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会调查四要素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4 16:34:01

社会调查四要素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1)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1.医学生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申正付等人对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聊天,医学生在满足自身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媒介对他们的“精神麻醉”所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2.媒体负面形象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较重作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医生需要在大学时代不断形成时代担当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历史感、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感。然而当下媒体对医患矛盾的不实报道以及报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医学生对今后的医生职业产生恐惧感。“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其网络媒介素养储备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不仅会造成网络媒介的负面作用凸显,也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网络媒介的社会形象持续走低。”这呼唤高等医学教育重视医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增强社会理性的能力。3.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调查显示,每天上网1个小时以上的医学生占90%左右,网络论坛、网络通讯、网络游戏、收发邮件等都体现出医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强烈认同。但有些情况使人担忧,曾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经历的医学生占52%,承认自己有网瘾的占16%;另外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也非常大,甚至将网上的不良行为带到网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违公德,人生目标模糊,丧志。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从事媒体研究的教师多名,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一位老师拥有在国内著名大学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教研室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满足了需求。不过,凝聚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又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师资队伍之后,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教学改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事实上,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改革两者之间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意外效果。仅就当下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教学相长一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二是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科研转换于教学、将教学改革服务于科研,中间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纽带,是连接不同方面的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以学生为基点,带动科研和教学,从而将成果反哺于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将教师科研作为服务医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教师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协助学生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调查报告《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测量、了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客观地用4个维度因子来评价大学生的交往困惑,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交往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了解自身媒介素养的过程,而且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论文的调查数据被樊九思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所引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媒体状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较为精准地开辟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来。2.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媒介素养的调查实践活动这些调查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题目,由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训练学生的媒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次系列调查是以川北医学院2016年度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大胆放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学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思考媒介素养问题,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文。诸如《中国甘肃网的健康传播状况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药品广告对购药行为影响的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3期)、《医药广告健康知识传播研究:基于华西都市报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第8期)。这些具体成果均是将科研与教改相结合,教师设计题目和调查思路,学生全程参与,全面主导和参与数据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书本知识向社会服务方面的转化。实践证明,学生立足教师科研,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上文提及了当下医学生媒介素养主要以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和间接感受,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但学生的实践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带着疑惑,以实践方式调查基层老百姓的媒介素养状况。医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反观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实现了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媒介不仅仅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变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可以说,学生实践活动的这一支点解决了医学生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媒介素养知识的问题,以及教师教改与科研的矛盾。3.改革和完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健康传播的课堂教学以上成果均是学生全程参与完成的,在调查中学生充分考察了媒体与老百姓健康素养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医学教育对健康传播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健康传播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能够有效地将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的内在需要。然而,纵观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健康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缺席”了。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没有将健康传播学科纳入体系之中,侧重点依然强调媒介对健康知识的传递作用,没有看到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人文素质教研室积极申报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省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吸纳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进来。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86人参与进来,培训人数达174人次,开设《健康传播的今生与来世》学术讲座2场次。另外,以人文素质教研室为主体,联合预防医学系和护理系,面向全校各专业拟开设健康传播学课程的公选课,让学生获得健康传播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寻找实践基点,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教学改革三者融合起来,以学生的媒介实践为支点,带动科研与教改,本文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学生的媒介实践,科研与教改分别是“两翼”,这是川北医学院实践活动提炼出来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弥补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单一模式。一方面,将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双向结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师一人行为,而是与学生双向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科研同样可以从学生实践中获得新材料;学生素养在教学与科研的反哺中获得提升,并且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拓展教学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与教学实现的互融互动效果是学生和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动有了实质基础,科研也获得了实践养分。尤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思考和实践媒体素养。例如,口腔医学系学生聂娟、樊琴、郭晏汝等将其实践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两篇调查报告上报参与第十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延续。临床医学系学生高兵、罗阳、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的关联性分析:以慢性病为例》为题,积极参加“青年中国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比赛。学生获得更大实践平台的愿望自发而生。尽管我们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互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传播之外,还应该多挖掘能够担负起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重任的课程或知识载体,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又如,如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改变媒介实践活动中大一、大二学生偏多,大三、大四学生偏少的状况,使媒介素养教育长期化。再如,需要开拓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调查实践成果进行转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为社区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协助参与社会成果的转化,服务百姓;四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价值存在感。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也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2)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自身健康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2012年7月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标准之一。通过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能够全面了解我办事处居民健康素养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方法

(一)监测对象

15——69岁的城乡常住人口。

(二)监测范围

小三四工二村、八工一村共2个村中开展。

(三)抽样方法

每个村抽取70个家庭户。用KISH表法,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完成60份调查问卷。两个村共计完成120份调查问卷。

(四)监测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

(五)现场调查及质量控制

1、采用入户调查方式

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各监测点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确定负责人、协调员、调查员、质控员及数据管理员,明确工作职责。

2、质量控制

各包点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各自监测点的工作人员。调查员不能使用诱导性或暗示性语言,如遇被调查人文化水平较低或存在语言障碍时,可作适当解释,但解释要忠于原意。调查员要当场核对问卷,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复核,并填写质控记录。

三、进度安排

2012年9月24日前上报两个村村委会名单和每个村的总户数及每户户主名单,上报**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

2012年10月19日参加**市的培训工作。

2012年10月22日前完成对两个村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2012年10月27日前完成两个村120户家庭成员登记表,并上报**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

2012年11月10日前召开两个村的动员及培训会

2012年11月30日前完成入户现场调查工作,期间爱卫办将对各监测点调查工作进行督导,并抽取5%的问卷进行复核调查。

2012年12月10日前将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等资料上报到**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

四、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联系方式

**市建国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联系人:蔡玉萍(负责协调工作)13579***374

金楠(负责小三四工二村监测点)136899***31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3)

20__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__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增加了11.3万人,占人口比例上升了1.75个百分点。其中,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视力残疾13.57%;听力残疾33.96%;言语残疾1.06%;肢体残疾22.65%;智力残疾6.38%;精神残疾8.40%;多重残疾13.98%。 主要有四大因素: 1.人口基数增加,是残疾人总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至20__年4月1日零时,我市总人口达到401.7万人,基数增加了93.2万人,增长幅度为30.21%。 2.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是残疾人比例上升的重要因素 20__年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14.88%,比1987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随着老年人口、高龄人口的增加,残疾风险提高。而且,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较高。这次调查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为61.27%,比1987年提高了13.28个百分点。 3.残疾标准和评定方法略有调整,是残疾人比例上升的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的残疾标准参照国际最新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适度调整。一是应用了20__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残疾的评定,不仅重视生理结构,同时强调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性。二是疑似残疾人筛查问卷采用20__年联合国《编制残疾统计资料的准则和原则》的调查问卷框架制定,并进行了预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三是在肢体残疾标准上增加了四种残疾情况,这四种残疾情况在我国现行的有关伤残标准如《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中已列入较重等级,将这四种残疾情况列入本次调查残疾标准,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和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关爱。四是这次调查的残疾评定工具比1987年调查时的工具技术先进、准确度高。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残疾标准仍然比较严格,残疾人比例也比较低。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总人口的10%。 4.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使残疾人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残疾发生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是双向的。一方面,经济发展促成残疾预防、医疗保健、大众教育等工作的强化。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使脊髓灰质炎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控制,有效地预防或减少了一些致残现象。另外,卫生、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矫治手术、精神病综合康复防治、聋儿语训等重点康复工程,对控制或减轻残疾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了残疾比例的过快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残疾的风险。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4)

一、引言

政府会计,从学科分类角度应该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本文仅研究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会计是一门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基层政府会计,我国政府分为五级,最低一级为乡镇即基层政府,但我国人口众多在管理上村委会代行乡镇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相当于乡镇一级政府,因此,本文将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的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财政资金运动都归为基层政府会计范畴内,其资金运动都属于基层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强调公共服务的产出,政府接受人民委托,就需向人民表明其公共服务效率,增进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会计公共关系日益被重视,基层政府为了解除受托责任,加强会计监督势在必行,为了满足需要,基层政府应建立起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

政府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一方面要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监督主体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条件,本文拟通过调查来分析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意愿以及进行外部监督的条件,为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二、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目的: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着重了解外部监督主体的意愿、监督条件是否满足监督的需要。

调查对象:根据笔者对基层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界定,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城市中的居委会两个层次。

样本特征: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14份,回收问卷714份,其中有效问卷668份。问卷内容设计分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城市居委会)二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实施外部会计监督所需信息的满足度及外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基于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和职务的影响会较大的考虑,本调查分析此四个因素对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以及监督所需信息满足度的影响,以便为后续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三、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信息满足度调查分析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分析

通过利用EXCEL汇总分析,对基层政府二个层次会计外部监督主体监督意愿调查结果统计的对比分析,掌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情况。

体现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1)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吗?

(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3)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4)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体现对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5)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吗?

(6)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7)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8)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监督的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获得基层政府会计信息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96.41%,村级层次的是97.02%;进行监督的意愿都很强烈,会主动进行监督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81.88%,村级层次的是83.38%;确信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会有效果,认为了解会计信息会提高基层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乡镇层次的比例是90.9%,村级层次的是92.06%。二个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以及相信外部会计监督效果的情况,从比例上看基本一致,意愿都很强烈且相信监督会有效果,这为基层政府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了主体条件。

此项调查的统计结果,两个层次的比例基本一致,可以看到,没有一个权威的监督部门被二个层次的社会公众绝对相信,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各项比例来看,人们更相信公共媒体,以向媒体披露方式进行监督,乡镇层次的比例是29.44%,村级层次的比例是29.41%,相关的管理部门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而使其更依赖新闻媒体,这是值得政府深思和改进的。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的调查分析

(9)您是否得到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

(10)您得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11)您得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

(12)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

(13)您得到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14)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以上三项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情况基本一致,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得会计信息、获得会计信息方便程度以及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度都在60%左右,这与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比例差距很大,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条件亟待改善。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找出原因,本文进行了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四、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通过乡镇层次及村级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与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差异情况表明,社会公众真正能起到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还需解决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问题,为此,要找出影响社会公众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因素。我们针对乡镇及以下生活的社会公众,其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故选取了影响人们关心社会事物较重要的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职务四个因素来分析其对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

为分析相关因素对社会公众进行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本文建立起逻辑回归模型。在此模型中通过变量转换,将表达对基层政府进行会计监督的意愿、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选项分成二类,令Y服从二项分布,取值为0,1。Y=1的概率为P(Y=1),则k个自变量分别为X1,X1,X3,...Xk所对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ogistic[p(y=1)]=ln

=β0+β1X1+β2X2+β3X3+β4X4

Y――表示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获取监督信息情况;X1――表示监督者的年龄;X2――表示监督者的受教育程度;X3――表示监督者的知识背景;X4――表示监督者的职务。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吗?(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3)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为2.5%<5%,模型通过检验,而其他二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19%和5.9%均大于5%,模型没有通过检验。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而模型没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8可看出,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但四个自变量中只有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的significant(显著度)为6%<10%,说明其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且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significant(显著度)均大于10%,说明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也都没有显著影响。

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吗?(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3)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5.3%、18.3%和18.9%,均大于5%,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三个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9可以看出,虽然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3和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对社会公众获取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对了解会计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认识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从二个层次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逻辑回归结果表明:社会公众的监督意愿基本不受所设定的四个因素的影响,只有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政府资金利用效率都很关心,这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不受自身的任何约束因素的影响,当然,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对其监督意愿更有促进作用。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是否得到过乡镇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2)您得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方便吗?(3)您得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12.8%、1.6%、小于0.0%,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0可以看出,虽然第一个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4的significant(显著度)小于10%,说明职务这一自变量对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度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有显著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X1、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满足程度都有显著影响。

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2)您得到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方便吗?(3)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35.8%、0.4%、小于0.0%,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个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1可看出,没有通过检验的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1、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得到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都有显著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程度有显著影响。

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是否获得过会计信息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总体上不明显,乡镇层次会计信息获得受职务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乡镇政府接触会有便利条件获得信息。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方便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较大,其中乡镇层次受知识背景、受教育程度影响显著;村级层次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影响显著,说明村级层次的社会公众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由此,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基层政府在会计信息的方式要进行改进,以便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知识背景的社会公众都能方便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满足需求的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影响较大,获取信息的满足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的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这又要求基层政府会计进行对外报告信息时,要将信息进行一定的分类,让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增加文字信息披露的方式来报告信息。

五、结论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5)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73-03

在百度搜索中,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是“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笔者认为,高职新生的职业价值观应定义为对在职业行为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上满足的期望。

研究的目的

相比于普高学生,高职生在就业要求、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近年来的研究多以入学半年以上的高职生为对象。如覃雯认为,现在的高职学生更多地关注以后工作中同事是否容易相处,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能取得成就,很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陈剑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由保健因素、声望地位、职业人际和自我实现四个因素构成;解鹏等人的研究表明,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超越了职业选择的具体情境,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

高职新生刚刚进入大学,职业价值观处于萌芽期,因此,其职业价值观状况对于未来三年里学校组织职业指导工作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工具与方法

工具 笔者的研究所采用的量表是登载于《成才与就业》(2004年第20、22期)的《职业价值观自测表》。本量表共有13个价值尺度,每个价值尺度下有4个选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按五级评分制评分。根据高职新生的特点,笔者的问卷增加了两个问题:(1)对你选择现在的专业影响最大的是:A.父母的意见;B.教师的意见;C.亲戚朋友的意见;D.自己的意见;E.同学的意见。(2)你的专业对你今后选择职业: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D.不太重要;E.不重要。

被试 选取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新生326人,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10人;理科生100人,文科生163人。

组织 调查的时间选在2010年新生报到入学后的1~3天,通过辅导员调查并回收问卷。

统计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对量表的可靠性进行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达到0.923,基于标准化项的 Cronbachs Alpha值为0.924,意味着职业价值观量表的信度较高,总体上该量表的内在信度比较理想。Hotelling 的 T平方检验也证明该量表项目间得分的相等性好,即项目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二)因子分析

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KMO值为0.928,sig<0.05,说明调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可提取两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一步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根据结果,可以将舒适环境、经济报酬、安全稳定、声望地位、独立自主、追求新意列为第一因子,将智力激发、人际关系、成就满足、利他主义、社会交际、美的追求、管理权力列为第二因子。

第一因子概括了职业所能带来的美好事物和享受。环境舒适安全,收入较高,工作稳定,受人尊敬,而且还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工作生活丰富多彩。体面的工作,优越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向往,这是一种内在的个体满足。

第二因子主要反映与人、社会的关系和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承认。

(三)对职业价值观尺度的评价

被试总体对职业价值观尺度的评价 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职新生最重视的四个择业因素为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利他主义;最不看重的四个择业因素是追求新意、声望地位、舒适环境、安全稳定。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尺度的评价 数据表明,男生最看重的四个择业因素是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社会交际;女生最看重的四个择业因素是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利他主义。显示不同性别的择业因素前三项排序完全一致,但第四项却分别为社会交际和利他主义。男生最不看重的四个择业因素是追求新意、声望地位、舒适环境和安全稳定;女生最不看重的四个择业因素是追求新意、声望地位、安全稳定、经济报酬。男女生性别差异在最不看重的择业因素上大致是一样的,只是一个不注重舒适环境,另一个不太关注经济报酬。对不同性别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尺度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13个因素的选择上不具显著差异性。

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尺度评价 数据表明,理科专业学生将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独立自主等四个因素选为择业因素的首选,将安全稳定、舒适环境、声望地位、追求新意选为最不关注的职业价值观。而文科生则将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等四个因素列为首选。最不关注项与理科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对文、理科生的13个因素的选择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人际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管理权力五种价值观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在0.001、0.05水平上,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关注上述价值观。

关于影响专业选择的最大因素 在高考报专业时,自己做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占总人数的近五成,表明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文科生更注重自己的意见,理科生更注重他人的意见。

关于所学专业对职业的影响 近九成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对今后的职业重要,女生认为专业学习重要的比例超过男生,达到九成。男生、理科生认为专业对职业的影响一般的比例占15%左右。

讨论与建议

(一)高职新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评价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笔者调查的被试的职业价值观主要特点是现实、自主、注重人际关系、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不太注重舒适的环境,表明男生具有较强的发展主动性,明白工作不是一种休息和享受,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女生不太注重经济报酬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这与目前女性的工作岗位较少、实际报酬过低、就业不容易、议价能力较弱有密切的关系。

在专业差异方面,理科生关注独立自主,文科生关注利他主义,是前四个选项中的不同之处,表明理工科学生更关注个人能力的自由发挥,而女生更多社会性思考。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地理差异

李锐比较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广东地区师专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广东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因素主要有进取心、经济价值、社会贡献、工作环境和自主性,区别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主性、工作安定性、进取心、经济价值、工作内容;姚若松等人在对广州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前后10年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广州大学生越来越关注社保、退休金、职业的稳定性,保健因素已经占据了择业时很重要的位置;刘雨涛等人在以广东3所高职院校为样本的调查中认为,人力资本、职业价值观、社会资本是影响高职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阴国恩等人在对天津地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中发现,居于大学生理想择业标准前四位的是充分发挥能力、收入、自主、创造性;陈剑梅对江苏常州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高职生最看重工作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能使自己成名,工作舒适,能够挑战自己的智力、性格、能力,领导公正;宁帆对湖南某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学生最重视的是自我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声望地位因素;洪芳等人对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6个因素的受重视程度排位是物质、安全、培养、关系、发展、声望。

笔者的调查表明,广东的高职新生不重视收入、声望,整体而言表现出现实、自我的特点。

(三)关于专业与职业

从专业到职业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们依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或期望选择职业或工作,也因为某个职业或工作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而选择更换工作。在生存的压力下或在能满足某几个主要价值选项的情况下,人们会屈从而选择一个职业。但现实与价值观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对待社会、他人的态度与行为。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八九成的学生认为专业对职业重要,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从而将专业与职业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对专业与职业之间关系的一种模糊认识,是职业价值观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这个结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厌学,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是因为对未来的职业失望。因此,学校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四)关于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多散见于思政课、党课之中。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根本,而就业指导只能提供选择职业的方法。在人员上,真正能承担起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应该是任课教师。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职业价值观教育系统,整合高职院校内的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发挥不同课程的功能,形成教育合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有关职业的现状、具体工作中的要求、职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职业发展的前景等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使学生有好的理解。学生面试、找工作、变换工作是一种试错的过程,也是个人职业价值观得到社会检验的过程、调适的过程。学生的参观、实习应该是一种经常化的、而且是分段进行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覃雯.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1-63.

[2]陈剑梅.当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93-96.

[3]解鹏,李健宁.高职生职业选择及其与职业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04-106.

[4]李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广东地区师专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1999,(3):31-35.

[5]姚若松,苗群鹰,罗青芳.当代广州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基于前后十年的对比[J].教师博览,2009,(11):272-273.

[6]刘雨涛,胡秦葆.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自广东省取样[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26-30.

[7]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学报,2000,(4):38-43.

[8]宁帆.高职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04-105.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6)

病因一:部分人对入户调视不够。

顺义局队社会与人口统计科每年都有两项大的入户调查:一是月度劳动力调查,每月都要进行:二是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每年开展两次调查。这两项调查是为北京市政府掌握准确经济数据、制定相关政策而开展的调查,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上很多人对这些调查工作的认识不够,存在着“调查离我们生活太远”、“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从近两年入户调查情况来看,非常配合的占调查户总数的91.7%,比较配合的占调查户总数的4.1%,不配合的占调查户总数的4.2%。虽然不配合或者比较配合的调查户在少数,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也会严重影响调查的数据质量。

病因二:与调查对象难以沟通。

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素质也不尽相同。虽然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在调查人员的详细解释下了解了入户调查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个别调查对象说不通、讲不明、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法制的进步,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调查对象的防范意识也在增强,相应地带来了配合意识下降、对调查员身份表示怀疑等问题。

病因三:社会原因。

其一,社会上存在入室偷窃、敲诈等犯罪现象,使得被调查户心存戒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不配合调查。其二,个别调查小区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迟迟未得到解决,少数住户不理解,产生怨气,从而用抵制政府调查出气。

病因四:调查时间难掌握。

对于农村来说,调查员入户调查还好掌握一些,假若户主不在家里时,可以到田间地头寻找。而城镇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多数居民在楼房居住,要么老人小孩在家,死活不给调查人员开门;要么正赶上住户休息,调查打扰了休息,使其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不配合调查等等,这些问题势必严重影响调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四大妙招把脉入户难

妙招一:加大宣传力度。

月度调查积极联系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取得住户信任:年度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可以充分利用广播、“致调查对象一封信”、宣传橱窗等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宣传和动员,使广大群众对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工作的意义、目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地了解。

妙招二:提高调查员素质,加强对调查员的培训。

一是向调查员讲解如何入户,说好“开头语”和“结束语”。首先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和所需要了解的情况,希望得到被调查户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的所有情况逐人逐项地向申报人宣读核对、签字并表示感谢。调查员的态度要足够的真诚,在礼节礼貌上以及文明用语上要足够尊重调查对象,尽量减少甚至消除调查对象的抵触情绪。二是详细解读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目的、意义、原则、标准时间、对象和内容及调查工作范围、职责要求、调查对象的义务等。三是把握入户登记的细节和技巧。在询问时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一些可能引起调查对象反感的问题采用较委婉的说法。

妙招三:做足入户准备功课。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7)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五十年州庆是我州少数民族的盛大庆典和重要会议比较集中的时期,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期,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集中排查调处,防止发生集体上访时间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少数民族各项庆典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因此,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周密部署,统一行动,确保了这次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市质监局成了立“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在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中,坚持以“三个减少”为目标(即:群众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难点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减少),做到四个到位(即: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全面排查掌握本单位存在的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结合质监局自身实际,重点把握以下排点:一是机关、家属楼及重点部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防火防盗;二是干部职工因利益相互攀比可能引发的不稳定苗头,突出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思想疏导工作;三是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严查违法乱纪行为;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本着喜庆、热烈、安全、节俭的原则办理喜庆日子,杜绝了、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现象的发生。

四、齐抓共管,系统汇报。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8)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1)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工作勤奋,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2)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创新,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一)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二)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三)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四)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五)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六)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没有特定对象;(七)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但转工频率也较高,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八)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九)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十)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45%的人是7~8分,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9)

根据市委政法委和市局党委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年专项活动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保增长、渡难过、上水平。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全面深入地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预防新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突出问题,为全国“两会”和新中国成立周年庆典的顺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做好年专项活动,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原则;坚持提前介入、调解前置的原则;坚持依法依理依情调解、避免激化的原则;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边普法的原则;坚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着眼长治久安的原则;坚持实行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送原则。

通过开展专项活动,要努力现实以下工作目标:

“四得四清”即对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数底数清,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清,对失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清,对矛盾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和易发生的群体纠纷清。

“三到一高”即确保矛盾纠纷排查纵到底、横到边,排查率达到100%,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矛盾纠纷排查率、调解协议履行率、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

“四以四进”即以维护稳定为首任,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强化队伍建设为载体,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创新调解工作机制和做法,进一步扩大人民调解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按照事要解决、注重预防的工作原则,重点排查的范围:

在继续做好婚姻、家庭、邻里、房屋宅基地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同时,一是积极主动排查调解因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纠纷,广泛参与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等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二是围绕拉动内需和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参与排查化解农民工返乡、职工下岗出现的劳资、债务纠纷,城市改造、企业改制、工程施工纠纷,以及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医患医疗等矛盾纠纷。三是做好系统内部干部职工隐患排查,相关单位要做好当事人的疏导和稳控工作。四是加大对与接边地区、流动人口集聚地和治安隐患多发地区、社情民情复杂、基层组织薄弱地区等重点区域的排查力度,突出抓好社区服刑人员及一些没有改造好、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的隐患排查,确保排查不留死角。

开展专项活动,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动员部署。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尽快做出安排部署。一是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专项活动的有关精神。二是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各级调解组织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督导,亲历亲为,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开展好这项活动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这次活动组织好、落实好,确保取得实效。

(二)集中排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面掌握本地区、本单位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完善处置突发性、预案,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的苗头要高度警惕,及时列入排查调处工作日程,把各种不安全因素、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排查彻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坚决防止形成现实危害。同时,认真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扩大排查的覆盖面,逐街、逐单位进行摸排梳理,确保把已发生和正在酝酿的矛盾纠纷一件一件搞清楚,不留盲点和死角。在此基础上,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进行梳理分类,按类型、诱因、事件、地点、单位、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事态发展预测等要素,逐案、逐人、逐项建立工作台帐,同时要落实具体承办人员和责任(牵头)领导,明确调处时限。

要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排查控制专项行动,集中进行排查摸底,逐一落实教育和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矫正力度,制定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坚决防止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和针对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期间的干扰、破坏活动,防止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

(三)集中调处。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民间纠纷、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各单位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进行调处。同时,进一步整合综治、公安、司法、、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力量和社会资源,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紧密协调配合、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着力做到“三抓”,一是抓化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应逐一梳理分析,弄清每一件矛盾纠纷产生原因、性质和潜在危害,提出化解措施,落实责任人;二是抓稳控,对有可能去市乃至进京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的挑头人员,严格落实包保措施,将人员稳控在当地;三是抓调度,对疑难复杂问题、矛盾纠纷,召开工作调度会,集思广益、集体会诊、限期结案。

(四)治理整顿。要在严格掌握标准的基础上,对那些长期不服从政府管理,经常无理取闹、借题发挥、寻衅滋事的“重点对象”,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分类分批,集中力量以办法制学习班的形式,向他们宣传法律,帮助他们分析利害,辨明是非,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守法,遇事用法,维权靠法。在专项活动中,对少数矛盾纠纷频发的重点单位、地区、行业,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重点给予治理整顿。要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积极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强化、优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措施、管理手段,创造安定和谐的新局面。

要进一步加大对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力度,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衔接和日常矫正教育、管理工作,有效避免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脱管、漏管。积极参与平安天津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参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确保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五)及时总结基层典型经验,优化有效工作模式,进一步运用“联合调解室”、“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站”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相应的排查化解工作机制、预警机制、联合调处机制、分级调处机制、督查指导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有关工作制度。切实形成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调、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区司法局将把“促和谐、筑平安、人民调解在行动”专项活动情况作为年度矛盾纠纷排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现专项活动各项工作目标,必须重点把握的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将“专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专项活动”对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强整体谋划,注意统筹协调。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10)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的动起来,一直是教师认真研究的对象和考虑的问题,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法就是符合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就把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社会调查研究法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它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获得某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明白某一社会现象,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在社会调查中采用是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等为主、文献法为辅的形式。

二、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到四个要素:(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根据这个思路,我整理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一些容易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知识点,并分成若干个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对象。然后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开始设计安排学生进行调查。

1.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地理教材中内容很多,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知识。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椒江人,有一部分来自区外的路桥、黄岩、三门、仙居、临海、玉环、温岭等各县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农业地理中的特产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1)我把班级学生以他们所居住的地域划分为9个大组,其中椒江区这个大组因为人多,继续划分为三个小组,共计11组。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访当地的农民、地方上的特产专卖店和农贸市场,了解台州特产的种类、种植条件范围以及销售情况等。要求进行调查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本着谦虚请教的态度进行调查。因为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来自客观的或人为的阻力,这就需要学生给自己打预防针,保持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为了让调查顺利进行,学校将给每组的学生开具一张由学校派出进行社会调查的证明,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集中讨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形成初稿。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内容;(3)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地点、程序;(4)调查对象;(5)调查人员组成、组织结构以及安排等。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了解调查的预设,从而解决怎么样调查的问题。具体如:周末几点在哪里集中、调查的具体路线、预计调查的几个人或地点、询问的问题、由谁做记录等等。

4.收集资料

各组在周末实地调查过程中,要求做记录,收集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

5.分析资料

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过程中记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调查心得进行交流,并由一人执笔,写出调查报告。

6.结论与建议

在周一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每组学生派一位代言人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汇报,汇报中学生感慨有加,既阐述了自己的调查经过、得出的结论,又谈了在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等,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各组同学一致认可用八个字来小结此次台州特产调查的主题:山珍海味,水果之乡。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对于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迁移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调查出来的众多特产中,我们选择了玉环的文旦作为案例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根据调查,学生已经得出玉环文旦的分布范围和种植条件,包括销售区域等知识。我们把相关的知识用投影仪展示:

玉环文旦属柑橘属,是浙江柚类优良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半岛上的楚门镇、清港镇和龙岩、密溪等乡的滨海涂地和山麓。土壤为黄(红)色酸性砂质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无霜期327天,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分布比较均匀。

种植面积1.67万亩,总产量在3万吨以上。价格大批发最低每公斤3.9元(采摘期仅是2.7元,小批发4.6元),有的要卖到每公斤5.2元。

主要销售区域:当地的企事业、单位、部门(他们习惯大量购买文旦作为礼品,曾经根村果农王志根3500公斤文旦,被县两个部门订购采摘一空)以及个人;浙江省内外的一些主要大中城市,如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还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销售价格和利润非常高。

文旦具较高的加工价值,加工附加值高,如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腐剂的纯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可提取柠檬苦素、果胶或制作果脯、果酱。

文旦的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提问:(1)根据材料,以玉环、文旦为例,说一说影响农业生产有哪些因素?

(2)你认为,以后影响玉环文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过学生的初步讨论,加上学生之前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学生很轻松就得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其中自然条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和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产品消费状况,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装备以及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劳动力等。其中市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从而促进该农产品的种植发展。

以文旦为例分析完之后,再让学生以涌泉的蜜橘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生们经过之前的调查,再加上课内的案例分析,基本上对农业区位因素有了很深的理解,这也达到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

三、社会调查研究法运用的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结如下:

1.社会调查研究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社会调查法从组建小组、讨论方案、调查行动,一直到汇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相互协调与合作,并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辨析别人的观点,同时取舍、评价,进行知识重组。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社会调查法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法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

社会调查的内容取之于地理教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专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再回归到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法是地理课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

地理教育要创新,必须坚持地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价值取向,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参与、体验、收获,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直至写出调查报告;以及地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调查结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地理教育的创新。

四、社会调查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不宜多

因为调查要实地去操作,还要提前做调查方案的策划,虽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行,所以调查也不宜多。考虑到学生周末的作业、休息和娱乐,所以可计划每月一次,或一学期两次。

2.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交通、调查时间等),所以调查的内容宜选择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调查范围应在学生居住区域范围,所以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3.需要调查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正确的引导,切忌“放羊式”,导致有的学生会为了调查而调查的走过场,所以要进行实时的督促和评价。调查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质”包括学生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和取得的成果;“量”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访问和调查的数量和完成的内容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一定的等级考核评价。评价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中。

五、结束语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它,可以很好结合教材内容,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材料引入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社会调查四要素篇(11)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 2012 02-0063-04

A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ory

WANG Lu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rom 5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source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affected by four respects, i.e.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As for the same source of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Han students. Therefore, career guidance for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lace great emphasis on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all directions and be well-targeted.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tres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通过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在通常状况下,心理应激是由个体生理和心理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将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较为重大,社会、家庭对其的期待也更为殷切,要求更为全面和严格,导致其就业压力的增大;这使得其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功利思想、自卑、依赖、抑郁、恐惧与焦虑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相对于汉族大学生较为明显。然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又与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应激源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心理应激理论,对广西5所本科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其应激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

一、研究方法及分析

(一)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 CCSPSS) ”[1]作为调查工具,将5点量表做成问卷的形式:认为该表述与你的真实情况“完全不符合”,就选择“1”;如果认为“比较不符合”就选择“2”;依此类推,如果认为“完全符合”就选择“5”,要求调查对象对问卷中的各个题项进行评定。为防止被调查者产生某种固定的反应倾向与避免连续出现意义相同的几个题项,问卷的题项为随机排列的顺序。问卷采取统一发放和统一回收的程序进行,调查问卷取得后,得到的相关数据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对象

将广西5所本科高校(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随机抽取的汉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量表1200份(汉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各占600份),回收 1112份(汉族大学生571份,少数民族大学生541份,回收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回收率为 92.60 %。其中汉族大学生回收率为 95.10 %;少数民族大学生回收率90.1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民族大学生就业心理应激源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