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9 16:13:2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从1993年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确立至今,我国担保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担保额也在不断提高,如下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性质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专业机构,需经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选择。自担保行业形成并开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迈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及担保机构走上平稳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行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金额占全部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较上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机构为2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占融资性担保受保企业数的93.6%,较上年末增加1.1个百分点。2014年6月,财政部公示的该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拟支持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共计1952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上述实践充分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创造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务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影响着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规机构少,担保能力有限。例如,我国政策规定:申请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满足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高门槛,使得创业者们望而却步。

(2)客户信用低,反担保措施仍存在风险。若受保客户不能及时全额还款,则担保机构需承担代偿风险。

(3)担保放大倍数实际与规定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而在实际中,担保放大倍数却低于5倍。

(4)担保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机构提供行业行为的法律依据,而对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却没有相应的保护。

(5)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日常经营干涉过多。大部分担保机构为政府事业单位,名义上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中仍能受到政府干涉。

(6)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担保业发展很快,对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亟需社会培养担保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及意义

第一,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有效措施。发展担保行业,可以使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2)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与界定

1.中小企业的定义。我国中小企业广义上的定义为,除了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都称之为中小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在狭义上定义为,微型企业不属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指的是雇员人数在7人以及以下的具有合法资格的个体或单位。中小企业的特点有四点,分别是:自主筹资、自由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2.中小企业的界。世界各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各有不同,这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但从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来看,大致从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资本额以及销售额、企业从业人数、资本额和销售额这三个途径出发。

但是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不同行业来讲,也有所区别。比如在日本,零售业或者服务行业企业的从业人数低于50人或者企业的资本额少于150万日元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而在制造业中,日本规定的是企业从业人数在1000人以下,企业资本额少于30亿日元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在美国,衡量制造业企业是否是中小企业的标准是以从业人数进行判定的。美国规定,企业从业人数低于1500人的企业都属于小企业,而在餐饮业中规定,企业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下属于小企业。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各不相同。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有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资产总额以及销售额等。对于不同行业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我国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如表:

表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3.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长,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我国统计局数据表明,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数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6%和17.5%,数量超过了800万家,注册资金年增长率达到了24.2%和30.6%,总资金超过了19万亿元。

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小企业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各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远销海外。短短十年之内,中小企业的年出口额成几何数值增长,促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外汇储备。

4.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已在我国发展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诸多的问题。

(1)缺乏政府有效的支持。虽然我国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地位以及社会作用都给予了肯定,但是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一直无法与国企处于一个平等的竞争地位。近年来,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力度非常有限,效果不甚明显。

(2)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较高。对于一些高利润行业,大多有国有企业经营或垄断,国家及政府的相关部门对于中小企业的进入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以至于中小企业经济一直无法渗入,这也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看似保护了国有企业,但是却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不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中小企业融资艰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原因,许多商业银行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中小企业融资举步维艰。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一些商业银行也为中小企业制订了许多产品,但是这与我国中小企业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另外,目前我国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信贷成本非常高、信贷覆盖率较低,信贷难度大。

(4)中小企业自身问题较多。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来看,自身也存在了较多的问题,比如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投资与收益比例失衡、法制观念不强、员工福利差、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有很大的关系。

5.中小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肯定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存在了诸多的问题,基于对中小企业特点和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全球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追求的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另外,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三大产业比例失衡的状况下,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比如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多个产业方面必定会得到的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抓住这个巨大的商业机遇,改变经营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尽快的转向新型的、需求量极大的服务行业,在规避另两产业竞争的同时,抢先入驻第三产业,尽早创立自身品牌,占领市场先机,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保证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2)转移投资地区。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地域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以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等大中城市密集经济与中西部落后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小企业经济亦是如此。我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在政策上给予入驻西部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加上西部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劳动力充沛,特别是矿业、农林牧副业等都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转移投资区域。

(3)走创新路线。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来看,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少量的产品附加值。这种经营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以及准入门槛低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衰败。虽然中小企业在资金与规模上都无法与国企相比,但却有着更加灵活的经营模式,也拥有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技术水平,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生产空间。

(4) 大力发展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全球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逐步密切。在加入WTO至今,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和第二进口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产生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小企业不但将物美价廉的产品销往海外,而且在众多的海外市场投资办厂,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全球,大力发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二、结语

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提高了社会就业率,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发展中,中小企业也存在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名利.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2013(12).

[2]刘小敏.浅谈企业的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9).

[3]陈东鑫.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J].经济论坛,2013(13).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F12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8-0058-03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2001年中小企业共162,667个,占整个工业企业数的94.98%;其工业总产值50,632.99亿元,占整个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3.05%。到2001年底,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43%。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方面,中小企业堪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特别是2003年在安置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我国目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目标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大都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底、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外部问题

1、市场准入问题。市场准入除审批允许企业进入领域外,还应包括四项内容(1)政府补贴。如政府对企业补贴状况。(2)行政许可。即行政审批制度繁杂状况。(3)配套条件。配套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即原材料价格对不同企业是否统一;另一个是配套品和代用品的政策能否一视同仁。(4)限定价格。价格是竞争的重要的手段,如果政府采取限定价格的办法,就难以竞争。因此,市场准入,就是要保证上述四个方面的公平。当前,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一是有些行业早已被某些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企业所垄断,中小企业往往不能进入或不能充分进入?鸦如电力、铁路、公路、水利、交通能源、邮政电信和市政设施等行业,存在部门保护主义。二是有些早已对外资开放的行业,至今末对中小企业开放。据统计,对国有企业开放的行业达80多个,对外商企业开放的行业有60多个,而对国内非国有企业开放的行业则仅有40多个。三是行业进入的前置审批环节繁多,准入条件苛刻。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过高的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造成这些领域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其发展?鸦另一方面,导致大量民间资本只能挤在狭窄的领域内过度竞争,极大地缩小了中小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的空间。

2、融资问题。这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体现在融资政策歧视及由此引起的融资困难。我国大型企业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但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较容易地直接融资,同时还可得到国家政策性支持。而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的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结构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缺位,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由于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债券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方式融资,而我国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又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二板市场尚处于酝酿之中,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市场直接融资。于是,不少中小企业被迫把地下钱庄、拖欠贷款等非正式融资渠道、非正规融资手段作为补充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

3、权益保障问题。与外资经济和国有经济相比,目前确认、保护中小民营企业产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不落实。首先,政策落实缺乏监督,使得国家有关保护投资权益的政策往往有名无实。比如针对企业和项目的“三乱”问题,在有些地方屡禁不止,监管力度不够?鸦其次,政府信用空缺。一些地方政府尽管与中小民营企业签订了经营合同,规定了政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有时为了维护国有企业的经营特权,屡屡失信违约。由于存在“权大于法”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小企业权益受到侵害之后,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努力经常难以奏效。

4、税费问题。首先,表现在税法中有些不合理的税收规定。例如现行个人独资企业法中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应按33%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还应从企业的收益中按20%的比例提取个人所得税。这种双重征税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扩张存在十分不利的影响。第二,表现在某些税收优惠政策将中小企业排除在外。如国家对企业技术开发费、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的政策优惠,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等,中小企业多半享受不到?鸦在所得税减免政策中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而对民营中小企业则是从开办之曰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利甚微,其优惠政策的效用大大降低了。第三,表现在不合理的收费太多。税费长期并存,是我国的一大现状。我国的名义税负并不高,但实际税负却很高,这其中“费”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地方财政难以解决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增加收费的项目,“三乱”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困惑。

(二)企业内部问题

1、管理水平问题。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规范性不足,随意性很大,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自不同的阶层,多不是职业经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工商训练,因此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加上社会认识和待遇的偏差,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失误较多。

2、守法诚信问题。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营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给企业信誉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制度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不论何种企业都必须在制度上不断创新,而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意义更为重大。中小企业大部存在制度不健全和不科学的问题。从制度创新的方面上看,联合、协作、合伙,首选模式可能是股份合作,特别是高科技型企业,层次不同的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公司制度可能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小企业必须转变效益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上来。

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创造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1、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经营环境,而且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公共性的服务。我国应充分发挥现有社会组织的功能,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服务组织。通过政府扶持,鼓励事业单位向中介服务组织转化,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中介服务。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企业性的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尽快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具体包括: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企业孵化器?鸦信息服务?鸦市场拓展服务等。

2、建立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需要逐渐建立国际通行的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创新促进体系等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化促进体系。在近期,需要尽快出台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措施,需要尽快形成完善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政府职能应尽快打破原有的计划体制的模式,从政府全能向政府有限转变,从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秩序维护者转变,逐步实现政府的引导、调整、管理和扶持职能。要用法治代替人治,用法律来约束、规范行政部门的权力,使中小企业在有序竞争和宽松环境中加快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统一管理机构。为切实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规模不经济、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过度竞争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定期向社会具有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发展产业指导目录》,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趋势信息,指导产业结构调整?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资产重组,优化产业组织,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进一步疏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下,建立健全扶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便于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二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为中小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如城市环境治理、残疾人就业等)提供直接资助。三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机制,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设备更新、产品出口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融资担保。四是大力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并对创投基金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积极的政策支持。五是要加快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同时也要为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有效退出搭建平台,使之能实现良性循环。

(二)提升中小企业的总体素质和竞争力

1、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首先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完成改制后的企业要继续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于非国有中小企业,也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鸦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鸦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引进和管理,不断培养和壮大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创新者队伍?鸦要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的管理体系。

2、中小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积极运用政府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国家用于技术进步的财力应相对集中,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二是要建立完整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推进科技发展和技术改造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促进优胜劣汰,鼓励、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进步。三是要继续加大财政对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应逐步转向支持市场风险大、企业不愿投资的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小企业必须加快从仿制为主、引进为主逐步转向走自主开发为主的进程。要尽可能同国内某些具有高新技术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先进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实行高层次的挂靠联,采取低成本,高效益嫁接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方式,逐渐培养和提高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对已有生产能力进行技术改造,使企业效益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参考书目

1、马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中国统计年鉴2003》第59、65页;

3、《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4、钱书法.吴松毅著:《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5、《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会计文苑;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4)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中小企业中70%以上是私人企业,是由个体商贩、家族传统手工业者、或者是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而来的民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技能单一、专业度低、理论水平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简单、松散,基本是老板直接面对员工的家长模式,经营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急需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在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基本还是劳动密集型辅助企业,多媒体技术应用有限,先进尖端设备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缺失,竞争力较弱。

(二)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遇到了生存问题,尤其是技术含量偏低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用工费用的增加,生存艰难,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却又不能像大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和政府协调,很难跟上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在这一方面脱节,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直接关系到生存。2.强者横强,弱者艰难是不争的事实。中小企业在二次创业中,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联网、传媒、科研、物流等行业发展迅速。而生产加工型企业受到来自市场、资金、用工以及国家结构调整的挤压,生存困难。3.中国金融体系的设计是完全服务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国企。虽然国家要求各大银行要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但是进展缓慢,远水难解近渴,现状仍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或者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尽管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其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令人振奋的。

1.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接纳的大学毕业生逐年提高,而且随着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更多的高智能人才充实进来。同时,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定了社会中低端劳动者的就业,稳定了地方财政来源。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中小企业的未来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2.因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带来不竭的动力。可以看到,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科技创新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其数量已占到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30%以上。

3.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船小好掉头,适应能力强。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大趋势,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我们相信,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数量会以两位数字增长。

二、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策给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中小企业的未来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地维护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生存和发展能力相对较差,很难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融资、装备、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但需要良好的生存环境,更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98.7%来自银行贷款。政府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问题。未来的大趋势应该是: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中小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服务体系,民间融资合法化,逐渐从地下转到地上。

(二)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后劲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但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更会制约企业未来长远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多方采取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一现状,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综合解决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结构矛盾

产业结构、地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失调是困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政企不分、政资不清、产权模糊,导致企业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为结构调整带来困难。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行为,解决结构矛盾,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四)兼顾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中小企业现有数量已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总量的60%以上,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吸收了大量富裕劳动力,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企业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两者密不可分。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顾社会效益,中小企业在未来的运行中就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挤压。优秀的创利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才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成长壮大,对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社会就业、繁荣一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生存境况堪忧。中小企业只有依托政府的强力支撑,创建现代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竟争力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经济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5)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投资、税收和就业的主体,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县(市)“十强”之列。200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27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完成43.0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完成32.27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8%;工业投资完成25.89亿元,同比增长42.64%;招商引资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5.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24.69%。

1、一批重点中小企业已成为纳税、就业的主力军

我市每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左右。劲牌公司改制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发展,2008年销售收入和纳税分别达24亿元和3.3亿元,连续七年居全省酒业利税第一名;安排就业人员比改制前增加2000多人,职工年均工资比改制前增加4000多元,扶贫解困、捐资助学、捐助慈善事业等达5000多万元,劲牌已成为全国保健酒行业领头羊。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华祥水泥等一批外来投资企业,也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增长

2009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9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03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36.3%;销售收入85.0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7家。

3、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集群带动作用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劲牌公司为龙头,以永惠、福润、灵溪、真有味等为群体的饮料食品产业板块。全市有101家饮料食品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4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4.41亿元,上缴税收3.24亿元,安置劳动力32423人。以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冶矿业等为主体的冶金产业板块,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铸造、铜冶炼和铜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全市227家冶金企业,已形成年产铁矿石300万吨以上、选矿200万吨、球团160万吨、炼铁炼钢轧钢200万吨以上、铜金属5万吨以上的产能。以尖峰水泥、华祥水泥、成美建材、华兴玻璃、宏泰铝材等为支柱的新型建材水泥产业板块。全市建材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核心骨干企业33家,共安置劳动力7600人。以登峰、斯瑞尔、保安船舶配件等为支撑的机电制造产业板块。此外,还形成了立峰纺织、百世吉制衣、依嘉制衣、明星制衣、殷祖针织内衣等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

4、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我市有“劲”牌劲酒、“登峰”牌换热器获“中国名牌产品”。劲牌公司“劲JING”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重点保护商标”;“楚天”牌工业炸药、“虹泰”牌铝材、“楚仙”鱼面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劲”、“皇宫”、“雄骏”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劲酒等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保安湖牌螃蟹等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近几年来,全市已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8项,其中部级项目2项。劲牌等5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合建了技术中心,开发出保健酒生产自控技术、高效热交换技术等20多项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劲牌公司已拥有专利128件,注册商标146件。

二、转型中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

一方面资源类产业主要是矿产品开采及矿产品初加工,从产业链看,处于上游产业,从科技含量看,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低,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大冶的替代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市现基本形成饮料食品、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一部分不依赖资源的新兴替代产业刚刚兴起。除饮料食品、机电制造外,还有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及其他第三产业。永惠食品、楚仙鱼面、依嘉制衣、徐风环保、群力机械、鑫星冷机制造等企业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另外,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高科技产业发展薄弱。

2、设备技术陈旧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大冶市资源储量相对较大,冶金企业较多,但绝大数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不重视技术改造,这直接导致我市企业环保达标指数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差。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淘汰压力,即便是新冶特钢这样的骨干企业技术相对领先一步,如不进行技术创新,也难免受到淘汰威胁。

3、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畅

2008年,我市各项存款余额109.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85亿元,存贷差达76.41亿元。一方面企业贷款难,一些有项目、有场地、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想贷款,但苦于手续繁琐、抵押担保费用高等因素,贷不到款;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企业诚信度差和会计制度不健全,银行不敢向中小企业放贷。

4、外向型企业不多,经济外向度不高

“十五”以来,大冶各项指标大多排在全省同类县市前列,但外贸出口一直严重滞后,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累计外贸出口额仅426万美元,与其他先进县市相差甚远。这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对外开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转型时期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

随着国家首批资源城市的获批、“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的大冶市处于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多个发展要素聚集发力的最好提速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新型工业化为根本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积极培植企业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我市调整要求的产业,整合利用好现有服务资源,加大优化配置和开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所需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

1、构建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支持,为企业壮大“输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主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表面上看这是资金问题,实质上是宏观经济作用于微观实体的综合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的协调配合。我们只有注重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生态建设,才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鼓励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品种。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我市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立服务品牌,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完善我市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家牵头,启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促进我市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发挥中小企业联合担保潜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的思路,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短、少、急、频”的特点,贴近实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2、构建实效的政府支持体系,规范涉企行为,为企业腾飞“减负”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投资、税收和就业的主体,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全省县(市)“十强”之列。200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27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完成43.0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完成32.27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8.92亿元,同比下降8%;工业投资完成25.89亿元,同比增长42.64%;招商引资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5.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8亿元,同比增长24.69%。

1、一批重点中小企业已成为纳税、就业的主力军

我市每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左右。劲牌公司改制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发展,2008年销售收入和纳税分别达24亿元和3.3亿元,连续七年居全省酒业利税第一名;安排就业人员比改制前增加2000多人,职工年均工资比改制前增加4000多元,扶贫解困、捐资助学、捐助慈善事业等达5000多万元,劲牌已成为全国保健酒行业领头羊。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华祥水泥等一批外来投资企业,也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贡献不断增长

2009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9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03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36.3%;销售收入85.0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7家。

3、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集群带动作用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劲牌公司为龙头,以永惠、福润、灵溪、真有味等为群体的饮料食品产业板块。全市有101家饮料食品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14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4.41亿元,上缴税收3.24亿元,安置劳动力32423人。以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冶矿业等为主体的冶金产业板块,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铸造、铜冶炼和铜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全市227家冶金企业,已形成年产铁矿石300万吨以上、选矿200万吨、球团160万吨、炼铁炼钢轧钢200万吨以上、铜金属5万吨以上的产能。以尖峰水泥、华祥水泥、成美建材、华兴玻璃、宏泰铝材等为支柱的新型建材水泥产业板块。全市建材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核心骨干企业33家,共安置劳动力7600人。以登峰、斯瑞尔、保安船舶配件等为支撑的机电制造产业板块。此外,还形成了立峰纺织、百世吉制衣、依嘉制衣、明星制衣、殷祖针织内衣等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

4、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我市有“劲”牌劲酒、“登峰”牌换热器获“中国名牌产品”。劲牌公司“劲JING”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重点保护商标”;“楚天”牌工业炸药、“虹泰”牌铝材、“楚仙”鱼面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劲”、“皇宫”、“雄骏”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劲酒等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保安湖牌螃蟹等4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近几年来,全市已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8项,其中部级项目2项。劲牌等5家企业与大专院校合建了技术中心,开发出保健酒生产自控技术、高效热交换技术等20多项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劲牌公司已拥有专利128件,注册商标146件。

二、转型中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

一方面资源类产业主要是矿产品开采及矿产品初加工,从产业链看,处于上游产业,从科技含量看,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低,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大冶的替代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市现基本形成饮料食品、冶金、建材、机电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一部分不依赖资源的新兴替代产业刚刚兴起。除饮料食品、机电制造外,还有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及其他第三产业。永惠食品、楚仙鱼面、依嘉制衣、徐风环保、群力机械、鑫星冷机制造等企业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另外,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高科技产业发展薄弱。

2、设备技术陈旧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大冶市资源储量相对较大,冶金企业较多,但绝大数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大多数企业技改资金投入不足,不重视技术改造,这直接导致我市企业环保达标指数低,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普遍较差。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残酷的市场竞争,更重要的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淘汰压力,即便是新冶特钢这样的骨干企业技术相对领先一步,如不进行技术创新,也难免受到淘汰威胁。

3、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畅

2008年,我市各项存款余额109.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85亿元,存贷差达76.41亿元。一方面企业贷款难,一些有项目、有场地、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想贷款,但苦于手续繁琐、抵押担保费用高等因素,贷不到款;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企业诚信度差和会计制度不健全,银行不敢向中小企业放贷。

4、外向型企业不多,经济外向度不高

“十五”以来,大冶各项指标大多排在全省同类县市前列,但外贸出口一直严重滞后,2009年上半年大冶市累计外贸出口额仅426万美元,与其他先进县市相差甚远。这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对外开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三、转型时期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

随着国家首批资源城市的获批、“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目前的大冶市处于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多个发展要素聚集发力的最好提速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依托,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新型工业化为根本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积极培植企业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我市调整要求的产业,整合利用好现有服务资源,加大优化配置和开发,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所需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

1、构建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财税金融支持,为企业壮大“输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主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表面上看这是资金问题,实质上是宏观经济作用于微观实体的综合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的协调配合。我们只有注重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生态建设,才能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鼓励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品种。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我市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创立服务品牌,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完善我市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家牵头,启动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促进我市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按“发挥中小企业联合担保潜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渠道”的思路,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短、少、急、频”的特点,贴近实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2、构建实效的政府支持体系,规范涉企行为,为企业腾飞“减负”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79年诞生以后,中国的快递市场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物流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中国进入WTO后,服务领域更加开放,快递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且每年还在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国内民营快递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巨头的双方逐鹿之下,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对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现状以及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看,民营快递企业在同城快递服务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一块领域应当是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将成为众多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快递市场的现状

(一)中国快递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家快递企业人诞生在1969年的美国,10年之后,中国于1979年引入快递这样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自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并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正是从中国经济的政策变化中,国际资本窥见了快递业的巨大商机。1979年6月,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率先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快件协议。随后,其他国际跨国快递巨头也先后以相同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直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服务的全部业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营快递业营运而生。民营企业提供了企业迫切需要而EMS却难以满足的更高要求的服务,因而在短时间里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快递市场的主体结构

从1979年中国引进快递服务起,快递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即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有规模不等的快递企业约两万家。根据国际货代协会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经国务院授权、商务部依法批准成立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10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为EMS。非邮政的国有运输企业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等以及部分大型民营快递企业也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民营快递公司主要有宅急送、申通、顺丰速运、小红马等,数量最多,约占国内快递企业总数的95%左右。

(三)三大主体的市场地位

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的是敦豪、联合包裹、天地及联邦快递这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目前占据70%以上的份额。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EMS)是国内异地快递市场的主导者。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达2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而民营企业在同城快递市场占主要份额,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

(四)三大主体的政策待遇

邮政速递附属于中国邮政,能享受到与邮政同等的国家优惠政策。其他国有快递如中国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有限公司等分别民航总局、铁道部等,也能依靠主管部门争取到一些政策优惠。国际四大快递公司依据国务院规定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在经营国际业务方面可以正常运作。而民营快递公司,基本上没有政策优惠,未能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甚至连合法经营权都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从邮政得到委托才能合法经营。

三、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外部面临着外资快递的冲击和邮政快递的排斥。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资金不足

物流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 FedEx、UPS、DHL 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其服务,而民营企业却几乎都是十万、二十万的投入,一些小企业可能更小。民营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以及快件的自动分拣率都较低。同时,资金不足是民营快递企业难以形成遍布全国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原因。

2.管理水平低下

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处在创立或成长期,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严重不足,导致企业没能力雇用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企业创立者组成,并负责企业全部的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这势必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体现。大部分中小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快递信息的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快件的全程在线跟踪和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信息管理水平和处理手段落后。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几十个甚至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他们只负责邮件的接收和递送。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二)企业外部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快递市场现已全面放开,国际快递巨头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投资,加紧开发国内市场。如,TNT 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增加上亿美元投资,准备以特许加盟的方式在中国二、三级城市建设自己的国内快递网络; DHL 打算在现有50个网点的基础上再设立10 家分公司;UPS 将与中外运在21个城市实行制合作;FedEx 也在190个城市设立网点,并计划5 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分支机构。

今年1 月5 日《邮政法》修改稿“第七稿“,加大了民营快递经营的难度:从事跨省业务的快递企业其注册资金要求达到100万;3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函)作为邮政企业专营; 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现虽非定稿,但已明显给民营快递增加了压力。

四、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小民营快递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成为战略实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合理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只有坚持服务目标市场,不盲目多元经营,才能做到优势集中。然后再根据市场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一)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的主战场--同城快递市场

上文已经提到,快递业务三个细分市场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市场对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不同。下面就对三个市场板块逐一进行分析,并得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所能享有优势地位的市场板块。

1.国际快递

国际快递业务是资本、技术和知识最为密集的业务,因而也是利润最高的业务,被喻为高端业务。国际快递服务提供商必须具备足够的航空和地面运输能力、枢纽中心和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投递网络、先进的信息跟踪和控制技术。由于进入该业务领域的门槛高,民营快递企业一般难以进入。事实上,国际速递服务提供商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到目前为止,经营国际业务的主要是167家国际货代企业和他们在国内的362家分支机构,以及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中国民航快递有限公司和大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国际航空货运有限公司等中国国内企业。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并为形成自己的航空运力和国际投递网络,要打入国际快递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国内(异地)快递

国内(异地)快递业务主要是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快递业务。这项业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市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80%以上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都集中在这三大经济区域。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80%以上的快递业务是国内异地快递业务,2004年该公司业务量已经达到两亿件,占国内快递市场份额70%左右,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首先来自政府的信誉,其次来自邮政在国内遍布城乡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受技术装备和网络的限制,想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是有困难的。

3.同城快递

国内同城市场扩张十分迅速,但国际速递企业甚至国内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都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中国邮政EMS也只能更多地靠机构客户来维持业务的增长。这是由同城业务性质以及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同城快递业务具有较低的市场进入门槛。与国际快递和国内异地快递业务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既不需要发达的交通工具,也不需要高端的信息监控技术,网络营运和管理技术也不复杂,较低的技术含量导致较低的进入门槛,这决定了大量刚进入快递业务的民营企业能够快速抢占这一领域并迅速获取第一笔利润。不少现在颇具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都有过在夹缝里“觅食”的经历。

其次,与EMS比较,民营速递的优势是灵活、快速、价廉、优质,这决定了其在同城快递业务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一是灵活。民营快递对包装的要求不严格,随叫随到,价格灵活,取送件时间也灵活等。二是快速。从速度上看,民营快递企业比EMS快约50%。三是价廉。成本决定价格,从经营成本上来说,民营快递公司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少小型快递公司内,一两个管理人员、三四部电话、其余就是临时雇工,送一件提成3元左右,因此成本很低,其收费是根据路程远近决定,如在长三角区域内或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只在6至8元之间。而EMS内部人、车都臃肿,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甚至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等。人多,包袱重,价格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标准基本资费不论远近长期统一为22元。四是优质。民营快递在业务方面具有EMS所没有的主动性。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大企业和银行成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常年客户。而邮政特快专递却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从自己的地盘上抢走业务。

基于对各个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中小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同城快递业务很适合中小企业运作,这就保证了中小型公司刚起步时的“口粮“。中国的中小民营快递企业目前的主战场应该是同城快递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

同城快递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快,相对于其它行业,操作上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实务经验,而且资本要求也较低,这使得这一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较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高度分散、高度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良莠不齐、市场混乱“可以准确形容目前快递业的现状。目前,民营快递企业占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5%以上。这是目前中国快递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近年来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价格迅速下降,近两年价格降幅达到了40%。不久的将来,中小民营企业不仅要跟同类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还要和外资企业竞争。因此,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应该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之前,在同城市场中脱颖而出,占领同城市场。而快递行业的竞争最终也将体现在品牌、服务、网点和人才这四个方面。下面将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分别对此进行分析。

1.树立品牌

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是快递企业,尤其是民营快递企业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营快递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1993年反别在浙江和深圳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1)民营快递必须在“快” 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如宅急送的核心产品“2D10”和“2D17”。所谓2D10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上午10点钱送货到门,即“开门见货”,保证客户上班就能收到货。2D17是指当天下午5点上门收货,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送货到门。宅急送这样的核心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速度要求。

(2)适当延长服务的时间以满足一些特殊顾客的需求。很多私营企业上班时间不固定,他们希望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派服务人员上门取件,并保证按时送达收件人手中。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快递企业最好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业务操作及管理要标准化、程序化、电脑化。如取送件礼仪语言表达要标准;使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委托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程序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对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言,引入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可能不大现实,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随着外资快递企业的纷纷进入,国内中小民营快递公司要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信誉度,还可以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4.加强网点建设

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而且近年来,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和点已开始从沿海伸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这对其品牌和服务营销至关重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速递巨头,DHL和中方合作伙伴中外运所共同组建的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56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成为国内拥有速递服务网络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对国际速递巨头来说,中国国内的网络建设是他们决胜中国市场的关键。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5.走合作化道路

我国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分散在各个城市,资金少,规模较小。这些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把资源集中在一两个城市,主攻同城市场业务。但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增加业务量、拓展市场份额,而市场份额的扩大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金和经营规模。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企业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了扩大企业规模所必需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经验等要素,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为企业提高市场份额奠定基础。在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走合作化的道路,如服务,可以使小规模企业达到只有那些大规模企业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经营既扩大了企业的业务总量,也扩大了被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进入该城市的快递市场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准备,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好了基础。

总之,在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营快递公司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必将会在未来的物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灯明:《快递争霸战》,东方出版社,2005

[2] 兰洪杰:《物流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锐智:《联邦快递非常攻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8)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一、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培育地标型企业、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2011 年底,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苏州市中小企业(含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登记在册16.20 万户,比2010年末增加1.59 万户,同比增长10.91%,中小企业登记户数占同期企业总数的79.85%。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比分别为47.94%、37.4%、13.56%。据测算,苏州市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超过12万家。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按照国家现行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苏州99%以上企业是中小微企业。而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仅有9480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企业1797家、小型企业7293家、微型企业390家。

2012年1-11月,苏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完成产值11459.9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产值增幅分别为0.2%、1.0%、0.3%,远低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的增幅。

对苏州大市范围内近200家中小企业的2012年分季度问卷调查显示,苏州大市范围中型企业二季度以来的总体经营状况景气度一直处于微弱景气区间,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限制,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物价高涨以及银根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

1.融资难问题突出。一是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上浮利率、担保、评估等就占贷款总额的15%左右,并且拿到的贷款七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费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琐,需要准备的资料相当复杂,审批时间长,部分企业即使贷到了款,资金也难以及时到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三是银行方面按风险管理要求,不敢轻易向资产数量少、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且信用观念比较淡薄的中小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资本,其年利息在20%~30%,甚至更高,更加重了企业负担。

2.企业成本上扬。一方面,2011年以来工业原材料价格猛涨,突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高点,由此推高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带动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扬。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售价面临涨不上去的困境。另一方面,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及承担的职工社会保险费逐年提高,造成用工成本增加。

3.结构调整和出口压力加大。一是能源资源要素约束加大。苏州中小企业多集中在传统行业,高能耗企业相对较多,易受宏观政策影响,面对成本上扬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出口竞争压力加大。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9左右,这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竞争压力。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普遍因担心人民币汇率频繁变动而造成汇兑损失而不敢接长单。苏州很多中小光伏产业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国内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出现行业性亏损。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苏州民营企业行业分布、广量多,但总体而言,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从长期看,摆脱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但不少中小企业受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转型升级乏力,市场一旦发生不利的变化,企业就容易陷入困境。一是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面扩大。2012年1-11月苏州市亏损企业达2811个,亏损面28.3%,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二是应收账款和产成品两项资金占用大幅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加剧。三是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浓厚。2012年11月份苏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延续了10月份回落走势,仅为48.8,环比跌落0.9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其发展困境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颁布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九条”,通过财税金融杠杆减轻企业负担;11月,江苏省政府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涉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政和服务等18条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解决当前融资难、税费负担偏重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改善其经营发展环境。在当前宏观环境趋紧、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境的非常时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保障中小企业平稳运行,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推进政策落实。一是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和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二是拓宽政企信息互动渠道,建立完善政府涉企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定期对话机制。三是加强信息对接,着手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经贸、工信、科技、工商、金融等部门的信息资源,畅通信息交流。

2.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一是组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加快对各类服务资源的整合。二是支持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设立“工作站”的方式拓展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三是鼓励区、镇(街道)依托产业集群、创业基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四是以“星级认定”、业绩奖励等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和公共服务平台。

3.加强融资服务。一是加快金融创新,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允许通过动产、股权、应收账款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产品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尽快构建一个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的水电、税费、个人信用等信息的中小企业综合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放贷资格审查时提供信用参照,让其中的“优秀者”脱颖而出,获得优先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担保作用,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效引导银行和商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银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4.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一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高起点打造中小企业高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进平台。二是“姑苏人才”计划、“1010”工程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要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其引进和培育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三是政府有计划地设立一些高等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四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的住房、户籍、子女就学等后勤保障,帮助中小企业留住人才。

5.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苏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筹措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产业化、标准化组织生产和品牌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使产业结构由高能耗、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向高科技、高效益转型。二是发挥已上市中小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6.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实习基地,开展技术攻关,重点项目要有突破,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二是落实企业研开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及承担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奖励等各类科技创新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独立或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7.切实为中小企业轻负。在当前形势下,切实为中小企业减负,是与企业共度难关、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要鼓励金融机构规范收费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在非常时期要主动让利企业,与企业共担风险,对资金周转一时困难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变相提高利率;坚决禁止存贷挂钩,禁止搭售理财产品,清理纠正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二是要严格规范涉企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行政许可和管理事项,切实做到多指导、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服务、不扯皮。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收费。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9)

自从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我国的珠宝企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势头的加快,我国的珠宝企业应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良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珠宝领域中,我国的民营珠宝首饰公司占有总份额的75.8%,其中几乎达到了71.8%是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占据了我国珠宝行业的一大半,这些家族企业包括香港的周大福、浙江的日月等。

一、现阶段国内珠宝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集中度低,集中度持续下降且竞争激烈。我家珠宝产业在市场中具有激烈的竞争力,没有任何一家珠宝企业能控制市场,但我国的珠宝行业的集中程度较低,几乎相当于完全的竞争市场。(2)首饰镶嵌饰品加工业水平高,但高档珠宝产品的制作能力仍不理想。我国的珠宝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镶嵌饰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许多珠宝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制作技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香港就有达到90%的镶嵌首饰在中国大陆进行加工,并已经有200多个工厂专门为国外加工,其带来的年产值也达到了30多亿美元。但是许多珠宝企业只是依赖于加工而赚取一定的手工费,还没有发展成为珠宝销售的终端受益者。再加上,我国珠宝企业在高档珠宝的设计、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国营的珠宝企业相较于国外的知名企业来说,还存在显著的差距。(3)产品差异化小,竞争层次较低。随着二十多年的珠宝产业的发展中,我国的珠宝业已经凸显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珠宝家族企业也可以独挡一面。但是还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珠宝业在加速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吸引了许多的民营资本,但由于众多的珠宝企业都没有任何的创新,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优势,品牌的力量也严重欠缺,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竞争层次偏低的现状。在诸多珠宝产品的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就很容易造成珠宝业陷入到价格的硬性竞争中。(4)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方式局限于传统模式。我国内陆的中小型珠宝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家庭作坊、小工厂等加工制作,并依靠来料加工等方式而得以发展。当前的珠宝企业虽然在规模、分量上实现了大幅则提升,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宝企业的规模得到了上升,数量也跟上去了,但是营销方式遭遇了停滞,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模式,仅限于初级的水平和坐山等客式的阶段。

二、中小型珠宝企业的对策

(1)树立与加盟商双赢的合作理念。中小型珠宝企业可以通过加盟商来转变销售模式。加盟商在营运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盟商的认可与否是实施这一营销模式的一个关键。中小型珠宝企业应进一步的增强与加盟商的沟通、合作,促使加盟商能转变原有的营销理念,最大限度的减缓加盟商的重负,开拓有利于加盟商获得实际效益的营运模式。(2)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续打造企业品牌。中小型珠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寻求发展就要努力的打造品牌的优势,把品牌当作是一个有效且广泛的宣传方式,因而品牌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大陆的中小型企业在品牌的宣传上应大大的加强,当其形成了众所周知品牌后,就能避免陷入“坐山等客”的局限中,从而引领珠宝企业迈向新的高峰。(3)加强特许经营管理技术的探索。对于珠宝企业来说,特许经营专有技术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它并不仅仅为了获得“特许经营”,而是站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的实现特许人以及受许人之间的无形产权,并通过社会分工而得以实现。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珠宝企业遇到了强劲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此,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珠宝企业当前还处于起始的阶段,其更应该紧紧的抓住机遇,努力的改善发展的局限性,并寻求良好的发展对策,从而促使自身得以壮大,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做出贡献。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3-0063-02

一、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特征

(1)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投资小、不平衡。我国信息化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信息化建设一般的有华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信息化建设较差的是西北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因素则有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政策制定的周密性、地域优劣等。

(2)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仍处于主观、随意的经验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企业目前的不规范管理,只能使计算机简单模拟原来手工操作流程,从而加大系统实现难度,增加投资成本,降低电子商务投资收益率。

(3)高层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充分,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有些条件好的企业满足于现状,认为企业能正常运行,没有树立信息经济的概念。有的企业急功近利,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认为投资过大而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担忧。这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经营管理协作不充分,电子商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

(4)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相对薄弱。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因电子商务发展的程度直接取决于相应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标准的制定直接与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电子商务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薄弱,目前除了一些EDI标准及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外相应标准转换来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二、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现状

(1)对电子商务的意识淡薄,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模糊。许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局限于简单地建设网站并进行在线销售,而这只是广义的电子商务中的一部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现代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而进行的全部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初期投资较大,中小企业抉择艰难。对于电子商务的实施,有关系统、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初试投资较大,但其回报还很难有精确的估算,这使企业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其风险问题。

(3)网站建设很不完善,目标受众不够明显。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窗口,但是很多企业建立网站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企业最多只是把公司的宣传资料搬上网,而且目标受众不够明确,这便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专业人员匮乏,网络的维护更新缓慢,中小企业资源相对匮乏,对于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因而导致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应用不畅,对于网站的更新维护更是不足。

三、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主要可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功能

政府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主要依靠私营企业的参与和投资,但政府仍需积极引导;在发展中国家,则更需要政府的直接参与和帮助。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偏小,信息技术落后,债务偿还能力低,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2.改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从我国国情出发, 放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定义,除了推进EDI和因特网这两种电子商务外,同时在国内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通过电话、传真、电视、电子支付及货币传递系统等途径的电子商务,以便从各个阶段分别积累有益的经验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建立平等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

3.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4.加强培养和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我国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对于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了解电子商务人才应具有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恰当的定位。总的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实战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应用和发展之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实战性特征,使电子商务人员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二是复合性。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熟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模式及服务方式。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篇(11)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74-02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发展历来是中日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内容。早期是以大企业来华投资发展为主流,近年随着我国经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开放度也随之显著提高,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逐渐扩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投资环境也随着人均工资和物价的上涨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可以说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变化下,既充满了机遇也存在着更多的挑战。

一、日本中小企业的背景

想要讨论中小企业,首先要弄清楚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由怎样的基准来区分开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1999年日本出台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对中小企业的标准定义(见下表)。

截至目前,除了农林水产业等第一产业以外,日本的中小企业占其全国总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占到总体员工数目的80%以上,制造业附加值的35%。无论是企业总数,还是雇佣员工数、以及显示占据经济活动地位的附加价值等方面都充分说明,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撑着其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0―1992年,在中日两国已恢复邦交数年的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了改革开放,表明了对发展经济现代化改革的强烈意欲。日本的中小企业也追随着一直有紧密合作着大型企业进入到了中国市场。同时,此时日元汇率持续升高,于是中国国内当时大量的低价格的劳动力吸引了很多例如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制造行业的日本中小企业,纷纷进驻了距离日本相对近一些的、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三省。就这样形成了初期的在中国国内生产制造好的产品,再面向日本输出的生产基地。第二个时期是从1992―200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加坚定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前一时期形成的低成本生产基地也逐步扩大,此时中国国内各项基本设施也逐渐日趋完善,日本国内的电子制造业、机械生产制造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也随着欧美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热而逐步将自己的生产工厂向中国国内转移,从而更加便利地为已经先行进驻到中国的各大型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产品等。第三个时期是从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直到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正规化,国内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进入在这个时期后,相比较于前两个时期时单纯地将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而言,开始逐渐出现了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贩卖经营,以及雇佣当地优秀的人才、在中国设置产品的研究开发据点等一系列本土化经营活动。

三、日本中小企业来华发展的动机及其现状

1985年日美签订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陡然升值,再加上日本国内劳动力的不足,促使很多中小企业开始把生产据点向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中国转移。1990年初,国内的劳动力人均工资水平仅为日本的1/30,并且正值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在寻求就业机会,这些明显的优势是日本中小企业选择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的同时,作为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在世界经济都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局面中,只有中国依旧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高速经济增长,以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富裕地区的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中国逐渐由“世界的工厂”向着“世界的市场”转变,很多日本的中小企业也抓住了这个绝好的商机。

此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来华投资,实行了针对外国资本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吸引更多的日本中小企业来华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加速日本中小企业来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

如今日本的中小企业活跃在我国各个地区的各个行业,已经顺利地融入中国国内市场,做到了较好的本土化经营。下图总结了日本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历经的四个阶段。下图显示,日本的中小企业从最初的进出口贸易到利用中国国内廉价劳动力建立生产据点,发展到了现如今的生产据点和当地贩卖并存,我们能看到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地深入在中国当地的经营。

四、在中国的日本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日本的企业有着例如终身雇佣制度、论资排辈等自己特点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这些固有的企业管理方式如何才能更好地适用于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日本企业里就成了所有在华日企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与大企业相比本身资本较弱的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发展时的风险就更加偏高,一旦失败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存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日系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时面临的问题里反映最多的是生产成本的上涨,特别是在生产制造行业,无论是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的物价还是在当地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相比其最初来华发展时上涨了相当一大部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近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工资和国内物价也在不断上涨。另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三十多年后,近年来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也导致了人工费用的逐年上涨。

另外在投资环境方面,日本的中小企业反映问题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各类证件的认证认可、税务办理等复杂的行政手续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制度逐渐趋于完善,但随着近年经济水平的发展,也撤销了一系列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一举措使得外资企业的在华经营逐渐变得与本土企业没有差异。最后则是近几年日本右翼不断滋扰生事,严重影响了两国之间的各方面关系,也使得很大一部分把市场重心放在中国的日本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综上所述,今后日系中小企业将采取哪些措施以克服目前面临的各项问题,也将成为广大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