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的步骤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0:58

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上,还是在学生人格的塑造上,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一条优化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班级授课制,它会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在实践中总结得出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自愿原则。首先可以考虑学生的性别自愿,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性别观念在他们之间初步表现明显,为了达到目的,最好让他们自愿选择搭档。

2.成员互补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实现互相提高,首先要实现学习水平的互补,最好要一对一地互补,让他们在小组内有较多时间和空间的合作;其次是性格的互补。实践表明,让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搭配,性格活泼小组和性格孤僻的小组合作,才能实现合作的顺利进行。

3.人数要少原则。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应该以2―4人每小组为宜。对于优等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应该以2人小组进行,实现一帮一的效果;对于优等生与中等生的合作,可以以3、4人小组进行,以便实现互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将小组合作分为目标描述、划分小组、确定职务、设定规则、开展合作五个步骤进行。

1.目标描述。目标的设定是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目标明确,课堂上的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逐步提高自我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2.划分小组。传统的英语课堂中那种单一的“教师―学生”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学生划分小组,无疑是促进学生多向交流的一种好方法。

3.确定职务。确定职务,明确职责,是促进小组成员有效交流的保证。英语小组划分后,要注入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让每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一般应分配以下职务:小组长,常由英语成绩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副组长,常由活泼好动的学生担任,负责小组纪律的维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课前合作预习。在大部分学生的观念中,预习是语数这类主科应做的工作,他们也许根本不重视教师布置的这一任务。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尝试着认真预习,然而往往力不从心,不会读的单词、理解不了的句子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在残酷的敌人面前,他们只好一步步地退缩。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你不会的我会,我不会的他会……在学生二至四人开展合作预习后,会取得显著的效果。让学生开展合作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课堂合作学习。学生有了参与学习的热情,还需要有合作学习的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的设计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学习,共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1)小组会话。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口头操练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小组会话,会话可以是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会话等,方法以轮流说、派代表说、抢和快速反应等。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操练。例如,在学习了“May I come in?”“Come in,please!”的对话后,我让同桌相互对话,轮流进行,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好。通过这种对话活动,不仅能增加口头操练量,使每个学生都开口操练,达到互通信息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还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2)情景对话。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具或问题、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会话,使他们身临其境,说者言而有物、言而有趣,听者闻有所得。提供的情境可用给予提示,根据情境中人物数量的多少,可让2―4个学生同时进行。一般可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编对话,然后进行对话表演。通过这种情景表演,让学生在编、说、演的合作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十分感兴趣。

(3)竞赛活动。青少年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只要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整个课堂气氛就肯定会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可设计合作性竞赛,让学生通过彼此合作,取得胜利。竞赛形式有: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例如,在教单词时,可请组中成员一对一,最后看小组得分,哪一组说对的单词最多就获胜。

3.课后合作复习。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使用,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新词、新句,课后及时复习操练是必需的。

篇(2)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篇(3)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线路》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抄、背、练,被老师牵着走,而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机会。为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必要采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总体目标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

一、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

根据学习任务的三要素,即任务目标、信息输入和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交代任务目标、材料输入、合作活动和任务评价。

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向学生明确展示教学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指令要清晰,要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输入是指学生接收所给定的任务方面的信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意思明了的情境,努力使自己成为示范表演者。输入的内容要以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基础,充分展示教师的引导才能,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新信息的注意,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在学习、理解课堂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各种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大胆表达,交流合作,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交流活动完成之后,要对任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应只着眼于知识获得多少,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参与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情感是否有所变化,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如何,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

尤其要注意,课堂任务的设计是多层次的。一般遵循从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有控制端产出活动,最后到具有现实意义的设计活动这一过程。对于《电子线路》这门课应遵循先基本知识点、实例后应用、设计的顺序,使教学阶梯式地向前推进。同时,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每个层次和每个梯度都要使与之相应的学生容易达到,保证学生的参与率。

二、任务设计在中职《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 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动力。各种富有创意的课前导入活动设计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以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为例,在这一环节中提出学校目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活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有三名评委。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定选手能否通过选拔。请你们为学校设计一个电路能够体现评委判定和选手是否过关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对这一活动比较感兴趣,开始在脑中进行思考了。

2 引导学生理解任务

向学生布置任务后,说明本环节的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围绕目标解决问题。比如对于上述“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的例子,教师可以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根据实际逻辑问题我们需要列出逻辑函数式,依据什么来列?列出函数式后为了使逻辑图更为简洁,还需进行哪一步骤?教师在设计本环节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这些形式的设计来训练他们短时列框架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3 师生合作完成任务

这时教师的任务是带着知识要点、疑难点进行讲解。本环节要注意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第一,学习新的知识为第二。具体做法还是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整体教学。首先由实际逻辑问题列写真值表,用A、B、c表示三名评委,用Y表示结果。状态赋值如下:对于变量A、B、C,1表示同意,O表示不同意;对于函数Y,1表示通过,O表示不通过。要求学生集体完成真值表,教师引导由真值表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后让学生化简表达式,画出逻辑图,可以请几个学生同时板书化简,选取最简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最优化原则。任务完成后,进行知识拓展:①用以实现组成该逻辑图;②若有人想投机倒把,如何改装可以任意遥控改变输出结果;在想投机倒把时用遥控器把遥控端的信号变为1。分组讨论进行,得出结论,让小组代表们各抒己见,教师加以指正和改进。由该任务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4 小组合作完成新任务

为了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讲知识点能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能力,再设计新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例如在师生共同完成“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任务之后,再布置一个新任务让小组成员们独立完成:设计一个楼上楼下开关的控制逻辑电路来控制楼梯上的路灯。在上楼前,用楼下的开关打开电灯,上楼后,用楼上的开关灭电灯;或者下楼前,用楼上的开关打开电灯,下楼后,用楼下的开关关灭电灯。要求:①完成电路的设计及电路验证;②有能力的同学可尝试进行三个楼梯开关控制灯的电路设计。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讨论结果,教师再一一加以指正和讲解。

5 进行任务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体现人文关怀。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恰当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评价的结束,一项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通过这些任务,学生不仅能完成设计,而且能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创造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下转59版)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务的性质和目的,交待任务要清楚,并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的难度要适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3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这一问题和现实生活有某种联系。

篇(4)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丰富的个人知识储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如果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三、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老师。我们要具有一种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当然,要追求有效地教学课堂 ,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 、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时效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内容。作为我们外语教师,教学内容是课本和大纲。那么教学内容的课本和大纲怎样依托我们的素质对他们进行二次开发?那么这中间要考虑的是对象。教育的对象他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我们依据需求、教育内容来做较好的二次开发。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上的二次开发。而这个二次开发与我们的教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教学内容的开发是否有效,因此说要解决Effective Teaching这个问题就是要解决怎样做到Affective Teaching。Affective Teaching这中间要穿插的是结合教学内容,把教师素质提高以后,演化成课本,进行二次开发。

除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还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是人品。教师是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还是觉得有乐趣的事业。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是否正、心胸是否开阔。所以正气和大气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扎实的专业基本。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也就是English Proficiency,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较好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还有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举例来说,就说语法教学。我们是否知道“三维”语法理论,比如说形式、意义、语用,三者能否结合,又是怎样结合?又应该怎样把这样的理念结合进课文?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结合知识,又使它具有语境真实性,使得我们的语法教学真实、地道、鲜活。这又是我们教学必须要有的理论基础。

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我们会经常因为学生学得不如意,而对学生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来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打击,产生了“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倒塌。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教学中对学生们说:“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 “不要泄气,在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试就行了” 等积极有进步的言语暗示时,他们就会兴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脸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笨蛋”、“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不会啊”、“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对学生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评头论足、求全责备,给他们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他们的脸上的时候,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他们会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他们丧失信心。

对学生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自信。看着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不是为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学的艺术,像“知心姐姐”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从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另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质。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但是一定要做到:

篇(5)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处于主体地位,主宰课堂上的一切,老师的指令就是圣旨”,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我出题你作题,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即使是提问,也是老师问学生答,最后又回归到老师或教参的标准答案上来,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学习激情,不能体现个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转换: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3.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有效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有了体验,知识的获得不再仅仅属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感性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它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就是要让他们体验语文、感悟语文。

3.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

对话首先能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平等。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当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话题的发起者。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取代了以讲解、分析为线索设计教学的传统做法。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最大程度地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4.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语文教学不能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学生阅读文本,提出疑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2.学生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基础上找出重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3.学生在和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小组探究;4.选点探究,每篇文章由若干个信息点组合而成,大至主题立意、结构安排,小至词句理解,不一而足,在时间极为有限的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探究重点、难点、疑点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主动探究,深入学习。5.拓展探究,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关注文化、自然、生活,选择富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探究。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指导学生进行以“月”为话题的拓展探究。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以活动为教学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学《藤野先生》为例,《藤野先生》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语言富含感情,在教学此文时,可以安排五种活动:一是竞赛活动,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和对文章内容的解读,采用卡片、抽签的形式小组共同完成。二是探究活动,又分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以探究的形式完成师生和文本及作者的对话。三是品读活动,主要是品读精彩语句、段落。四是辩论活动,本文主题争论颇多;有“爱国说”,有“怀念说”等,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辩论。五是创新活动,以藤野先生的口吻叙述和鲁迅交往的一些事件;叙述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小学老师的事迹。以这样五个活动为板块完成了《藤野先生》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课堂教学活动化,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6.以合作为平台实现教学目标

合作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为平台。这种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86-02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通过互相讨论,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一、合理分配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机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如何让每一个小组实力相当,形成互相促进、互相赶超的氛围,如何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是我们首先应该探讨的内容。我的具体做法是将班里30个学生,按照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分成四个等级,再将这四个等级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四个小组。这样,四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就基本是一致的,实力水平相互接近,比较容易形成竞争氛围,同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优势互补,互相帮助。为了活跃小组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我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取了名字,他们取的名字分别为:春意盎然小组、雄鹰展翅小组、傲雪冬梅小组、厚积薄发小组。从四个小组的名字,可以看出已经形成了“赶、超、比、拼”的氛围。

二、正确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1.小组合作学习应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学生因性格、知识面、熟悉程度等不同,融入小组的难易程度就不同,性格外向、对小组成员比较熟悉的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很快融入到小组这个团队里,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里,发言比较积极踊跃。反之,性格内向、对小组成员不太熟悉的学生,进入角色的时间就要长一些,这个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就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他们快速融入到团队中。影响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因素还有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可以鼓励知识面广的学生多说,这样,其他小组成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同时,也鼓励语言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多说,经过反复地锻炼,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春意盎然”小组中有一个学生,因来自农村,见识少,没有自信,总是羞于开口,还结结巴巴,我带动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帮助他,让口才好的学生先发言,让他跟着说,到模仿说,再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他取得进步的时候,大家共同鼓励他,逐渐地,他已经能跟其他同学一样,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2.要学会用心倾听。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倾听,而不是发言,所以,用心倾听是一个优秀的小组成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讨论主题不明确,讨论一会就跑题,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争执的现象,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容易乱成一团,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分析原因后,我教给了学生用心倾听的方法,让大家用心去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认真分析他们见解中你认为可以借鉴的东西及你认为理解不到位的东西,告诉他们倾听是一种好的品质,也是一种学习提高的方法。之后的小组讨论,不再有学生东张西望了,也不再有学生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了,学生基本都能做到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讲解。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能不断纠正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学生的发言也更加透彻、深刻。

3.要敢于表达。作为小组成员,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力,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表达。有些学生因为怕自己的观点被同学笑话,而不敢开口说,这是不正确的,学生要勇于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教育大家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分析其他同学提出的不同意见,不要没经过思考就去否定。

三、理想的效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篇(7)

(一)结合教学实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导学案编写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其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能因为导学案的应用而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所有导学案都应以教学实际为基准,根据教材内容,课时需要进行合理编写。

(二)迎合学生兴趣

导学案要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掌握教材内容。因此教师编写导学案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增加导学案中的趣味性,通过情景营造、故事情节设定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融入生本思想

现代教育不再一味凸显教师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应融入生本思想。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考虑,并有侧重的关注个体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导学案的制定。

(四)把握学生差异

我国小学教育仍以大班制为主,在进行大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关注度的不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经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差异。所以把握学生间的差异也是制定导学案的关键。一定要保障导学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能够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小学语文导学案制定策略

(一)第一课时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确定教学重点,增加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针对性。

在对该步骤进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工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听取各小组学生对预习情况的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步:指明授课方向

该步骤的目的是确定授课重点,减少课堂授课的盲目性,便于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应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确定梳理规则,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消化,如果小组内部能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一带而过,如果小组内部无法独立解决,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则适当给予侧重。

第三步:感知课文内容

该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对学生的思维给予启迪。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可以通过朗诵、阅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新学习的课文。并在课文朗读完成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具有提问价值的课堂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思考,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脉络。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随堂测验,并根据测验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为下一课时的展开作准备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到本次学习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下一课时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预习任务。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除了由教师进行评价外,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对评价的角度给予进一步的丰富,增加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第二课时

第一步:做好预习总结

该步骤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安排之后的课堂授课。

该步骤主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以实现,教师的工作就是搜集学生的讨论意见,明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困难。

第二步:引导学生探究

该步骤的目的是提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该步骤在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制定出教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探究,便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

该步骤的目的是活化课堂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在进行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探讨,并鼓励各组同学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判断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并提出一些完善性意见。

第四步:对学习情况评价总结

篇(8)

教学目标是检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针对小学体育教材类别多(10大类)、内容繁(近百项)的特点,我们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目的、任务、要求、动作技术要领、思想品德教育等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划分为五个教学目标,即: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

大目标:全面锻炼身体;学习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中目标: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

小目标:落实各年级各类教材要求。

具体目标:逐步掌握1~6年级跑、跳、投、韵律、舞蹈、武术、体操、攀爬、球类、游戏等项技术要领,并形成一定技能;学好教材中的体育卫生知识。

制订五个目标,便于教师总览小学体育教材全貌,明确教学目标,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时教学计划。例如,“快速跑”的课时教学计划为:①学习快速跑的动作,要求前脚掌着地,屈肘前后摆臂,掌握游戏“看谁投得准”的方法与规则(落实体育“三基”教学);②提高奔跑速度和投掷能力(全面锻炼身体);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此例说明每一节体育课都要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二、改革课堂结构。

全面锻炼身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现行体育课堂结构通常由四个阶段三项教材内容组成:

开始部分(第一阶段)集队,问好(常规);

准备部分(第二阶段)徒手操(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第三阶段)主教材(讲解、示范、练习);

结束部分(第四阶段)徒手操(放松活动)。

上述课堂结构是50年代引入的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一结构机械呆板,各阶段联系松散,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

为此,我们对体育课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形成由多步骤多项教材内容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骤集队、问好(常规);

第二步骤游戏、韵律活动、舞蹈、模仿操、徒手操……(准备活动,任选其一);

第三步骤辅助教材;身体素质练习、游戏……(辅助教材必选,其余任选);

第四步骤主教材。(1)多种练习手段:(2)完整练习(必授);

第五步骤模仿操、韵律活动、游戏、徒手操……(放松活动,任选其一);

第六步骤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往后延伸。

由此可见,改革后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各步骤联系紧凑,教学内容厚实,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例如,“快速跑”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骤集队、问好(常规);

第二步骤模仿操(准备活动);

第三步骤游戏“看谁投得准”;

第四步骤主教材“快速跑”;

第五步骤游戏“炸毁敌碉堡”;

第六步骤舞蹈“娃哈哈”(放松活动)。

三、改革教学方法,落实“三基”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除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加强“三基”教学,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

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

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

练习层次安排:(1)原地单脚向上跳,双脚落垫。(2)上一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3)上三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4)助跑5~7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5)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

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加强了“三基”教学,又有利于达到课时教学目标。

篇(9)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推进中的占有重要地位。“三环节六步骤”课堂教学模式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我国目前的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真正实行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

一、具体操作要求

第一环节:导课

1.导课

要求:①导入新课要自然,一般有教师完成。②要为本节课设计好导课引语(用故事、图片、复习等),既切合课题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尽量预设悬念。

时间:1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

要求:①通过集体备课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用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要读目标。②最后要检测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时间:1分钟

第二环节:展示

3.学生预习、讨论

要求:①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出本节课预习问题,多媒体出示或在《学案》中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学案》发至每位学生。②预习后小组讨论,根据预习的问题学生交流,差生可向优等生询问,优等生帮差等生解决问题。

(此步骤也可安排在课前进行,体现自主、合作学习。)

时间:7分钟(如果课前已经预习,时间可压缩,也可直接进入展示。)

4.学生展示要求

①通过讨论,分组展示,学生可站立口述,也可在本组小黑板上展示。②学生展示要分层,问题要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展示机会,并能获得成功感。③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实行积分鼓励,并适时点拨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团队意识。④营造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有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措施,并引入竞争机制。⑤培养学生由“学会”到“会讲”到“能提出问题或会出题”是理解的升级,是能力的提升。

时间:26分钟

第三环节:反馈

5.反馈达标

要求:①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后练习或作业,分层要求,教师提示、点拨,可用“兵教兵”的办法。②该环节是教师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题一般不要在《学案》中出现,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小组代表到小黑板上做,学生反馈情况可在展台上展示。反馈题可设A、B两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体现“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

时间:8分钟

6.学生小结

要求:①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学习目标,感悟收获。②让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感悟收获――学生谈收获(小结),回归学习目标(多媒体),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做到“当堂任务当堂清”。

时间:2分钟

二、“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的优点

1.“三环节六步骤”实质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

2.利用好班干部和组长,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每组中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去影响带动小组中的其他成员。

3.树立无错的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回答,就是好样的;只要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就应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们也要为他们大胆发言的勇气而喝彩。

三、使用“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三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做到“低、多、重、勤”四个字:

1.“低”,就是低起点

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介绍新的教学理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将怎样学。其次,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再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2.“多”,即是多活动,就是突出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

活动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范围可以是小组之间,也可以是全班参与。

3.“重”,即重创新

做法是:①在“预习课上抛出探索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②在“展示课”上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变换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达到横向求新,纵向求深,逆向求异。③让学生交流课下或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尝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让学生课下继续讨论或老师适当引导,点拨。

4.“勤”,即勤反思

篇(10)

大多数任课教师认为,高中的课堂时间十分宝贵,课堂教学应当用来讲解知识点,关注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的要点,就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习题的讲解,将数学练习安排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无法达到任课教师的理想效果。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重新考虑学生习题练习的安排。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合理安排习题练习展开讨论:

一、课堂关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非常多,很多知识点的难度已经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任课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言传身教,单靠教师的理论引导,学生很难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产生共鸣,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觉到吃力,便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不会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学习数学,对课堂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后,就会导致成绩下降,因此,任课教师要将相关知识点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后巩固时提高学习效率,完成相关课程的安排。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所以无法完全理解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的内容,是因为课堂教学中是纯理论的教学,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大量消化相关知识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掌握课本内中的知识点,还能够将课本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因此,任课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将相关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典型例题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够学习相关知识点、难点,也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充分掌握相关例题的做题方式,在理解做题方法的过程中也是加强巩固课本内容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轻易的接受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二、多媒体展示完整解题步骤,保证解题方法与步骤统一

数学解答题注重的并不只是题目的答案,解题过程中的重点步骤也反映了很多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完备的数学逻辑思想,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思维的衔接将答案一一写出。因此,在数学解答题中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关得分,如果学生想要在数学考试中得到满分,就要注重每一个答题步骤的严谨性。因此,任课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解题步骤的完整性。

由于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时间十分紧张,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冗、复杂。大多数任课教师在讲解相关例题时,只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相关题目的解题方法有所了解就戛然而止,并不深度考虑学生对步骤严谨性的分析,并将步骤的完整性练习交给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课后不仅要用大量的时间完成各科老师安排的作业,还要复习各科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不高,学习兴趣不强,就不能够完全保证学生能够达到任课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后补充完整的步骤练习的目的。因此,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将完整的解题步骤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既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又能够掌握完整的做题步骤,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理解。

现代教学模式中,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仪器。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向学生展示典型例题的完整解题步骤,让学生在听任课教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完整的步骤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运转,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任课教师讲解的内容。同时,任课教师将完整的步骤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整理课堂笔记,方便课后加强巩固。

三、适当难度的思考题为学生开拓眼界

一套完整的数学题不仅具有基础题,还有中等难度和高等难度的题目。如果学生希望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就要保证基础的题目不出错,中等难度的题目保证正确,高等难度的题目可能做对的态度。大多数任课教师为了保证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能够稳定,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基础题目和中等难度题目的训练,忽略高难度题目的训练。其实,越是高难度的题目,越能够将多个希望考察的知识点一一联系起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利用好高难度题目的讲解过程,可以通过对高难度题目的讲解,为学生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同时,高难度题目也具有创新性,之所以具备高难度水平,是因为题目本身与平时学生接触的题目不相同,所以学生见到新型题目时会觉得不习惯,无从下手。因此,任课教师利用好讲解高难度题目,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新题型,从而在考试的过程中遇见新的题型时能够有所心理准备。

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安排学生训练和讲解高等难度的题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好方法。本人认为,可以在一段时间段的知识点讲解后安排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对高等难度的题加以研究。此时任课教师需要注意,不是要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必须完成,而是留下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完成的人有奖励。这就是奖励机制对学生动力的鼓励作用。这样学生会对这一阶段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充足的兴趣。

篇(11)

为了便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我进一步细化了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了耀州区“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流程图(见右图),明确了每一个环节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通过在实验校先行实施及全区全面实施“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模式的结果来看,取得了以下明显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普遍发生了转变,教师普遍摒弃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的满堂灌做法,改变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再也没有课堂打瞌睡的现象。

2.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已初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遇到问题首先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寻求同伴的帮助,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