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创业决策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9 16:02:53

创业决策分析

创业决策分析篇(1)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每年就业人口大量增加,金融危机的压力更加大了就业的难度。在社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高校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找到一条出路,并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而且对解决就业,开创大学生就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情况的调查,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进行探讨,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情况

为了解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创业意识及学校创业教育情况,我们开展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需求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的方式。为获取客观、真实、有效的数据,本次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范围涉及武汉理工大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一年级占29.06%,二年级占32.85%,三年级占24.60%,四年级占14.69%;男生占31.45%,女生占68.55%;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41%,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59%,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放试卷500份,收回有效试卷452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0.4%。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训练、亲身实践方面的比例在35%左右,远远低于来源于媒体和社会宣传,说明学校在创业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评价中得知,50.33%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5.06%的学生对创业教育不清楚或者没有接触过,只有22.63%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讲的多,指导多,能强化专业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模式选择是否合理性,应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系统性、创业活动的灵活多样性、创业实践的行之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来源于教师授课、活动、实践等方面的比例较小,对创业教育工作评价较低,说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普及性不高,创业实践、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结合不够。

三、基于灰色局势决策的创业教育分析

了解、认识大学生创业需求是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本文对武汉理工大学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创业需求展开调查。以创业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据,进行大学生创业需求局势决策分析,首先以武汉理工大学四个年级在读大学生为目标,采用熵的相关理论确定四个目标的权重,其次计算事件在单个目标下的局势集,利用各目标权重得到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整体决策,最终得到大学生在创业需求方面的需求因素排序。

(一)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步骤

步骤一:建立事件集A={a1,a2,…,an},对策集B={b1,b2,…,bn}及局势集S={sij=(ai,bj)|ai∈A,bj∈B}。

步骤二:确定决策目标。

步骤三:确定各局势在各目标的效果样本值uij(k)(i=1,2,…,n;j=1,2,…,m;k=1,2,…,s),建立相应的效果样本矩阵,并按照上限效果测度、下限效果测度或适中效果测度进行规范化,得到一致效果测度矩阵,R=(rij(k))=r■■ r■■ … r■■r■■ r■■ … r■■… … … …r■■ r■■ … r■■,k=

1,2,…,s。

步骤四:通过式四得到目标k的权重,对权重wk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k=1,2,…,s)。

根据熵的定义,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ei=■■rij ln rij①

式中:ei表第j项目标的熵值。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为:

wk=■②

式中:wk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dk=1-ek表指标xk的差异系数。

步骤五:

利用式:

rij=■w■r■■③

计算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建立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

步骤六:确定最优局势。

(二)创业需求灰色局势决策分析

本次调查中,以学生对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为依据,选择大学生年级作为变量,设事件集A={a1}={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对策集B={b1,b2,b3,b4,b5,b6},其中:{b1创业项目;b2:个人强烈的创业志向;b3: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b4: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b5:学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和服务;b6:创业技能培训,目标集C={c1,c2,c3,c4}={大一,大二,大四},局势sij=(ai,bj)。

利用该选项得分=选该项人数/总人数得到四个年级大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支持程度U=((uij)4×6)T,uij表示第i级学生对第j指标的需求度,如表2所示。

本文选取上限效果测度公式,经过变换,得到四个目标的效果测度矩阵分别为:

利用公式②得到各目标的权重wk(k=1,2,…,s)为[0.28,0.268,0.221,0.231],利用公式③得到局势sij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0.616 0.806 0.826 0.327 0.751],故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依次为创业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项目支持;学校提供的创业培养和服务。

由对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需求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专业化知识培训及创业素质的培养对培养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很大影响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学校提供的创业方面的帮助也是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学校教育是以理论为基础,但是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需要的专业化知识更倾向于在实践中的应用,学校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可以加大这两块的培养力度。故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时,应以培养大学生创业专业化知识和创业素质为核心,改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并提高授课质量。学校可以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在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设置合理的教育课程,辅以模拟创业活动,做到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四、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大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数据进行灰色局势决策分析,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建立科学教学体系。创业教学,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最基本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从事创业教学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同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创业实践和创业模式分析,锻炼学生把握机会和快速决策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维模式。高校要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调整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应提供相应的模拟创业的实战演练,定期邀请企业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对于不同专业、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与定位,实施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重视创业教育专业性与普及性的结合。

第二,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活动,是创业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它面向全校学生,通过模拟创业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定期举办或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各类培训,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素质。学校开展了“天黎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创业活动对自身发展帮助不是很大,故在大力开展创业活动时,应改善提高活动开展质量。

第三,引入行之有效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创业课堂教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际能力,应突出增加学生的商业时间,面向少数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重在实践训练,学校可以采用与社会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老师可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第四,建立相应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为有创业意向或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免费创业服务工作。首先,应建立创业服务办公室,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培训,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咨询机构提供企业管理、财政、税务、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和指导;其次,创建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相应的创业新闻、创业案例和最新的创业政策等信息,建立创业交流论坛,方便学生进行创业信息、心得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为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以及已经创业成功的学生提供创业流程、政策等相关信息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幼平,福灵.西部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N].河池学院学报,2010(2).

2.王叶梅,耀国.基于熵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6).

创业决策分析篇(2)

1.财务管理观念急待更新

长期以来,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这种状态长期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向新型化演进。作为管理企业价值流的职能机构,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最能发现和利用管理信息的部门。在所有发达国家,财务信息系统一直处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心位置,是企业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这是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我国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缩小这个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深刻而紧迫的认识,特别是企业的主要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要有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2.财务管理的视角和重点要转变

由于传统体制下,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他们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靠生产干出来的,不是靠算出来的,在认识上至今存在不少误区。如重生产、轻财务,重指标、轻分析,重利润、轻资金等等,其中又以重利润、轻资金的倾向表现最为突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而资金是企业财产的货币表现,利润与资金是两个含义不同的经济概念,一个存在于经营过程之前,是企业经营得以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一个产生于企业经营过程之后,是经营效果的直接反映。经营利润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以利润与资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可是在企业经营的多数情况下,利润的账面数额与同期企业的资金周转、回笼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来计算的。举例来说,假如企业账面有当期盈利100万元,而同时销售回笼的资金不是100万元,甚至大大低于100万元。也就是说,当期盈利的大小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不能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资金保障。偏爱利润,忽视对资金周转状况的分析与把握,必然导致短期经营行为的蔓延,最终将损害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这类情况要求企业领导高度关注理财,全面把握利润与资金周转的信息,并且将资金流信息作为视觉的首要关注点。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既有待水平的提高,更需要观念更新。

3.合格理财人才短缺

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并不缺人,编制经常是满的且常常超编。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的提升既无外在的压力也无内在的动力,与当今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表现出巨大的反差。企业财务部门人数多人才少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思想素质高,既懂经营管理,又懂财务会计、懂企业管理软件的人才尤为稀缺,这就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如果这种人才格局不改观,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就难以改变,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支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只能是纸上谈兵。

4.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内涵包括在企业中实行信息管理现代化,具体说来就是企业的全部循环实现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化管理。目前在我国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企业尚属凤毛麟角,运用财务软件的也是少数,这种状态必须抓紧转变。因为这个环节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链条上的瓶颈,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关系到我国企业是否能实现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准时定制生产,关系到与现代生产方式接轨的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必须十分珍惜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使用,抓紧改变企业粗放经营、拼资源、拼环境的现状,这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如何走下去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必须改变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方式,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武装起来,使企业拥有从价值角度精准配置资源的能力。

二、对策研究

创业决策分析篇(3)

投资分析的主要环节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投资的条件评估

创业必须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项目实施后的物质保证。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原材料、能源、动力等各种投入的需求平衡,以及生产经营中三废等各种排弃物的处理,评估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有:资源的可靠性;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动力、水资源、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原料、产品运输条件的可靠性;“三废”治理方案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生产经营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关项目关系等。

2、市场需求评估

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新创企业,市场前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是名副其实的一种高风险性的投资行为。要想降低风险,方法是在投资前较准确的预计风险之所在,投资后对其加以有效的管理控制。可见投资前预测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预测风险取决于有效的风险投资的评估决策过程。

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技术。但是即使是一个好的技术,也只有10%的成功的可能。市场是否能接受、进入市场是否及时,采用该技术之后的新产品是否可靠,这些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估投资项目,比如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如何发展?新产品如何打入市场?企业的产品一定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企业产品在目前和将来的市场份额中要占有一定的比例。通常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都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产品,可有可无产品的市场潜力极其有限。其次,我们应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来评估投资项目。企业的产品最好是市场上独一无二或远远优胜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产品。如果市场的竞争力已非常激烈,企业的产品只是重复别人的产品,那企业就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趣。如果市场已被富有名望的大公司所占有,那企业的产品就更不具优势了。

3、资本需要量的评估

既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不高,我们就需要极为谨慎地计算为发展风险企业所需的资本。为此,我们需要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常常是要计划预算至三、五年或八年甚至更长。我们需要估算新公司由亏损转盈利所需的总资本,还需要测算这个公司大概要花多少年时间才可由亏转盈,评估至十年后的公司收入和利润。

二、财务预测分析

财务预测,主要是盈利预测和现金流量,投资的退出方式(公开上市,股票回购、出售、兼并或合并)。财务预测必须预测到公司的盈亏平衡年度以后,告诉投资者公司大概的盈利时间。财务预测要尽可能的以现实为依据,主要集中在近两年的预测。

(一)项目投资预测的的基本要求

1、项目预测时,一般可以只对投产后的前5年予以预测;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直线法,可不计残值,折旧年限按照国家有关政策;

3、计算投资项目净现值时,贴现率应考虑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补偿报酬率,一般可在10%-15%之间选择;

4、在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时,均应当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二)投资项目所需流动资金的估算

投资项目中所需流动资金的估算有两种基本方法:

(1)扩大指标估算法:

一般可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

(2)分项详细估算法:

即在项目计算内逐年逐项测定流动资金的需要量。其中,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每个项目的占用额可依据全年的预计总额除以周转次数测算。

例如:

应收帐款=年销售收入/周转次数;

外购原材料、燃料=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年工资及福利费+年修理费+年其他制造费用)/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周转次数;

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应付帐款=年外购原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周转次数。

项目计算期末应收回全部流动资金。

(三)生产成本的估算

生产成本的估算分两部分:

如有些企业的产品变动成本所占比重很小,可只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四)销售收入的估算

销售收入的估算必须从项目实施期开始分年预测,并注明单价是否含税,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五)投资项目预测应提供的决策报表及其编制

投资项目预测应提供的报表有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里主要介绍投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如下表)

如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企业还可提供销售税金及附加表、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等辅助报表。

三、财务决策分析

1、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

项目投资决策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回收期等。在计算有关指标时,需要测算投资期的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投资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分别为费用和效益,应依据收付实现制,按企业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记入其实际发生的年份,也就是说,项目费用和效益的计量不受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二是指如果在预计项目寿命期中,与项目有关的价格和成本将发生持续上涨的情况,估算未来现金流量时就应考虑通货膨胀对费用和效益的影响。

(1)净现值:补偿资本成本后的一种超额报酬。

(2)内部收益率,项目预期的实际投资收益率。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评价方法,它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出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是说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3)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它的计算方法为:

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我们也可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

(4)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投资总额

2、项目投资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研究如何确定盈亏临界点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等问题。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企业处于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3)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

3、项目投资的敏感性分析

创业决策分析篇(4)

二、企业网络能力对不连续性技术新战略决策作用分析

基于马刚对企业网络能力内涵的界定并结合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本文认为,企业网络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保持竞争优势与其他行为主体建立战略关系,获取分享、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协调内外部关系,以及协同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网络能力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1.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扫描作用分析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企业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有关新技术信息。

企业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技术扫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常规媒体来获得相关的技术信息,但得到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和普遍性,信息的价值含量低。企业社会资本是获取外部环境具有较高价值信息的基础,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扩充了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了创新扩散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人际交往频度。由此可见,常规媒体起“周知”作用,而人际交往则起“相信”作用,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不连续新技术可靠信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信息的失真程度。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社会资本存量。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识别外部网络中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并通过对其相对竞争优势、信誉和价值观的评估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其次基于共同的或相近的组织文化通过内外部协调能力对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主体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相关不连续技术信息;最后通过关系管理能力协调管理现有的网络成员和新加入成员,通过关系的管理,可以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各成员在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更愿意增强自身技术信息资源的贡献。

2.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轨道跃点选择作用分析

通过对技术发展的跟踪扫描,当新技术的威胁被确认后,企业必须尽快地锁定技术轨道跃迁空间与跃迁时机。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影响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并最终影响技术轨道跃迁空间。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吸引在原有技术创新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成员加入现有网络,同时,对现有的网络成员进行调整,剔除已伤失技术创新相对竞争优势网络成员,而后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对更新后的网络进行协调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来影响技术环境中的高价值信息的获取,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技术轨道跃迁空间是由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共同决定的。

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当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性能,而且新技术效率也低于现有技术效率时,企业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因为新技术和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当新技术还没有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技术效率的时候,盲目地进行技术跃迁只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创新失败风险;当新技术在技术性能还没有超越现有技术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企业应该在对技术性能和技术效率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跃迁时机进入新技术轨道,是否在这个区域进行轨道的跃迁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企业网络能力对新技术和能力获取作用分析

当企业完成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点的选择后,企业必须尽快地确定采取何种方式来获取新技术。

合作联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合作联盟方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缺乏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时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的支持顺利进行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研发,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的其他三种策略——企业主体内部研发、收购或兼并、组建独立机构或者部门研发相比,合作联盟不但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获取到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所需的新技术和能力,还能减少企业研发的成本投入,使企业与其战略伙伴共同面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提升合作联盟的效率,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合作联盟策略。虽然合作联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外部网络中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战略关系;内外部协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协调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成员那里获取到相关资源和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对网络成员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增强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与自身资源的贡献度。

三、结语

企业网络能力在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中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那就是通过作用于企业社会资本提升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来确保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和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加之企业网络能力在资源与能力获取方面的优势,确保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空间的准确把握,有效降低了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同时还使得企业在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策略上更加倾向于合作联盟。本文只是引入变量企业网络能力,定性地探究了其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还缺乏定量方面的分析,毕竟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但企业网络能力终究扩充了企业的资源基础,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拓宽了决策空间。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30~45

[2]张锡林等:交易费用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12~13

创业决策分析篇(5)

二、企业网络能力对不连续性技术新战略决策作用分析

基于马刚对企业网络能力内涵的界定并结合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本文认为,企业网络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保持竞争优势与其他行为主体建立战略关系,获取分享、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协调内外部关系,以及协同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网络能力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1.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扫描作用分析

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企业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有关新技术信息。

企业社会资本存量决定了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技术扫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常规媒体来获得相关的技术信息,但得到的信息具有共享性和普遍性,信息的价值含量低。企业社会资本是获取外部环境具有较高价值信息的基础,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扩充了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了创新扩散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和人际交往频度。由此可见,常规媒体起“周知”作用,而人际交往则起“相信”作用,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不连续新技术可靠信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信息的失真程度。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社会资本存量。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识别外部网络中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并通过对其相对竞争优势、信誉和价值观的评估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其次基于共同的或相近的组织文化通过内外部协调能力对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主体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相关不连续技术信息;最后通过关系管理能力协调管理现有的网络成员和新加入成员,通过关系的管理,可以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各成员在基于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更愿意增强自身技术信息资源的贡献。

2.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轨道跃点选择作用分析

通过对技术发展的跟踪扫描,当新技术的威胁被确认后,企业必须尽快地锁定技术轨道跃迁空间与跃迁时机。

企业网络能力直接影响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并最终影响技术轨道跃迁空间。通过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内外部协调能力,吸引在原有技术创新方面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成员加入现有网络,同时,对现有的网络成员进行调整,剔除已伤失技术创新相对竞争优势网络成员,而后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整合内外部网络资源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对更新后的网络进行协调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来影响技术环境中的高价值信息的获取,进而影响到企业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技术轨道跃迁空间是由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以及对不连续新技术情形把握的精准程度共同决定的。

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当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性能,而且新技术效率也低于现有技术效率时,企业只能采取观望态度,因为新技术和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当新技术还没有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技术效率的时候,盲目地进行技术跃迁只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创新失败风险;当新技术在技术性能还没有超越现有技术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企业应该在对技术性能和技术效率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跃迁时机进入新技术轨道,是否在这个区域进行轨道的跃迁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企业网络能力对新技术和能力获取作用分析

当企业完成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点的选择后,企业必须尽快地确定采取何种方式来获取新技术。

合作联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合作联盟方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缺乏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时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的支持顺利进行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研发,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的其他三种策略——企业主体内部研发、收购或兼并、组建独立机构或者部门研发相比,合作联盟不但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获取到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所需的新技术和能力,还能减少企业研发的成本投入,使企业与其战略伙伴共同面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创业决策分析篇(6)

合作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普遍行为,它将企业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然而,合作创新是一项高投入和高风险经济活动,可能由于企业能力和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新活动的中止或者失败,所以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

上世纪80年代,Aspremont和Jacquemin建立的存在R&D溢出的两阶段双寡头博弈模型(AJ模型)为以后学者的合作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Ziss构建了一个有溢出的两阶段R&D双寡头博弈模型,将R&D勾结、在价格或生产阶段勾结、R&D和生产阶段都勾结等三种勾结方式一一作了比较,并评估了各种勾结方式改善福利的条件。Petit分析了企业的国外扩张方式对创新激励的影响,以及创新活动和技术溢出对企业国际战略的效应。Gamal研究了技术创新中信息共享与合作稳定性的关系。在国内,罗炜、唐元虎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合作创新的原因及动机。陈旭引入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构建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模型。林斌构建了一个上、下游产业各为双寡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给出了产业间合作创新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一般均衡结果,并且从激励相容角度分析产业间的合作创新行为。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动机、合作创新条件和合作创新方式等方面的探讨,缺乏对政府激励作用的定量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产品差异性和创新成功率,建立了一个新的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政府激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模型建立

1、模型描述

假设产品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生产差异化产品。根据产品差异化的鲍利模型,企业的反需求函数为:

pi=a-b(qi+qj) i,j=1,2,i≠j(1)

其中pi是企业i产品的价格,qi是企业i的产出,a和b为正的参数,表示产品之间的替代性(∈[0,1]),越接近1,两企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强。

建立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假设政府以研发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政府将根据企业自身创新投入水平确定补贴的强度,以追求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如果企业选择单独创新,表明单凭企业的实力能够承担创新需要的所有成本和风险,故政府将不予补贴。博弈第一阶段,在预期企业合作创新投入水平的情况下,政府确定对企业的补贴比例,以最大化社会的总福利,其中总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两企业的利润两部分。博弈第二阶段,两企业首先选择合作创新还是单独创新,当选择合作创新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选择合作创新的投入水平,使得企业在生产成本得到一定降低的情况下,最大化两企业的共同利润;当选择单独创新时,企业选择单独创新的投入水平,以追求自身净利润最大化。博弈第三阶段,两企业通过不同的包装和广告等营销宣传手段,使得两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彼此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及替代性,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确定各自的产出,以追求各自净利润最大化。

2、模型假设

假设1:企业创新投入是收益递减的二次函数,就是说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企业成本节约的幅度呈递减的趋势,即:

yi=x (2)

通过简单的变换,得到:

xi= (3)

其中(>0)为创新率,yi为企业i的创新投入,xi为企业 的成本节约额。由参数设置可知:创新系数越低,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

假设2:令mi为企业i有效成本的降低量:

mi=xi+xj i,j=1,2,i≠j(4)

其中为创新溢出系数(∈[0,1]),xj为企业j创新成功后使企业i成本降低的幅度。当=0时,两企业创新没有溢出效应;当=1时,一个企业创新成功后,另一个企业享有相同的成本节约额。

假设3:两企业具有相同的初始边际成本c且c

ci=c-kmi=c-k(+) i,j=1,2,i≠j(5)

假设4:政府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进行补贴,令补贴强度为s(s∈[0,1]),并且补贴强度s将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

3、求解动态模型

整个博弈过程是一个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本文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企业的支付函数为第三阶段利润减去第二阶段创新投入,加上政府的研发补贴,即:

i=(pi-ci)qi-yi(1-s)(6)

=[a-b(qi+qj)-c+k(+)]qi-yi(1-s)

i,j=1,2,i≠j

(1)第三阶段——产量竞争。给定第一阶段的创新投入,通过企业支付函数的最大化确定产出,即求解以下模型:i

解其一阶条件,即:=0(7)

由方程对称性,可得第三阶段的古诺产量均衡解为:

qi=

i,j=1,2,i≠j(8)

将qi代入(6)式,则企业的均衡利润为:

i=(pi-ci)qi-yi(1-s)=bq-yi(1-s)

=b[]2

-yi(1-s) i,j=1,2,i≠j(9)

(2)第二阶段——创新阶段。考虑企业采取单独创新的方式。两企业各自确定创新投入水平,以追求各自净利润最大化,即求解以下模型:i'

由其一阶条件和对称性,可得均衡解为:

y'=y'=() (10)

m'=m'= (11)

q'=q'=(12)

1'=2'=(13)

考虑两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方式。在已知第一阶段的政府提供的补贴水平的情况下,企业各自确定创新投入水平,以追求联合利润最大化,即:(1+2)

求解其一阶条件,考虑双寡头企业的对称性,可得均衡解为:

y=y=() (14)

m=m= (15)

q=q=(16)

1=2=(17)

观察式(11)和(15),有:

(2+)2((1-s)b-2k2(1+)2

2(a-c)(1+)2-2(a-c)(1+)(2-)k=2(a-c)(1+)(1++k-2k)(18)

当k[0,]时,式(18)大于零,即合作创新产生的成本节约额的分子比单独创新的成本节约额的分子大,但是分母比单独创新的成本节约额的分母小,即得:mi>mi'

当k[,1]时,由于创新成功概率比较大,企业不需要合作,单凭自己的实力能够以较大的概率创新成功,政府将不予补贴,这里也无法判断(18)式的大小。因此,得到命题1:若创新成功率k[0,]且存在政府补贴,则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大。

比较式(12)和(16),令A=(2+)2b,B=2k2(1+)2,C=2(2-)k2,有:

q-q'=-

=-

=

=>0

比较式(13)和(17),得:

i=i'=

-

=

=>0

故有命题2: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产出水平和净利润都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产出水平和净利润大,这表明企业有合作创新的动力,所以理性的企业会选择合作创新。

(3)第一阶段——政府补贴。这一阶段的博弈是单主体博弈。政府根据预期的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确定研发补贴比例,以追求社会的总福利最大化,其中社会总福利包括消费者剩余和两企业的净利润两部分。由企业的反需求函数,可求得消费者剩余为:bq+bq (19)

若企业合作创新,则社会总福利为:

F=bq+bq+(1+2)

=(20)

若企业单独创新,则社会总福利为:

F'=bq+bq+(1'+2')

= (21)

根据命题1,易得:F>F'

由此,有命题3: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总福利比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总福利高。故政府有用补贴激励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动力。

企业进行合作创新,政府给予研发补贴,以最大化社会总福利,即:F=bq+bq+(1+2)

求解其一阶条件,可得均衡解为:

s=1- (22)

由于s[0,1],所以各个参数具体取值应满足:

[0,1]

二、模型分析

将式(14)和式(15)分别对s求导,得到:

=>0 (23)

=>0 (24)

由于qi=,

令W=(2+)2b-,有:

=-

=->0 (25)

同理,由于i=,

令U=(2+)2b-,有:

=-

=->0 (26)

综上所述,可得命题4:企业合作创新时,随着政府补贴比例的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成本节约额、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都呈递增趋势;反之,随着政府补贴比例的降低,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成本节约额、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都呈递减趋势。

将模型均衡解s(即式(22))对b求导,并由模型对各个变量取值范围的假设,可得:

=>0(27)

由价格弹性的定义:

e=-= (28)

可知,在本模型中,价格弹性e与变量b呈反比关系。另外,将均衡解s分别对变量k,,,求导,得到:

=-

=-

=>0 (31)

=

由以上式子可得:命题5: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小,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创新溢出系数越小,产品替代性越弱,产品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高的研发补贴比例;若企业合作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企业创新能力越弱,创新溢出系数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强,产品价格弹性越大,则政府应对企业采取越低研发补贴比例。

三、结语

本文采用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激励行为、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行为三者的内在关系,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存在政府补贴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净利润和社会总福利高于企业单独创新的情况,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合作创新带来的企业成本节约额高于企业单独创新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额;二是提高政府补贴比例,将增加企业合作创新的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和利润水平;三是根据企业创新成功概率、创新能力、创新溢出水平以及产品的替代性和价格弹性的大小,政府应提供相应的研发补贴。此研究对企业的竞争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为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尽管通过理论模型,我们得出了若干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拓展的研究领域。如在有限理性下,考虑运用演化博弈的理论研究企业合作创新决策和产量竞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研究政府激励行为和企业的合作创新决策及两者的关系;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企业群合作创新决策和政府研发补贴相互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Aspremont,Claude and Jacquemin,Alexis.Cooperative and No 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

[2] Petit ML,Sannarandaccio F.Endogenous R&D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Oligopol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2).

[3] Gamal Atallah.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Stability of Cooperation in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12(6).

创业决策分析篇(7)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根本原因是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不断下滑,中国经济形势也不乐观。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一是毕业生人数多,这两年都维持在600万以上,达到了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峰值;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狭小,随着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的不断成熟和多元化,应届生需求相对减少;三是全社会和大学的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面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除国家政策,社会共同关注外,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一项重要的选择。

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缺乏社会资源、缺乏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是比较突出的几个关键因素。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网络创业由于门槛低、成本小、风险小等优越性,成为校园的新话题,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新选择、新趋势。

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优势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正是在成熟的网络环境下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创业平台,比较而言,网络创业具有一些特别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互联网创业成本较低,风险较小

网上经营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节约了租店铺的成本。只要拥有电脑和网络环境就可以网上开店了。每月除了电脑用电和网络费用,几乎不需要开店成本,而且大多数的创业者可以在接到订单后进货和发货,这样就不用担心货物积压,避免了商品滞销而导致压货。可见,电子商务的首要特性将创业者的投资成本降到了最低。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创业者所需承担的风险也很小。需要投入的是创业者的智慧、时间和精力,但从中可以获得各种经验,这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是一笔财富。因此,低风险的特点更加吸引了大学生的加入。

2.2互联网创业可以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

目前我国高校广泛设置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些专业课程可以和学生创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课堂上学习相关理论,马上应用到创业实践中,而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相关问题,也可以马上回到课堂进行学习研宄,也可以马上请相关专业课程的老师给予现场指导,教与学,学与做,可以紧密的结合起来。

大学生本身存在社会经验不足,实战能力差,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的情况,所谓的经营理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书本知识。而网上经营需要完成找渠道进货、登陆描述商品、设定价格、与客户交谈、银行查款、发货等商务全工程,各项活动都很好地锻炼了大学生的实战能力。

可以说,网络创业能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并帮助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网上创业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每一次进货是商务谈判的一种实践;商品推荐与描述是市场营销学的实践;进出账是基本财务管理的实践;发货与售后服务是人际交往与客户管理的实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电子商务给许多一筹莫展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2.3互联网创业与当代大学生的个牲需求相契合

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独立的一代,也是生命张扬的一代,这种独立的个性和张扬的生命与网络的精神是十分契合的,更何况,90后的大学生本身就是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最适合也最擅长的^

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既可以实现做经营者的愿望,又能让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大学生善于接受各种新兴事物,对社会发展极具敏感度,在网络这样一个超大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彻底张扬自己的个性。

总的来说,大学生网络创业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自主自强的创业新路,为大学生提供网上实验基地,并为更多优秀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在目前1000多万家大中小型企业中,己有80%能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贸易活动,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加盟,将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发展锦上添花。因此,大学生创业者们要在这个良好的全民自主创业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抓住机遇,拓宽思路,勇于尝试,学会创业。

3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虽然网上电子商务创业己经逐渐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网上创业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有很多的机遇,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3.1如何把握学业与创业的关系

在校大学生首先是一名学生,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先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大学生在校创业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竞争,也能部分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必然会占用学生大部分时间。创业将会花费其大量时间与精力,如何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展网上创业活动是每个想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学生自主的因素外,外部的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据我们了自解现在许多高校都开始着手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制度设计和条件完善,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比如笔者所在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在校大学生入园创业,并且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类优惠条件。学校还开设了创新创业方面的选修课,发挥教师的创业引导作用。

3.2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持之以恒

创业中如果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退让躲避,也是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创业选项、经营管理没有原则上失误的情况下,能否走过“黎明之前的黑暗”就很关键,轻言放弃会使创业者全部的努力付之东流。大学生自主经营创业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其中95%的失败不是因为项目本身,而是因为创业者的心态。

据我们统计,80%创业成功的同学,在成功之前,也都经历过几次创业的失败,只有永不放弃,不断探索,才能打开成功之门。所以,对于整个社会和学校来说,如何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不仅引导他们创业,还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甚至挫拆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3.3缺乏管理知识,合作伙伴内部矛盾严重

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业是很多创业者经常采取的方式,很多大学生在创业时也会寻找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尤其是与

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业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互助形式的合作创业有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各自投入资金的多少,是否有明确的分工,能否形成健全的合作机制,是否具备团结一致的创业精神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合作伙伴之间关系产生裂痕,发生的矛盾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协调处理会逐步激化并不可收拾。

创业决策分析篇(8)

    “中道”在东方文化中有明确记载和论述,有适度、合理、和谐的意思。中道强调考察矛盾的两个极端,倡导凡事要适可而止,努力追求整个系统的协调均衡、机动灵活和统一一致,强调要在坚守中正协同之道时注重权变,亦即要“执经达权”,采用灵活多变但又有延续性的策略,使之实行最新的形式变化。受中道思想的影响,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以其作为决策的原则和标准。因此,可以在战略决策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得到较好体现。技术创新及其管理模式得到高层管理的关注,这正是本文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主要原因。中道思维是东方文化中个人与他人在互动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隐含了个人的自我感受,也隐含了他人所给予的外在要求,最重要的是此思维特质还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情境网络。[1]准确的说,它是在动态复杂的情境中,个体通过挖掘自身和外部需求,综合内外部环境各项因素(如相关利益者的感受等),力求找到措施方法来调和内外部落差,追求协调平衡状态的思维过程。中道思维以“保合太和”作为决策的终极目标,以“权变管理、人为为人、刚柔相济”为决策原则。大陆学者苏东水和台湾学者曾仕强对中道思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引入管理学领域。本文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中道思维定义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中,为达到“保合太和”的目标,依据“权变管理、人为为人、刚柔相济”的原则,整合企业所在的外在条件与其内在的各项需求,所采取的适当行为和方案的思维方式。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技术能力演化轨迹模式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该模式从本质上阐明了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过程。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高层管理者决策思考思维的影响。中道思维的提出,不仅充实了决策理论,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中道思维的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是一种以技能为基础的决策模式,是基于经验及心理活动规律与认知的结果。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上,揭筱纹和徐彬通过对全国各地农业科技企业的研究,结合地域、行业及企业特征,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三个维度:外源协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勾勒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结构。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组合(弱能力组合、类型能力组合及综合能力组合),结合农业科技企业的特征和运作机制,提出了基础型、类能力组合型、战略规划型三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弱能力组合对应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类型能力组合对应类能力组合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而综合能力组合对应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基础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内部重点考虑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制度为指导,规范完成企业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企业外部依靠政府的正确引导,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使中介服务机构参与提供农业科技企业的支撑性服务。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弱。技术突破型管理模式:本身的技术能力强,需要借助其他的企业来合作开拓市场。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能力弱,成果转化能力强。市场引导型管理模式:借助外源科研院所和大学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外源协同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战略规划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产品技术逐步进入成熟化,农业科技企业的产品以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技术优势逐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以战略调整、战略的重新定位作为实施管理的主导方向。该模式的特征为:自主创新能力强,外源协同强,成果转化强。

    二、中道思维下的决策模式分析

    2004年,lisaSayegh,WilliamP.AnthonyandPamelaL,Perrwe在《危机下管理决策:情感在知觉决策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受制于可供决策时间及信息量的多收,决策者在这类资源相对稀少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依靠个人经验与习惯思维进行思考决断,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理性决策。[3]本文借鉴其理论研究成果,提炼了中道思维下的管理决策模型(如图2所示),并对其中的决策过程进行延伸,分析了其决策过程。中道思维通过作用于决策者的经验(包括二手经验和直接经验),改变了其显性知识及认知模式,并影响决策效力和情感记忆能力,进而通过隐性知识作用信息收集与决策过程,情感反馈作用决策过程,显性知识与决策环境一起作用于信息收集的方式影响决策结果的达成。系统科学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建立决策框架

    建立相对系统的决策框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全面完整的把握决策方向并管控实施,进而实现既定目标;制订科学的决策框架,对于避免上述弊端也不可或缺。根据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人的理性具有有限性,决策团队其认识和能力对于所面对的决策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二)采集与分析信息

    采集、分析与应用新兴的能力是现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决策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选择信息的采集渠道与方式、获取并核实信息、对信息进行预处理、分析与检验信息。信息的充分、准确和实时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与保证。其中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专门人才和技术处理系统的匹配与应用是这一步骤的关键要素。

    (三)拟定并选择方案

    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及方案的设计质量往往决定了决策方案的最优化程度。因而如何最大化的获取较多数目且质量较高的方案是高层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如充分交流和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依据某种评估准则从其可行性、可接受性与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

    (四)反馈与改进

    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者的决策通常是一次性的。但对方案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验收评估,可以极大地促进决策过程的优化,进而提升决策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通常要采取渐进式决策方式(“反馈-改进-反馈”的过程),从而形成更加有效和满意的最终方案。[4]

    三、中道思维对管理者决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决策框架

    通过对中道思维的决策模型及程序等研究总结,在对现有决策模式和战略决策过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基于中道思维的战略决策过程和模式进行提炼,提出了中道思维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中的选择框架。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主要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以对决策结果与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的。第一个层次是模式的基本决策过程,即图4中的最下一层。这个层次是中道思维决策的基础,象征“地”。第二个层次是高层领导团队,处于中间位置,是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对整个决策过程起关键作用。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是以第一层次的决策过程为基础,并受到更高层次的制约,象征“人”。第三个层次是保合太和,是中道思维决策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决策目标,象征“天”。根据中道思想,农业科技企业要实现决策的最高目标“保合太和”,必须充分发挥“人”顶天立地的作用,通过人的不断努力,来确保战略决策过程的顺利进行。“保合太和”是一个理想目标,它的实现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决策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决策素质,另一方面应该遵循科学决策程序的基本规律。同时,与图1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框架图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决策过程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互相影响着,并时常产生反馈。[5]因此,在上述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中,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在决策的时候,不能将决策的各个步骤截然分开,而且每一步都不可缺少。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的决策过程,依旧沿用传统的决策程序,因此其决策过程与传统的战略决策模式没有很大区别。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做为战略决策的原则并以保合太和做为最高决策原则和最高管理目标,将中道思维的管理精髓运用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的决策管理之中,即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三个过程以中道思维的管理内涵为决策原则。归根结底,中道思维下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选择框架是从人性角度完善了传统的科学决策程序,将人性因素加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中,因此其决策不单纯是理性和知识性的,也是智慧性和整体性的。

    (二)决策程序

创业决策分析篇(9)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2012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针对于企业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调整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通过电子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相关用户信息,开发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消费品,对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际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员与技术,这是使得互联网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所谓大数据就是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常规的软件工具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搜集、筛选、分析但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速、大量、多样、精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搜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建模,挖掘数据信息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能够得出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对于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管理的概念。所谓企业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的计划、组织、经营、指挥、协调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就管理对象的属性进行区分,可以将企业管理分为行为管理和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也需要从行为和业务两方面着手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有保证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够确保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能够不断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1.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指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管理人性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内容、制度、程序、方法的统称。管理模式应该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可以科学有序的取得利润。

2.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需要企业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根据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企业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限制传递媒介对企业内部信息外泄。对于企业而言,内部信息意味着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应该对企业内部网络和社交软件给予必要限制,避免企业内部重要信息泄露。其次,充分认识到数据信息的价值。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加快升级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个掌握数据信息就掌握主动权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有价值信息的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价值。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利用社交软件,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应对信息交流做出必要限制。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企业决策方法有待创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需要以数据分析后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对云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同传统的逻辑推理存在较大区别,其需要对庞大的数据群进行搜索、比较、分析、加工并归纳总结,找到数据群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构建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寻求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价值的隐藏信息。从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盈利的信息,就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2.企业决策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当前多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往往遵循数据搜集、调查取证、数据分析、分析论证、方案选择与评估等步骤,该流程耗时较长,决策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速度。常常会导致企业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简化决策程序已经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简化决策流程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把握机遇,迅速做出战略决策,抢占先机才能够先他人而动。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简化决策流程,提高数据加工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作出选择。

3.难以甄别有经济价值的数据信息。呈爆炸态势增长的互联网数据,已经超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对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范畴。呈井喷态势增长的云端数据库,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传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已经不能挖掘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并且通常还会干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才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需要对云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随着云端数据的不断增多,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呈指数增长,对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分析、存储,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不断提升数据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建立在高速、高质基础上获得的数据分析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庞大的云端数据库,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都对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的获取造成的干扰,从而影响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影响企业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了企业战略决策的难度。

四、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决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云端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从中筛选出可用的数据信息,并引用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模拟,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应该摒弃传统的决策思路,选择从数据加工直接到战略决策的捷径。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明确数据变量的内涵,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建模分析,减少企业决策风险,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为了简化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在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做到高效数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不同的企业应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信息数据集成系统。

3.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企业在获取大量云端数据之后,应该通过数据清理技术,清除掉不必要的冗杂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鉴别和筛选,利用数据集成技术构建数据仓库,采用多维数据压缩方式消除数据在空间、属性、时间方面的差异,提高信息搜索的质量,获取更具价值的信息。一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来能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企业还应该畅通渠道,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云端数据,由此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判断,这有利于开发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提高战略决策效率。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优质的战略决策的前提条件,优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鼓励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信息交流平台中来。减少信息链的长度,是减少信息沟通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简化内部管理决策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虚拟网络平台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同时还应该不断规范信息传递的途径,优化决策程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也会逐步深入。改变传统的决策方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不断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是改善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大数习尾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205-206.

[2]张允玉.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204.

[3]陈诗琪.浅析大数习尾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21:193-195.

[4]凌捷.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转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05:43-46.

创业决策分析篇(10)

关键词: 地方政府;农民工;创业政策;鹰鸽博弈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peasant workers;entrepreneurship policy;hawk-dove game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20-03

0 引言

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的户籍身份仍然还是农民,但主要从事非农生产,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报告全体农民工总量2.7395亿人。农民工群体由于受教育水平、技能等的劣势,在外出务工过程中主要从事建筑、传统制造业、餐饮等比较辛苦,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其中也包括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但是鉴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各地需要研究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来制定政策。本文利用鹰鸽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并对地方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出建议。

1 相关研究综述

辜胜阻(2009)认为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应该包括创业机会、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成本、创业孵化及园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张秀娥(2010)采用GEM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地的农民工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返乡创业,解决就业[2]。吴易雄(2011)利用湖南省的数据分析认为融资、风险、规模、创业者素质、创业项目选择、培训等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墨媛媛(2012)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甘肃省农民工群体的创业特征,为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4]。黄兆信(2012)从个人特征、个人资本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创业的影响,并从制度、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培训等方面给出了建议[5]。程广帅(2013)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湖北恩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创业动机和创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产生影响[6]。

刘苓玲(2012)运用回归模型,利用三省市调研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7]。卢闯(2013)从培训、金融、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创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创业培训体系、创业基金、服务平台和政策给出了政策建议[8]。唐远雄(2013)利用甘肃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认为需采用有针对性的创业支持政策,并培育有组织的创业活动,促进农民工创业[9]。徐辉(2015)通过对6省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认为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创业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影响显著,建议农民工创业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作为政府支持创业的主要政策手段[10]。陈文超(2014)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认为政府的支持创业政策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影响,提出要深化创业政策的实施力度[11]。张秀娥(2015)构建了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从改革二元制度、培训和创业支持体系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12]。王冬(2015)利用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年龄对创业影响显著,性别、风险偏好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打工时间影响显著,培训影响不显著;收入和金融对创业影响显著,政府政策影响不显著[13]。

上述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民工创业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培训、创业成本等政策的研究。第二,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性别、风险、收入、政策等因素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农民工留城创业和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政策对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从现有地方政府的对农民工创业政策来看,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都有相关政策来鼓励农民工创业。四川、广东等地方政府都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本文把地方政府都看成博弈的群体,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为地方政府制定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好的满足农民工群体创业的需要。

2 地方政府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政策的鹰鸽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分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博弈方1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博弈方2为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本文根据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两地政府的策略及收益矩阵来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动态复制方程研究本博弈两方行为的演化。两地政府的策略为“支持政策”和“消极政策”,“支持政策”是指地方政策采取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消极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创业不采取任何鼓励政策。针对本博弈模型,做如下假设:

①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正常收益为R1,当采取鼓励政策后将获得原有收益基础上的额外收益V。

②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成本为0,当采取鼓励政策时政策的政策成本为C1。

表1为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收益矩阵,当两方都采取支持创业的政策时,收益为(R1+V- C1)/2;当博弈方1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2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R1+V- C1);博弈方2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1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V- C1,R1),R1+V- C1>R1;博弈双方都采取消极政策时的收益为(R1/2,R1/2),{(R1+V- C1)/2}> R1/2。

令F(x)=0,可以解出三个稳定状态,x*=0,x*=1,x*=(V-C1)/R1+1/2,因为,根据动态复制方程,只有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根据复制方程动态相位图(图1),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方政策采取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地方政府会加大政策力度,鼓励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当达到了(V-C1)/R1+1/2点时,地方政府就不会在继续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则在(V-C1)/R1+1/2点时两地政府的政策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到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上述分析的显示意义是,当两地政府在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符合上述设定的时候,在众多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在采取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进化过程中,采取支持政策的政府最终会稳定在(V-C1)/R1+1/2的水平,大多数政府会采取消极政策,即不对农民工创业采取任何政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会采取政策争夺优秀农民工创业,但是大部分政府还是会采取消极政策来对待农民工创业的问题。

3 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博弈模型的分析,在吸引优秀农民工创业过程中,一部分地方政府采取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政策,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待农民工创业问题和对待其他群体创业采取同样的政策,不会针对农民工创业出台特色政策。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规模很难判断。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劣势,具备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第二,农民工创业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很难判断。大量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是从事传统制造业、餐饮、建筑等相对低端的行业,即使返乡创业,在行业层次和规模上都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有一定的差距。即使能够进行创业,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也有限。因此,大多地方政府并没有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第三,农民工创业决策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业决策要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不仅仅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做出创业决策。如果当地不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即使有较好的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也不会选择在此进行创业活动。

根据上述分析,地方政府在制定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政府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扬长避短,采取符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的政策,发挥政策的效果,改善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吸引和鼓励优秀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对改变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农民工输出地政府来看,农民工输出地一般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成本较低,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是在行业、产业、市场等方面有劣势。农民工创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考虑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还会考虑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因素,最终选择返乡创业还是留城创业,因此,不能仅仅利用土地、劳动力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建议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分析当地那些是利于创业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些条件判断适合那些行业开展创业活动,针对行业采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

其次,分析当地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对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进行甄别,了解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的规模及创业的行业状况。测算农民工创业的收益和成本,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

第三,了解当地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的障碍,为农民工群体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农民工输入地政府来看,输入地一般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劣势主要是较高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工考虑留城创业除了利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还有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愿望,希望通过创业为留在城市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市民化和城市化的愿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利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农民工在符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活动。

第二,将农民工创业与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结合。鼓励优秀的农民工通过创业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活动,为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城市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在结合地方优势的基础上,考虑农民工创业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最终改善这一群体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层级,利用商业途径解决这一群体的贫困问题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武兢.扶持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3):2-12.

[2]张秀娥,张峥,刘洋.基于GEM修正模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7):65-71.

[3]吴易雄.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实证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 24 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4]墨媛媛,王振华,唐远雄,宋妍萱.甘肃省农民工创业群体特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1):43-48.

[5]黄兆信,曾纪瑞.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46-152.

[6]程广帅,谭宇.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9-125.

[7]刘苓玲,徐雷,吴海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南、山西、重庆的调查问卷[J].人口与经济,2012(6):33-38.

[8]卢闯,刘万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2013(7):85-86.

[9]唐远雄,才凤伟.农民工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甘肃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3(5):61-66.

[10]徐辉,陈芳.公共支持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影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5(8):126-129.

创业决策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20-03

0 引言

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的户籍身份仍然还是农民,但主要从事非农生产,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报告全体农民工总量2.7395亿人。农民工群体由于受教育水平、技能等的劣势,在外出务工过程中主要从事建筑、传统制造业、餐饮等比较辛苦,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其中也包括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但是鉴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各地需要研究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来制定政策。本文利用鹰鸽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并对地方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出建议。

1 相关研究综述

辜胜阻(2009)认为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应该包括创业机会、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成本、创业孵化及园区六个方面,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张秀娥(2010)采用GEM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各地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当地的农民工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返乡创业,解决就业[2]。吴易雄(2011)利用湖南省的数据分析认为融资、风险、规模、创业者素质、创业项目选择、培训等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要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墨媛媛(2012)利用多种统计方法研究甘肃省农民工群体的创业特征,为政府的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信息和建议 [4]。黄兆信(2012)从个人特征、个人资本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创业的影响,并从制度、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培训等方面给出了建议[5]。程广帅(2013)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湖北恩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创业动机和创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产生影响[6]。

刘苓玲(2012)运用回归模型,利用三省市调研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7]。卢闯(2013)从培训、金融、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工创业面临的问题,并从创业培训体系、创业基金、服务平台和政策给出了政策建议[8]。唐远雄(2013)利用甘肃省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认为需采用有针对性的创业支持政策,并培育有组织的创业活动,促进农民工创业[9]。徐辉(2015)通过对6省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分析,认为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创业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影响显著,建议农民工创业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作为政府支持创业的主要政策手段[10]。陈文超(2014)利用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认为政府的支持创业政策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影响,提出要深化创业政策的实施力度[11]。张秀娥(2015)构建了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从改革二元制度、培训和创业支持体系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12]。王冬(2015)利用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年龄对创业影响显著,性别、风险偏好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和打工时间影响显著,培训影响不显著;收入和金融对创业影响显著,政府政策影响不显著[13]。

上述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民工创业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培训、创业成本等政策的研究。第二,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性别、风险、收入、政策等因素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较少有研究农民工留城创业和返乡创业过程中政府政策对农民工创业选择的影响。从现有地方政府的对农民工创业政策来看,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都有相关政策来鼓励农民工创业。四川、广东等地方政府都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本文把地方政府都看成博弈的群体,利用鹰鸽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为地方政府制定农民工创业政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好的满足农民工群体创业的需要。

2 地方政府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政策的鹰鸽博弈模型

地方政府分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和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博弈方1为农民工输出地政府,一般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博弈方2为农民工输入地政府,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本文根据鹰鸽博弈模型分析两地政府的策略及收益矩阵来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动态复制方程研究本博弈两方行为的演化。两地政府的策略为“支持政策”和“消极政策”,“支持政策”是指地方政策采取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消极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创业不采取任何鼓励政策。针对本博弈模型,做如下假设:

①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正常收益为R1,当采取鼓励政策后将获得原有收益基础上的额外收益V。

②两地地方政府没有采取任何鼓励政策的成本为0,当采取鼓励政策时政策的政策成本为C1。

表1为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收益矩阵,当两方都采取支持创业的政策时,收益为(R1+V- C1)/2;当博弈方1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2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R1+V- C1);博弈方2采取消极政策,博弈方1采取支持政策时收益为(R1+V- C1,R1),R1+V- C1>R1;博弈双方都采取消极政策时的收益为(R1/2,R1/2),{(R1+V- C1)/2}> R1/2。

令F(x)=0,可以解出三个稳定状态,x*=0,x*=1,x*=(V-C1)/R1+1/2,因为,根据动态复制方程,只有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根据复制方程动态相位图(图1),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方政策采取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时,从初始状态出发,地方政府会加大政策力度,鼓励农民工开展创业活动,当达到了(V-C1)/R1+1/2点时,地方政府就不会在继续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则在(V-C1)/R1+1/2点时两地政府的政策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到x*=(V-C1)/R1+1/2为进化稳定策略。

上述分析的显示意义是,当两地政府在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符合上述设定的时候,在众多输入地和输出地政府在采取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进化过程中,采取支持政策的政府最终会稳定在(V-C1)/R1+1/2的水平,大多数政府会采取消极政策,即不对农民工创业采取任何政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会采取政策争夺优秀农民工创业,但是大部分政府还是会采取消极政策来对待农民工创业的问题。

3 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博弈模型的分析,在吸引优秀农民工创业过程中,一部分地方政府采取针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政策,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待农民工创业问题和对待其他群体创业采取同样的政策,不会针对农民工创业出台特色政策。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规模很难判断。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劣势,具备创业能力的农民工在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第二,农民工创业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很难判断。大量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是从事传统制造业、餐饮、建筑等相对低端的行业,即使返乡创业,在行业层次和规模上都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有一定的差距。即使能够进行创业,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也有限。因此,大多地方政府并没有采取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第三,农民工创业决策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创业决策要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不仅仅根据地方政府的政策做出创业决策。如果当地不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即使有较好的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也不会选择在此进行创业活动。

根据上述分析,地方政府在制定吸引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政府政策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扬长避短,采取符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的政策,发挥政策的效果,改善农民工创业的环境,吸引和鼓励优秀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对改变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农民工输出地政府来看,农民工输出地一般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成本较低,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但是在行业、产业、市场等方面有劣势。农民工创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考虑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还会考虑是否具备创业的市场、信息和资源等因素,最终选择返乡创业还是留城创业,因此,不能仅仅利用土地、劳动力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建议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分析当地那些是利于创业的比较优势。根据这些条件判断适合那些行业开展创业活动,针对行业采取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措施。

其次,分析当地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对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进行甄别,了解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的规模及创业的行业状况。测算农民工创业的收益和成本,决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特殊政策鼓励农民工创业。

第三,了解当地农民工群体创业的特点。针对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农民工群体创业过程中的障碍,为农民工群体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农民工输入地政府来看,输入地一般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劣势主要是较高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工考虑留城创业除了利用行业、产业、市场、信息和资源等条件,还有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愿望,希望通过创业为留在城市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市民化和城市化的愿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