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53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1)

       在课改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我的课堂在悄然中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但不可否认,课改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关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作为语文教师,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及思考,谈一下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问题一:摒弃语文学科特点,忽略对文本的挖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新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当好“杂家”,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社会时代要求决定的,这使得语文教师要走出“以学科为中心”的狭小天地,进行学科间的渗透。①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活跃和过多的延伸,这种热闹背后确实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缺失。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

  【案例】曾听过一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公开课,教师在简单介绍作者雨果之后,就在不停地展示圆明园的相关图片,后半节课,老师用深沉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整堂课,老师和学生对文本的品读和分析少之又少。                      

【反思】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优秀文章中揣摩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如果将课本完全搁置一边,不对文本进行有效的体味、挖掘,势必影响到学习效果。

  【对策】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尊重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的,绝对不可为求形式的翻新,内容的丰富而舍本逐末。语文要回归语和文。

  问题二:注重形式,象征性的进行“小组合作”。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合作探究学习用得不恰当,根本收不到切实有效的结果,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合作形式,而是机械的设置一些合作学习形式。

  【案例】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在课改初期,某教师曾开过一堂公开课,由于研究课题是“漫游语文世界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因此,他整堂课的设计是:教师简单导入新课后,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并分别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接着通过合作讨论达到共识,各组推举一个代表发言;在下课前2分钟,教师总结。

  【反思】教师只是单纯地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很多学生也只是很简单地照搬别人现成的见解,根本没有自己的体会,学生只是停留课堂的表面现象中,根本没有深刻领会知识本身,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无法体验小组合作的兴趣和收获的快乐。

  【对策】一堂课是否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学生、备教材,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根据文本特点而设计的问题来考虑,切不可为追求形式创新而盲从。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运用不同的启发方式引导学生将别人的见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问题三:滥用多媒体,失去了课堂本身具有的灵动性,教学艺术变得匮乏。

    多媒体能更好的展示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②。

【案例】很多老师在使用PPT课件上课时,为了让课件内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经常将自己的答案强加给学生。当我用幻灯打出“请你描述诗里想象的世界”一题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我始料不及的,如:“天上的明星”像七彩的霓虹;“远远的街灯”如水晶项链;“世上没有的珍奇”例如青春不老霜、容颜永驻露等。学生的发言令我震撼,但由于年轻,由于一门心思想的是已经做好的课件,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大胆而合乎情理的回答表示赞同,而是打出了教参所提供的答案。那节课剩下的时间,我明显感到课堂气氛的沉闷。

【反思】语文学科就是要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见解,因此,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学生的独到的精彩见解教师要学会倾听,给予支持和表扬,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认同与尊重,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师生答案的过程中得出最佳的理解。

【对策】教师一方面要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实践着,不断的总结反思,面对新课改,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失败的辛酸,但无论如何,我们坚信:一堂真正能让学生参与的课才是成功的课,因此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学会合理的汲取、灵活的运用,不盲目,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课改。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2)

1.1 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没有根本性转变。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不是满堂讲,就是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有的教师眼睛只是盯着教本,或照读教案,心中无数,目中无人。不少教师课堂上不关注学生,不关注学情,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1.2 课堂的管理、教学的组织过于松懈。课堂上学生不参与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班级有近1/3的学生整节课几乎都没有参与学习,但教师仍然无动于衷。不少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不能有意识有效地管理课堂,没有用恰当的方法去组织教学,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1.3 不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很多课堂教师只图热闹和所谓的轻松,忙于形式,盲目教学,特别是在教学中忽略了基础知识,使学生必须“保底”的东西都没有得到。

1.4 不能体现教材的特点和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不少教师没有把功夫放在备课上,一味照搬别人的教案,应付检查。这些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没有拿握教材的特点、知识点、重点、难点、训练点,不会定教学目标,不会定教学内容,不会没计练习,不会教学生怎样学习。这样的教学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形式松散,特别是教什么学什么不明,随意性、盲目性明显。

1.5 课前教具学具准备不充分。很多教师上课前,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准备教具、学具,钟声一响,拿着教本就上课,不管抽象和形象,全凭嘴一张。

2.解决当前教学问题的策略

2.1 加强备课的管理和指导,实施有效备课。备课就是上课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做好,要想上好课就是一句空话,低效的备课,就会导致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师只是习惯于对每课教材的备课,没有对全册全单元教材的整体把握,不明确全册全单元的教学目标,忽略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衔接,不了解每一单元教捌编排的意图,备课只是照抄教案,应付检查,没有多大意义,远离了备课的实质。这是导致上课目标不明、随意性大、基础知识不落实、重点难点不突破、效果不好的直接的和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和指导教师认真备好课:一是做到钻进去,把握教材;二是做到跳出来,写实用教案。

“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就要做到一读、二查、三做。一读;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教材最少要反复读3遍以上(语文科要开声朗读),在教学生读之前,教师要先自己读通读懂读顺。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动笔圈、点、画,画出重点、难点、知识点、疑问点。要利用教材的字里行间、篇头和篇脚注释。要利用教师教学用书帮助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一查:查有关资料,盘备课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自己感到把握不准、不透的地方,通过查资料,掌握正确的粹案。三做:做教材罩的习题,语文科的课后思考题,每个单元后的语文百花园的习题,数学科教材里所有的练习题,教师都要认真做一遍,想一遍,说一遍。所有的题目,在学生做之前,教师先做一遍,包括背诵课文和写作史。只有下工夫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将教材的编排意图了然于胸,才有资格和学生对话。也就是说,对教利理解深透了,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更自如地驾驭教材,更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课堂上教师的眼睛和思维就不必只停留在教材内容,可以自如地放到关注学生上。

“跳出来”就是整理教学思路。教师的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教材,既能钻进去,更要跳出来,在钻进去精通教材后,就耍跳出来,思考怎样把教材内容通过课章教学,让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写出寅用的教案。我们提倡可以参考、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案,但绝不允许不经过自己的思考照抄别人的现成教案。教案耍力求科学、实用,能真正帮助教师上好课。教案应主要包括教学口标、教学工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部分。教学目标要简明、具体、叫操作,体现教学要求和三维目标。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吏际需要,认真准备教与学的工具,如小黑板、生字、挂图、小石子、小术棒等。要根据教学目标与课时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活动要便于实施,要以落实双基,落实重点、难点、知识点为主要教学活动。教案中还要合理安排课内外作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基础的作业和拓展的作业。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以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点。

2.2 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增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的意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任务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教学目标主要靠课堂去落实,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只有实实在在抓好课堂教学的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切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管理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课。听课方式可以多种,比如:①走听、站听,就是行政值周领导和值日教师在上课时巡查各位教师的上课情况,听一听教师上课时,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有接听电话现象,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对课堂进行必要的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活动等。②听推门课,榆查常态的教学工作。③听研究课,检查、总结教师上课的好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听课要做好记录,作出总结、评价和指导,普遍问题要在会上讲,个别问题要及时给教师指出,及时纠正。学校领导包括辅导员要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这是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和最易行的方式。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3)

1.教师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传统填鸭式教学占主导地位

目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师,仅仅注重教材的讲解,忽略学生的互动性,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听懂的学生,也就这样略过了,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过于注重考试结果

导致这个的原因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究,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2.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而教师没有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开导,导致这部分学生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课,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随便应付,在课后也不会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这些直接导致整个数学课堂缺乏活跃感.

(2)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数学本来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增加趣味性,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反之,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教师将积极向上的美好的情感运用到教学中,可以优化课堂效果.在语文课上,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以乐观、热情、饱满、自信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

(2)借助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即使是一个表情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上课时如果面带微笑,能够使学生消除紧张、不安的感觉.

(3)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现的时间以及几分钟的反馈评价时间.课堂中教师少讲,做最优秀的学习引导者,并且只是通过适当的点拨、提问、引导为主线把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

3.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习知识,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去寻找、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确立学习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习的愿望.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商品销售的问题,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购买者,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算出所求的问题.

(2)充分运用实物教学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高中阶段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政治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高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要积极完善政治课堂的教学,但是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切的感受到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发现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很多例子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而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性不够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很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列举很多例子,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一头雾水,虽然教师讲的知识点能够理解,例子也能够理解,却难以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生将知识点有效应用于对其他问题的分析。

 

(二)课堂讨论不足

 

政治既是一门知识线条十分清晰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应用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各个领域的问题。然而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定的平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讨论,就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高中政治课堂较之于传统政治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讨论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还难以满足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提升的需要,教师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讨论的机会。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政治学科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很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技巧理论的讲解,而学生虽然了解了理论,却难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这就影响了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不注重通过政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过程中也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学科都要肩负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任。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其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例如:虽然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然而在让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应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目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之否定理论详细的讲解之后,接下来就要为学生列举相关的例子,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关于否定之否定的例子,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该理论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其他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有层次性。

 

最后为了使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教师要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学得更加明确,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堂讨论的力度

 

为了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为了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应该加大讨论力度。首先教师要针对一些问题积极的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有更加正确的看法,也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同时教师也要采取措施积极的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经常组织学生就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协调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政治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将对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蕴含于实例之中。

 

例如:在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线条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往往在遇到政治题目的过程中不知道该从何着手,本人就通过具体的例题将解题的过程展示给学生,最终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技巧,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将通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政治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要在政治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注意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总之政治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教学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5)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听说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听说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任务重,既当班主任,又同教几个班,还有中高考压力,一天忙于教学等事务之中,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5、母语式。有些老师较多地利用母语教学,把英语课变成汉语课。在初一外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浅,容易听得懂,易于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但在高中阶段,一些教师还习惯用母语来讲授和解释,学习外语的气氛在高年级中,还没有较好地形成。

二、原因分析

上述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较复杂。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教师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显着的特征就是采用填鸭式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和省事,不用多动脑筋和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就可以进行教学了。虽然有些学校不乏先进的教学设备,但一些教师为了图简单和省事,不认真动脑筋考虑教改问题,不想搬动教学设备,只靠一本书,几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进行英语教学了,使得学生在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

2、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虽然学生考试分数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但是为了单纯考试,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和学生在学习上,只注重猜题和笔试练习,忽视了英语的听说教学、全面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综合能力训练。有的只注重抓毕业班、抓重点班和抓尖子学生,结果是着重从初一抓起,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成为一句空话。

3、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在教师教学上,由于一些学校英语教师相对缺乏,使教师上的班数多,批改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教学任务只停留在完成时数上,没有精力去研究教学质量,上课内容来回重复,致使教师产生厌教情绪。在学生学习上,由于学生学习单调,掌握不了新知识,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学生感到压力很重,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目的不够明确。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感到新鲜并下了一定功夫,但学习时间长了,便感到枯燥无味。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引导,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措施与对策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第一部分说得很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放弃了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

二、课堂教学模式化

多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上课的教学步骤总是:生字生词教学;作者简介;段落划分、分析、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一张老面孔,所有的课文都被强行纳入整套不容置疑的规则中了。这种模式化教学曾经风靡一时,它也的确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发展,可是它一旦积淀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思维模式,势必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同时滋生惰性,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俗话讲“文似看山不喜平”,语文教学也同样厌恶雷同。语文课堂教学的确有规律可循,但这不能简单地用模式化代替对规律的灵活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应向个性化教学转变,应该让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对学情的把握对教材进行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解读和讲解。

三、教师讲授主导教学活动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说了算,问题的提出,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的工作;什么时间让学生活动,以什么形式活动,活动多长时间,哪个学生回答,都是教师来主宰。新课程提倡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的方法,和学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它不是向学生灌输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应当如何写作的套路,而是启发、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教师的作用也是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实现的,并且在这种对话中受益。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翻阅大量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45分钟,多讲一些内容。开始学生还能勉强听一听,可是后来教师即使讲得唇干舌燥,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整个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气和乐趣。教师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导演”同时又兼“主角”,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这样的教学,成绩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7)

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验,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局面:课堂教学有了新的变化和改观,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一批教学有特色的年轻教师正在逐步成长,课堂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但是从教研活动反馈情况和下乡调研与教师交流情况来看,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够高。从县域情况看,教师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一是教师配备结构不合理。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临时改科的;有近三分之一接受新理念、新教法较慢的老教师;适应新教材且执教水平较好的青年教师甚少;一些教学能力强、有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集中在毕业班教学,这种结构特点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二是研究型、反思型和教学有潜力的教师缺乏。由于工作压力大、研究能力差等原因,除县教研室组织和开展的教研活动外,大多数教师平时忙于应付教学日常事务,缺少研究和反思,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2、对教材把握和处理力度不够。一是大部分教师迫于教学成绩压力,不敢放手进行开放式教学。新课改中教师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也倾注了大量的激情和精力,但光有爱心和激情不一定就能增长知识能力,尤其是答题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应付期中期末考试和平日的单元测试,不少教师新课程理念被淡化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实践化的新型课堂无法真正落实。二是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设计的活动课时量较大,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上规定的活动要求进行教学,那么在有限的45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好简化或取消课堂设计的部分活动。三是新教材的综合性强,教师终身学习有待加强。往往是语文知识、历史与时事知识、社会常识等相结合,需要良好的综合知识作支撑,综合能力不强的教师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是不容易的。

3、教学改革缺乏相应理论支撑。课程改革点燃了教师的创造之火,他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推陈出新,亮点频现。但这些表现都只是外在的,在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明显暴露一个致命缺陷: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不能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许多老师谈起新课程可能头头是道,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大打折扣;有些老师虽然对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但也是邯郸学步、浅尝辄止,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课例并不多;有些学校不惜气力推出的“示范观摩课”,也明显带有模仿、“做秀”的痕迹。凡此种种,都可以归结为对新课程理论学习的不足,使得对课堂教学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4、课堂教学多样化,但有效性缺失。现实课堂上,许多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推崇新教法、淡化教学目标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放得太开而收不回,教学的主题没有凸现,对于学生的回答中有争议的、错误的现象,教师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必要的应变机智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目标也因此淹没在一场热热闹闹的“一锅粥”中。再如,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分组讨论”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小组讨论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拿来讨论,讨论的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小组讨论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有效性缺失。

5、教学评价多元化待落实。一段时间以来,学科教学评价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科评价的多元化也渐渐浮出水面。但也不可否认,受唯分数论、唯结果论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重学生的知识性评价,轻学生行为养成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两重两轻”的现象。比如考试评价,不可否认,这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多数学校在如何评价学生个体发展方面往往赋予考试过多的权重,其他评价方式则被挤到“被遗忘的角落”,不仅弱化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其他如观察、 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也流于形式。

针对课改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1、开展多层次课改培训。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要着重开展新理念培训、新教材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应通过课改报告、骨干教师谈新教材实施情况和教学心得汇报、新课程课例观摩研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新理念,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同时充分利用暑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重难点突破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教学注意问题和备课辅助资料的提供等方面,和教师一起交流研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开展多形式教研活动。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这一主要任务上,重心下移、实事求是、务实求真。通过一年一次的初中骨干教师新课程公开观摩课活动,为教师提供示范课例,取长补短,借鉴吸收,共同提高。同时,结合每年的听课评课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改革研讨会和联片教研等活动,通过“听―评―研―说―议”的方式,交流研讨,修正完善,分享智慧,促进教师执教新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

3、加大新课改评估力度。通过一年一度的初中课堂教学大赛,要求抽查教师必须按新课改理念授课,以此推动全体教师的课堂执教水平。组织大规模的课堂模式展示会,鼓励大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推出一些执教新教材有潜力、有特色的新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5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等,通过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跟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自我的对话过程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那么,在政治课堂中,对话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又该通过哪些对策来克服这些问题,从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呢?为此,笔者随机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政治课堂对话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许多教师把师生对话片面地理解为教师的“讲”与“问”和学生的“听”与“答”, 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教师所提问题有的目标模糊,学生没有办法回答,有的思维难度偏低,学生不感兴趣,而且学生的回答也大多由教师给予评价,这样导致整个课堂表面看起来学生在围绕问题交流讨论,实质上这样的对话是无效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生生互动形式是目前政治课堂教学所缺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普遍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有些讨论环节存在着目标偏离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有些讨论过程中学生自己说自己的,缺少评价,学生的对话没有形成真正的思想碰撞和反思。

3. 文本是学生的第一对话伙伴,是师生课堂对话的直接依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教师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些教师只是把这种生本对话粗浅地理解成让学生自己快速地浏览一遍,没有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对文本往往只是浮光掠影之后就随意

给七年级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学习动员课。新生受益匪浅,懂得了应该趁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情感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辅相成,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中就需要用各类榜样人物来引导和感染学生。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稳定的情感体验。事实证明,学生历经多次情感体验过程,就会逐渐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情感评价体验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9)

在我国倡导新课程理念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有许多部分教学需要改进,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又特殊的学科,也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高对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物理知识基础。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一授课,填鸭式教学:现在还是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还是停留在过去,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说,学生在下面听,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上也会有各自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这个问题,虽然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的局限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就是长期以来只注重理论知识,没有让学生足够的机会吧理论知识和实际巧妙结合起来,影响教学高效性,学生真正的明白物理知识。

1.2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只是讲解理论知识,分层次诠释物理知识,学生需要结合实际动手体验,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物理课堂也逐渐让学生感到枯燥,一味的学习课本死知识,不利于真正的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的物理教学现实是老师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也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直以来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侧重点不同,而现在教育是学生真正的能学习到多少东西,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否则,教师就无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这一重要学科。

1.3教师的情感作用缺失:在新课程倡导情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明显帮助,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心理素质发展,但物理课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机械性的讲课,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物理是个复杂的学科,对学生个体要求较高,不是以为的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课程,需要物理教师从情感上的培养,激发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信心,自发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探究物理知识,如果还是招办传统的教育模式,诸如以上种种表现使得教师的情感作用处于长期缺失状态。

2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2.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运用专业技能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正确的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道路,教师是指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带动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教育理念。同时,学生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也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口标,学生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比如:有些实验课可能由于学校的资金问题,或者安全问题使得学生无法进行试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相关的试验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观看的额过程中,老师在进行适时的讲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的多样化。

2.2增加实验课: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动手创新能力也能间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主学习,更好的达到理想学习状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养成学习习惯和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也要加强对实验课的重视,在经费允许情况下大力引进仪器设备,给予物理实验课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2.3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以人为本,不再是过去的“老师说,学生听”,而是对应好自己的位置,积极做出有利于教学实施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情感教育,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当老师讲关于“力”的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当比赛结束以后,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明白他们在拔河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力”。同时,授课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听取学生对物理课内容的建议,完善教育方案,平时和学生多交流,多观察学生,教师耐心辅导学生课后习题,及时纠正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不惜吝啬表扬,增加他们的信心,对物理学科逐渐产生兴趣。同时积极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哪怕是任课教师也不光教学生知识就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2.4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物理是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自然需要学生动手去理解,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理解内容知识,只有不断的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学到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按部就班附和老师。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扩展能力,良好的探究学生学习精神,对更好的学习知识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作用,学生是发挥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不断完善和进步,和学生一起建造和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合理教学方案,适时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刘晓微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温利利.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67―0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新景象,但同时仍能发现离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正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点共性问题,才能全面、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走近”与“走进”的关系问题

从课堂教学观察和与教师的交流了解到,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基本从理论上能够理解新课程,初步构建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基本得到转换。但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上看,多数数学教师还是滞留在“走近”新课程阶段,没有真正“走进”去。有部分善于探究的教师是“身进”,而未达到“心进”的境界。从教学设计来看,与过去“五模式”备课相比有了重大突破,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趋势,但是教师们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备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而且担心由此带来的放任自流。教学风格方面,教师在观摩课上表现得和颜悦色,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进行个性化指导,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依然是“横眉冷对”,以至于在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出现有学生非常讨厌学习某位教师的课程的现象。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走进新课程,所以导致“理念”与“行动”两张皮,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超越传统、不敢超越自我。还有一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意识,总是“小心翼翼”地接受、等待和探索,始终处于让校长、主任推着“走”的被动地位,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没有走进新课程的真实表现,这也是目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顽症”。

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问题

目前,在如何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浮躁”心理,即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不能进行冷静思考,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试图寻找捷径,从而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实质。为了追求“形式”,有的教师在务虚上下功夫,组织“自我理解”的小组合作教学,用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回避让成绩差的学生在观摩课上发言等。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走进新课程,缺乏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怀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待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三、“惰性”与“智慧”的关系问题

笔者通过与个别讲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发现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惰性问题。这种“惰性”就是不善于学习、研究和积累。养成这种“惰性”并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而主要是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制度造成的。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教学行为基本上就是根据教材写教案、上课复述知识、天天批改作业和定期组织考试等。以对新课程改革高度负责的态度,重新认识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要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学会研究,做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研究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篇(11)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有效性不足问题

有效性不足问题是指中学思想政治课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中学生对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半信半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因上分析,中学生从社会上得到的认识及其后形成的观念与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宗旨不相符合,并发生了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从内因上分析,虽然在2010年已经开始新课改,但在课堂教学上仍然相对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潮流,教学方法不贴近学生实际很多学生对政治教材中的事例缺乏感性上的把握;有些政治教师思想僵化、观念陈旧;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不能全面理解政治课本的内容等,这都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创造性不足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可缺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任,中学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但是,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不够重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仍然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知识目标至高无上,学生整日沉浸在各种抽象概念原理的背诵中,新课改中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完全实现。

3.主体性不足问题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局面、把握教学进程和怎样“备课”“说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很少独立思考,一般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尾,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一般都是老师把问题讲清楚,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很少想到要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情感性不足问题

作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更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情感发展不仅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然而,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似乎大都忽略了情感培养这一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和模式中缺乏学生情感体验的设计,很少涉及情感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课每个班一个星期两节课,很多教师是上课进教室,下课出教室,其余时间和学生缺乏交流,师生之间缺乏起码的沟通,很多教师不能与学生真正地认真地交换看法,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充耳不闻、不理不睬。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求既能教给学生科学知识,又能教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发展个性特长和培养良好道德素质。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缺乏现象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作为在工作十三年的负责任中学政治课教师,我在不断分析思考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努力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笔者认为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课教师改革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1.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自治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然要求教师进行改革。这种改革,首先应该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革,真正从应试教育传向素质教育。从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到对能力的培养,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真正把学生从学习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预期教学目标。

除了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学能力。从知识方面来说,要对传统的政治理论熟练掌握,要求政治课教师熟练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对时事政治作出正确地分析评价。利用自己拥有的丰富材料和渊博的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时事政治方面的问题,澄清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不良或错误的看法。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加以诱导,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好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要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时代信息,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体意识,师生情感又在课堂教学中碰撞出强烈的求知火花,让教与学在轻松、快乐中进行。师生要共同营造浓厚兴趣、情趣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师生的情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要使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更能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也要加快思想政治课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发。思想政治课地发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发,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增强集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得到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让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

4.加强领导管理力度,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