交流的过程,互动探究是动态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上课时,学生不断暴露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不断补偿矫正,这样既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学生思维受阻之处,又可以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点拨和矫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这样的师生互动,相互感染,群情振奋,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成为“激情燃烧的阵地”,成为学生想上、愿上、乐上的魅力课堂。

三、在“补偿矫正”中打造自主课堂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8)

一堂体育课是否有效,不仅要看一节课下来学生有无所获,而且从长远看,对孩子们的发展有没有深刻影响。要真正打造一节高效小学体育课,体育老师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采取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规范教学过程,及时矫正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摆正体育教学态度是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小学体育老师以年轻人居多,由于年轻人刚刚步入教学事业,往往有一些不足。师生存在一定的代沟,上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比如让学生报数,他们都是一群孩子有些调皮,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导一群爱玩爱逗的小学生。认真耐心的态度不仅仅是对小学生的一种教导方式,更是教学方式的体现。教师要时时刻刻谨记首先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人格自由。正确的教学态度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态度决定一切”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知识素养是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旧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认为课上只要学生多运动就可以完美结束一堂课。其实不然,体育课不是“体力课”,让学生感觉到运动的疲倦并不是最终目的。自古以来,全世界都对体育运动很重视,教师要在运动的基础上拓宽体育知识面,并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包括对体育知识的精通、相应技能的熟练性和扎实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师应当活用知识,把平时对体育的了解灵活地运用到课本中,联系实际,与学生一起探讨静态体育课。

三、合理搭配体育内堂和外堂是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不一定每一节体育课都在室外搞些体育运动就是有效的课堂,学生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要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就看体育老师有没有合理搭配体育内堂和外堂。最初学生对外堂有很多不乐意,因为改不了爱玩的天性,但是正因为如此老师才更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在玩的基础上平定自己的心,静下来了解体育,完成一节高效的体育课。在上体育内堂时,就可以看出一个体育教师蕴含了多大智慧。教师要善于在内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枯燥乏味的体育课本很难让小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甚至会产生极大的排斥感。教师可以借用内堂时间,搜寻一些有关课本内容的视频、音乐或者电影等给学生欣赏,这些娱乐东西也许孩子们更喜欢,但是切记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在小学生心理接受的范围内。

四、有效设计体育课的流程是构建小学体育课堂的关键

没有一个合理的体育课的大体流程是不可以的,这样的体育课堂不仅效率不高,学生也没有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流程,一般流程如下:

1.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三个环节:整队、预备操和跑圈。整队由体育委员根据整队口令(稍息、立正、原地踏步走、向右看齐、报数等)提前进行。整队完成后一般是教师指导做预备操,提前舒展筋骨,保证正常体育运动的进行。预备操结束后就要跑圈热身,这是必备环节。

2.基本课堂教学。一般每节课教师都有专门的教学任务,比如各种球类、跳远、跳绳、跑步等体育内容的基本学习。

3.自由活动。自由活动一般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为适,一堂课下来,学生做了不少运动,肯定会有很强烈的疲倦感,最后的十分钟就留给学生休息,喜欢继续运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器材继续,不想继续运动的学生可以聊聊天直到一节课结束,体育委员吹哨集合,教师点评便结束一堂体育课。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为学生服务的信念,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自由空间。体育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没有条条框框,还不需要强迫学生上,因为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期待上体育课,他们会把体育课当做“娱乐课”。教师不能严厉看管学生,剥夺他们体育课的自由权利,否则会让学生更反感。体育教师只要把握好一堂课的度,不让学生在课堂上肆意妄为就可以保证学生不乱来,使学生得到该有的自由学习的权利。

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方法。

体育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样化,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排球的方法肯定不能全部应用于教篮球的方法,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项目进行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趣味性,还会激起他们学习体育的激情,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必要的保障。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相对语数英等基础科目要简单容易一些,体育教学更灵活,它的灵活性也就要求体育教师迎合体育的特点,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地位已逐渐提升,要搞好小学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建立高效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9)

高效课程是指在单位上课时间里,也就是45分钟内,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从中可以看出,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和学习质量的最优化。

现阶段对一堂课是否高效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课堂效率的唯一方式,这制约了高效课堂的有效创设。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程改革中,弱化了教师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中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教师教学参考书籍增加了很多,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学中还注重了课堂评价,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教学方式上也出现了多元化,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具有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的学习思想,课堂上更加注重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修教材被忽视。新课程改革把选修教材进行了细化,诗歌、散文、外国小说、阅读与写作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很难同时开展这么多种类的文学选修课程,于是出现了选择性教学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形式化。新课程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要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学校对教师做了强硬规定,要求在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讨论、发言。这样的规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效果反而没有“满堂灌”的效果好,因为古诗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作者思想的结晶,学生的讨论很难触及古诗的真谛,所以说讨论需要有一定的适用场景。第三个问题是滥用多媒体。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标配,老师们提前进行PPT教学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黑板上的字减少,PPT上的文字一闪而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变差。

二、构建高效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难点,本文提出了认识教育的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三个策略。

1.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语文教学是一项以文字和感情为主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再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健康快乐成长。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可能不一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自身具备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老师就成了朗读教材的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帮助甚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选择其他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各种材料,比如视频、音乐、图画等。

3.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片面追求讨论课堂,而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更要注重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当学生的指导顾问,而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裁判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判。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明确探究目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讲究高效率的生活与学习。本文对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认识教育的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三个策略,旨在建设更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5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改善的一大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的转换还不够彻底,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不仅需要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现状,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高中化学的教师们,不断地采取合理地教学策略,逐步地改善高中化学的教学情况,以促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有效建构。具体来讲,高中化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做好备课准备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具有了长期的教学经验,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忽略课前备课的环节,而采取直接上课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教师已经对高中化学的学科知识有了很深的了解,但这也不可能避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和突况。当这种问题发生时,假如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将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并进一步妨碍学生的学习。长久下来,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多,教师为人师表的威信力度将会在学生的心目中下降,而这又是另外一种阻碍教师课堂秩序有效进行的一大潜在问题因素。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教师在做好备课准备的同时,要明确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和切入点,具体来讲,教师的备课是凭借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安排的备课,而不是凭空想象的备课。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学生的准备,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学生的人际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具体因素。并且,教师接下来的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将是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的详细安排,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有效的提高。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要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

在原先的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的备课常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会简单的限制在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之上,而教师呆板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昏昏欲睡,加上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一旦听不懂的时候,这种教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走神,这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跟得上教师的讲课内容,就不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要想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以缓解单调的课堂教学氛围。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想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很多种方式,教师恰当自如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在化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但是抽象的化学知识,比如化学反应就很难让学生进行抽象的想象,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形象例子进行说明。比如在碳酸和钙的反映实验中,教师可以运用陈醋去壶绣的生活案例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设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对教学的问题逐步地深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并逐渐地带动自己的思考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样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中还存在着强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会造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的现象。受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停留在听教师讲课的层面上。教师以自己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长久下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为此,教师要想改善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中,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讨论、自我评价、自我发挥等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长久下来,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不仅仅是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更有自信力和自信心的提高。

四、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合理地布置课上作业

高效课堂的策略篇(11)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景泰县第一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景泰县第一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