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社会治理热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7 17:19:15

社会治理热点

社会治理热点篇(1)

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当前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领域内出现、存在着的,涉及到国际形势或影响到国计民生,引起官方或民间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社会问题。主要是在某一时期引起人们集中关注、议论的焦点问题,它既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问题,也有关系人们现实利益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政治格局大调整和国内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突显期。新旧体制的摩擦与碰撞,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每时每刻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牵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作为信息社会大背景下的大学生,他们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各类社会热点事件有着广泛的了解,但受到社会阅历浅、理解片面、媒体误导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有失偏颇。当大学生们把所学理论与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疑虑,甚至影响他们对世情、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因此,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确有必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求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近年来,主要从热点事件的选取、热点事件的切入途径、热点事件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一、精心筛选热点事件,充分组织教学材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视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完成这样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解惑答疑。

首先,教师要充分关注并深入研究社会热点事件,尤其是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角,他们十分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和身边的热点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成为大学生能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认同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调查研究并科学解答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教育内容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紧扣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当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材料。归纳来看,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热点事件有不同的分类形式。例如,按照教育意义的不同,可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和具有消极意义的材料;按照事件的真实程度,可分为现实存在的事件和虚构捏造的事件;按照事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时政大事和现实社会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热点事件的不同特点,精心筛选事件为教学服务。

二、适时切入热点事件,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社会治理热点篇(2)

社会热点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主动讨论、议论、评价,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内外现象、事件、人物和问题。一直以来,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高、自我意识强的青年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更加关注,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元化、快速化等特点,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价值影响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学习、生活方式。可是大学生由于受社会阅历、经历以及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影响,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又一个新的挑战和要求。

1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热点既然能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议论、评论、辩论,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1 社会热点催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社会化简言之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有人把它作如下表述:“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诱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之规范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一个人被社会化成社会人之后,并不意味着社会化就停止了,而是不断的受一些新观念、新规范、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他原来对社会的认知、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就会受到强化或消弱乃至改变,这就是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众多,而影响广泛的重大事件、人物、问题、社会现象即社会热点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热点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各种议论、评论、辩论,不断改变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每当那些影响深远的社会热点爆发,大学生的观点和观念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屡屡发生的老人碰瓷成为社会热点后,关于倒地老人扶与不扶成为大学生难以处理的难题,其原因就是他们原有的助人为乐的观念发生了动摇或改变。有些社会热点还会把社会责任、国家命运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起到其他社会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社会动员作用,成为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加速器。例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学生立即被动员,奔赴前线做志愿者,捐钱捐物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极大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热点还会深化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进程,在社会热点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力量和矛盾都比平时更为充分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大学生更能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的认识社会,获得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想。例如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便暴露无遗,大学生通过深刻思考后,便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1.2 社会热点促进社会舆论的形成

“所谓社会舆论,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形式、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由此可见,社会舆论具有三要素:客观客体、多数人、传播途径即媒体,其中的被多数人关注的现实客体就是社会热点。每当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发生变化时,各种社会矛盾便会此消彼长,一旦矛盾的均势被打破,社会生活秩序和生活节奏就会受到冲击和震动,社会热点随之出现。面对社会热点,大学生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借助各种传媒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批判、或赞扬、或激情宣泄、或理性分析,最后经过意见领袖的加工、整合,形成较为一致的倾向性意见,大学生的社会舆论由此形成。因此,社会热点激起了大学生表达意见、建议、评论、观点的热情,为社会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例如,2009年5月7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发生一起改装三菱车(车牌:浙A608Z0)因超速驾驶撞死人的事件。当警方做出当时车速“70码”的认定后,仅一天就形成了“公权失范”的网络舆论,并被网民调侃为“欺实马”(欺世马)而广为流传。而当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的感人事迹曝光并成为社会热点后,迅速形成了赞美张丽莉的社会舆论,并以”最美教师“这个网络语言作为代表和标志。

1.3 社会热点推动国家治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不同于“统治”,强调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而在政府与公众社会互动合作过程中,社会热点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国家治理的突破口和有效路径是决策民主化。“决策民主化的目的是实现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决策目标民主化是要保证最终作出的决定能够整合各方的利益诉求,充分反映民意,最大限度的增进公共利益。决策过程民主化是建构利益表达与聚合偏好的协商机制、责任的追究机制,做到决策程序要公开、透明,决策前应充分听取决策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诉求,决策过程应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协商。”显然,无论是决策目的民主化还是决策过程民主化都要充分的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舆论的方向。而社会热点恰恰能够激起民众表达意愿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舆论的形成,为治理机构了解社情民意和进行民主决策创造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热点显然是国家治理的参考书。同时社会热点还可以把国家治理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为治理体系、制度、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目标和针对性。例如,“郭美美”事件,便暴露出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着反应迟缓,缺乏透明,管理不善等问题,当它成为社会热点后,促使我国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而诸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社会热点,更是直接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2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应对研究

社会热点影响大、受关注度高,有的是特定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有的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其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的社会热点,能够对人们产生正面的鼓舞作用,有助于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社会正气的弘扬;而那些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规范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如突发性的个体或等,又会带来思想混乱,尤其是经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分析、引导和传播之后,更容易混淆视听,对社会稳定有很大的破坏力。“正是因为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强、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大等特点,不仅不能将其关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门外,更要主动靠近,科学分析,探求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难以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2.1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革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社会热点涉及的矛盾复杂、关联性大、受社会关注程度高。作为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知识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对新生事物具有巨大的敏感性,对社会热点具有强烈的关注兴趣,关注、讨论社会热点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思想观念时刻受到社会热点的影响。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然要关注社会热点,发掘社会热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革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更有效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任务。

(1)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整合

虽然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很大,但是取得显著成效,还必须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所以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相整合,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是“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系统性,而社会热点是现实的、具体的、分散的。所以,要把社会热点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必须将两者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具体方式有两个:一是以社会热点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另一个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整合社会热点。对于那些影响面广、受关注程度高、持续时间长、涉及的内容复杂的重大社会热点,如中国梦、反腐倡廉、社会公平、贫富分化等,不宜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应以社会热点为主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个课程以及每个课程中各个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于那些内容结构较为单一,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的社会热点,可以按照内容归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例如:教育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可以纳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章节中讲述;食品安全、城管执法、强行拆迁等问题可以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章节的内容相整合。

总之,将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整合要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具体的素材、案例,使教材理论知识与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到教材理论真实可信、有用,达到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使社会热点及其评论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理论体系指导下得以重新分析和评论,使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相一致;第三,使社会热点与课程内容达到有机统一,不能让社会热点成为正常教学计划、教学进程中临时加入的内容,更不能成为正常教学的额外负担。

(2)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 稳定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它完整的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起中介与桥梁作用。

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社会热点为契机,建构“讲授―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的讲授法属于传统教学模式范畴,是指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具有传授知识容量大、教学成本低、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掌控、传授的知识系统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中,使用讲授法具有必然性,然而,如果单纯使用讲授法,又很容易造成“满堂灌”的现象,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僵死局面,大大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师生合作教学法属于现代教学模式范畴,它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交往、互动与合作而习得知识,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有利于打破教师的“满堂灌”或“一言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相对于教学内容极为庞大的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来说,实践上显然无法满足需要。

正因为传统的讲授法和现代的合作教学法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来说各有优缺点,所以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建构“讲授―合作”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目的是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向大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观念,又能让学生学的主动、理解的深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以社会热点为契机,构建课堂外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热点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般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所以它天然的具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特性。社会热点本身就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之后再运用到学生的实践中去,必然能让学生对课程理论深刻理解,从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的正确性,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内和社会实践教学。在校园内,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就某些社会热点展开辩论赛、演讲比赛、论文比赛等;也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热点所涉及的正确观点、理论,以书画、音乐、小品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到校园的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和观念文化形态中去。在社会实践教学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围绕一些社会热点,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研等形式,完成某个主题调研,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验证课堂上理论分析正确与否。

社会热点涉及的内容繁多,矛盾复杂,在引导大学生的过程中,高校作为大学生民主意识形成和民主参与行为实施的主要环境,发挥着主要的引导作用,但是还不能独自支撑这一重任,还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媒体舆论及家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2 以科学的理论引导

科学理论一般是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理论,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强有力的说服力。所以用科学理论分析社会热点能够科学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消除人们的疑虑。因此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科学理论,对公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针对2014年发生的台湾地区“太阳花学运”和香港“占中”事件,要通过理论分析让公众明确以下道理:虽然民主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但并不是多数人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必须遵守法治,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没有法治支撑的民主,其结果只能是“多数人暴政”,由此产生更大的不公正。民主的实现形式当然有一人一票的票决,但还有其他有效的途径,只要能有效的反映真实的民意,都是民主的形式。通过民主表达、维护和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由此便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这些事件的危害性,分析其幕后势力的真正动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些热点事件。

2.3 以正面的舆论引导

前文已说明社会热点能够促进社会舆论的形成,但如果所形成的舆论是消极的,例如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相悖,对国家发展前景悲观失望,或故意歪曲事实而把党和政府贬得一无是处,等等,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对社会热点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增强正能量,让社会热点带给公众阳光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此,要加强对各种媒体尤其互联网的管理,增强各种媒体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以正面宣传、报道和分析为主,帮助公众认清形势、化解疑虑、树立信心、理顺情绪,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和氛围,在人民群众中形成积极的社会心理效应。例如,针对反腐倡廉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和决心,分析为杜绝腐败所进行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理论建设和努力方向,指出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途。同时,也要对国外,尤其是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国家的腐败事件进行报道和分析,让公众认识到腐败在私有制没有被消灭之前存在的必然性,以此让人们对腐败形势形成客观认识,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把人们对腐败的痛恨引导到积极完成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2.4 以客观的事实引导

真实性是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生命力。在关于社会热点的舆论宣传和引导过程中,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某个媒体,公众是否接受、接受多少,取决于这个政府机构或媒体公信力的大小。如果公信力小甚至没有公信力,民众不仅不会接受他的宣传和引导,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公信力的大小取决于宣传和引导的真实性。因此在对社会热点进行引导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此,首先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直面问题,面对难点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遮遮掩掩,更不能绕着问题走。因为在信息化迅速发展和公民意识日益高涨的社会,真相是无法掩盖的。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以全面、发展、联系的方法客观分析社会热点,不能割裂孤立的谈问题,更不能避重就轻甚至为了推卸某个当事人或机构的责任而故意歪曲事实真相。再次,当事人或机构对事实真相的披露要具有及时性。因为与社会热点相关的舆论引导具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争夺到事实真相的“首发权”才能抢占先机,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最后,要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把凝聚人心、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改进工作作为社会热点引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5 以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

“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既是党和政府重视的问题,又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人曾把这些问题归纳‘七子’,即:孩子、房子、位子、票子、车子、菜篮子、米袋子。”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回应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既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要求,也是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建立重大舆情分析制度,让一些媒体或机构开通“民情热线”、“民意信箱”、“民声专栏”等,为民众表达意见搭建媒体平台,及时搜集社会热点问题所反映出的社情民意。之后邀请相关专家、权威部门及重要的领导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做到及时回应。更重要的是要针对社会热点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研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尽力尽快解决问题,至少让民众看到问题解决的希望,产生问题最终能够得到解决的心理预期。以此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由此对社会热点产生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孙伟平,陈慧平.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04.

[2]吴灿新.道德代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社会治理热点篇(3)

 

一、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必要性

 

(一)丰富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很多高中生对政治课都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会降低学习内容带给学生的重复感,将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入到对热门话题的思考、分析中,加大对政治时事的关注度,拓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节中,可以结合我国每年召开的“两会”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丰富政治课程的内容。

 

(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具有个性鲜明、思维敏捷的特点,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对于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也十分敏感。但由于高中生年龄不大,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仍不够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教育意义极强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时事,针对高中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对高中生进行生理及心理上的引导,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节中,可以结合16年两会中的热门话题“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热门话题,有助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热门话题中存在的疑惑,使学生能够科学的、全面的认识社会。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从思想政治角度分析,学生对社会热点表现出来的态度正反映了其当前的思想意识以及政治觉悟。因此,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社会热门话题能够有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说服力以及教育意义,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开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社会热门话题

 

尽管很多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较低,但对社会上的一些热门时事却有着很高的热情。因此,将社会热门话题引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当前时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在旁进行指导、点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入热门话题。例如,在讲思想政治必修2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时,可以就以色列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展开教学,以社会热门话题带动政治课程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政治教师的导向作用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儒幕之情,因此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在正确掌握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的基础上,将其与政治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热点话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加深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准确分析实事热点的能力,例如如果将人教版思政1中的“征税和纳税”与当前的政治热点问题“将服务纳税人放在第一位”准确融合,就应了解该话题的提出时间、提出背景,之后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这些热门话题与政治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社会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站

 

社会治理热点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作为一个小的社会系统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过程中所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多,社会热点问题开始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并且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进而积极探索合理的应对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大学生群体做出更为及时客观的思想引导。

一、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一般能够引发人们普遍参与的欲望,并且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促使参与其中的人表现出相似的社会心理状态,在一定团体范围内形成特定的情绪氛围。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学生群体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广泛接触,因此在出现社会热点问题后,大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受到影响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1]。由此可以看出,因为学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受到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舆论导向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更为复杂,极大增加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甚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难以结合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心理特殊状态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思想状态的形成。可见,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并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辅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优化。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措施

由于社会热点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新时期要想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应该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争取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具体来说,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热点问题都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然会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是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加强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2]。

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会涉及到我国外交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当前社会热点中的“朝鲜半岛核试验”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其与教材中相关外交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等分析当前对待“朝鲜半岛核试验”的态度,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保证思想政治效果,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政治判断能力加以培养,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发散思维,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向学生解析社会热点问题,而是要适当的设置探究性思维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如针对当前我国“雾霾”问题严重的社会热点,教师在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探究性教学和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在污染、环保方面的所学知识,对本地区出现雾霾的原因进行探究。这样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并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对污染、雾霾和环保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

(三)打造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平台上集中,并且为学生设置讨论和分享的渠道,在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的讨论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4]。这样学生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偏离主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较之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并且能够结合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所以应该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以社会热点问题辅助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悦舜.新形势下对高职思想政治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4):63-64.

[2]彭洋.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187-187.

社会治理热点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70-02

伴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亦受其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获取信息途径的不断增多。网络电子信息与之前的纸质信息相比更受人们青睐,而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成为其关注的对象。然而,受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的影响,由于其尚处于走向成熟的阶段,对于现实世界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其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素养,另一方面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以实现。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含义

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词语,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如果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笔者认为,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领域内,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并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某一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

1.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通常情况下,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当前发生的能够引起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某一社会突出问题,它能够代表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于这种社会问题解决的需要。如通货膨胀引起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住房问题、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春运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是牵动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神经。而这种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众对于之前存在的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的积怨,公众的情绪化反应强烈,当然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因此这类问题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2.社会热点问题的复杂性

一方面,从社会热点问题涵盖的内容来看,依据其聚焦点不同可将其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具有多个属性。例如住房问题,它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政治问题。另一方面从社会热点问题内含的矛盾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看作是由各种不同的问题交织起来的一个多面矛盾体,而人们又是这各种矛盾的载体,无论牵动哪一个,其他的群体利益都会受损,所以,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有待于我们解决的一个难题。

3.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广泛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也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时,我们可将其称之为从众心理。在行为方式上则表现为羊群效应。由于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和参与,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从而使人们产生相似的社会心理,而“社会心理又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心理气氛,特别是社会一定阶层成员的社会情绪。这些社会情绪大量通过广大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1]这与当前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恰恰相吻合,所以会在思想上对外界人群表现出感同身受的情境,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在各个高校形成一定的具有共同思想倾向的非正式组织群体的联合,从而造成更广泛的影响力。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帮助大学生群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大学生作为人的青年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是个体‘钟摆式地寻求自我’的特殊时期。”[2]处在这一特殊时期的这一特殊群体其心理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易感情用事,思想观念理想化,情绪波动大,意志力薄弱、波动性明显,特别是一些偏激的、消极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模糊人们对于是非的判断力,使其思想产生某种矛盾和困惑,甚至动摇原本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念。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中鉴别“香花”和“毒草”的能力,自觉摒弃有害的思想意识。通过学校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达成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作为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具有凝聚大学生维持现实政治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2.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无疑也成为提升自我认知和不断充实自己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长期接受学校教育,缺乏实践中的磨炼,因此对各种社会现象缺少从全局上把握的思想方法和辩证思考的思维模式,在部分外界大众传媒和社会不良舆论的诱导下,严重阻碍和影响了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必须针对此类问题从宏观上加以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倾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帮助他们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理念,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性,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广大青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课堂教学又是现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让社会热点问题走进课堂无疑是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选择。这就需要教师事先了解社会热点的来龙去脉,抓准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从具体的社会问题出发过渡到书本,抽象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感觉到教材内容的真实可信,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具体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的其他学科如《当前社会形式与政策》等课程,将其作为辅助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部分主要内容,针对学生们所关心的国内外热点话题进行剖析。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导入学生的大脑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方向,一举多得。

2.发散学生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呆板的说教方式,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利用对当前社会新闻进行评述,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宽思维,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各种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在学生内部展开互动交流,从而达成一致观点,在此基础上推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不仅可以达到知识共享,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度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邀请校外校内研究此类问题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座,用另一种高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使他们用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思维看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3.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对症下药,巧妙引导

善于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就是要善于并且敢于讨论各种社会敏感话题、热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也是提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方法。为此,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组织讨论、交流等有效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巧用分析引导就是,教师在前者联系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同学们剖析事物的本质,利用摆事实、讲道理,不断引导学生明白事理,感悟道理,化解矛盾。例如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还是世界金融危机的产物,党和国家已出台多种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自身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力争实现就业。

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切入点,此过程虽然尚在探索阶段,但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无真空,细微处见真理”。

4.构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在信息化较为发达的时代,传统的以报纸、杂志、书籍为载体的信息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们想要及时了解信息的需要。而网络对时事新闻的不断更新使得人们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建立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得广大学生通过上网的途径,随时查看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问题的基本信息,从而为上课做充足的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留出更多的讨论、深入剖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时间,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辨别是非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设立师生关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专栏,通过在线问题讨论,留言,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各种教育方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研究性学习活动为补充,以课程网站作为教育载体,”[3]多种方法互相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对大学生群体也极具吸引力,不失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社会治理热点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地改变。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日益发达,人们对于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尤其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既是各种新鲜事物最重要的“易感人群”,又是社会影响度较高的群体,在心理素质和政治素质上属于不太成熟的群体,对“社会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瞬息万变,“黄岩岛事件”、“事件”的爆发,近期“泰国事件”、“乌克兰事件”各国执政党的执政频频受到攻击,放眼国内“”未平息,香港的“占中”事件又爆发。

一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为例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 、“西安” 、 “南乱”、“北稳”之 势。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有所增加的原因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其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其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这些社会社会热点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重视其对社会各方面的思想冲击,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我们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应对措施,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们思想状态的开放性不同,社会热点问题对不同地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二、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第一,地处西部,经济相对落后,思想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比较慢。第二,西部地方院校大学生也具有普通大学生成长共性,他们具有青春和活力,对大多数新事物有兴趣但判断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鼓动,容易因为实现就业、买房等未来生活的理想压力,受到对社会不满分子的挑唆,如不及时加以防范、引导、教育,对学校管理乃至社会稳定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三、新形势下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社会热点问题首先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爆发势必有其原因及背景,在爆发中也势必有着一步步地发展,直至最终落幕。如果想要充分了解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去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点滴,这无形中便是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堂深刻的自学政治、历史课。其次,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每个人在对待同一问题时往往会有自身的看法,大学生也势必如此。

2、消极影响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热点问题处理的适当,其正面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到位,则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首先,社会热点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会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价值观。其次,负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再次,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将一切都想象的很美好,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去发展。但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往往是残酷而负面的,并不会按照大学生们的期待来产生、发展。这样可能激起大学生的情绪,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

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的途径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将产生影响,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育引导,措施得当,就会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反之,就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本人认为,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1、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发挥正面舆论教育作用

社会热点问题的形成有深刻历史渊源的和复杂的社会背景,要科学解释这一问题,消除大学生疑虑,就必须用科学有力的理论作指导,有说服力地进行分析论证,特别是对大学生,他们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分析能力,更要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正确的引导可以促进社会热点问题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高校在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时,应该有形势与政策理论课程的设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时,一定要以疏导为主,以正面宣传来积极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和引导同学们认清形势,化解疑虑,理顺清绪。

2、 成立专门机构,建立社会热点问题舆情分析长效机制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的传播以网络新媒体为主,因此构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很有必要。高校应加强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业网站开发,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构建全方位立体的信息反馈制度,对社会热点问题产生的后果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鼓励师生探讨、评论社会热点问题,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正面评价、引导和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惑,并建立长期的跟踪机制来预防热点问题的潜伏隐患。

总之,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高校必须引起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多种特征,来积极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有效方法,从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以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贵奇.关于社会热点报道的思考[J].记者摇篮,2007,(8).

[2]姚休.社会热点问题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05,(2).

[3]杨明亨.驾驭社会热点的素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学报,2000,(7).

[4]曹国华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热点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2010,(3).

[5]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2)上.

[6]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7]葛晨光.做好大学生舆情引导的意义及高校学生工作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社会治理热点篇(7)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01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如潮涌般涤荡着站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其存在与发展不但能够体现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现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的利益需求[1]。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为“90 后”,他们满腔热忱,有时候却也彷徨游移。社会问题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对高校论坛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通过媒体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关注的问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诚信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房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比如:老人倒了扶不扶,雷洋死亡事件等都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冲击、互相影响。其次,我国当前所处的特殊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再次,新生的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利益关系的多样性与冲突。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表达自己主张的途径随着新媒体发展不断拓宽,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

2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碎片化”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浏览网站”“手机资讯”“网络电视”等新媒介,而通过“读报刊”“听广播”等传统途径的学生非常少。这表明网络等新媒体已经走进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向[2]。然而,网络媒介推出的大量都是“碎片信息”,长此以往也造成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其结果就是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浅显化和间断化。而且随着网络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盛行,大学生的视野也从现实逐步转向了虚拟的世界,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极易在现实与虚拟的对立中产生扭曲和困惑,从而丧失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23个人综合素质的缺失

受社会环境、功利性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综合素质发展。他们认为社会道德修养和国家安全教育只是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学习中的“调味品”,而与个体的成长和成才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受到社会上利益的驱使,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在他们的认知里,自我利益最大,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甚至就算与道德与法律相悖也无妨。

3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策及措施

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特点及主客观原因,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偏离教育主题,而是要强化教育主题。并通过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党员学习日,班级团日活动,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等途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十精神,学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帮助学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大学生辩证看待各类热点问题,使之能够较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方针,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同党中央和政府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这是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思想根本。

32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须选准时机具有针对性。时机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时间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的工作重点,以分析社会热点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强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帮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看准问题的本质。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33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这些要比教师讲授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意识,鼓励大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权威部门正确的渠道,寻找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利益关系及矛盾根源,瞄准矛盾焦点及时进行疏导分流,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4将社会热点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

当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叠加在一起出现时,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就成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与调适。

35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途径如QQ、微博、微信平台、网站论坛BBS、网络录像视频、教师邮件、在线留言、师生讨论专栏等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还可以通过深入课堂、走访学生宿舍、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筛选出学生关注较多的、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可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不同渠道的社会热点的教育引导。

社会治理热点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将社会热点引入高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虽然大多数高中生接受的是封闭式的教育,但是,通过各种渠道仍能够获取社会热点等相关的信息。尽管学生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等的理解并不十分透彻,但是依旧为高中政治课堂上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奠定了基础。高中政治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入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剖析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保持高中政治课时代感的需要

高中政治课本作为一本教材,必定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够最终发行。因此,高中政治课本上的材料必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确保高中政治课的时代感,需要教师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取代课本上的材料进行剖析和讲解。另一方面,高考试卷中必然会出现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试题,因此,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高中生备考也是十分有利的。

1.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求其背后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2 如何在社会热点的引导下构建高中政治的有效课堂

2.1 用社会热点导入新课程的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是很强的,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搜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在进入新课程的讲解之前先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导入材料,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中国领土”这一课程的讲解时以“事件”作为课程导入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2.2 适时引入社会热点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

如前所述,高中政治课本上的材料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以社会热点问题取代课本材料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能够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感,提高教学过程的新鲜度,增强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帮助学生进行备考的需要。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是以教师单方面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热点问题是真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将其引入政治课堂,在讨论中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需要。同时,通过教师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与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需要。例如,在讲解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列举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的一些表现,也可以提前让学生向家长进行询问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2.3 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社会热点信息

社会治理热点篇(9)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影响,管理学生的方式较为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中参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快速推进,高校这种将行政管理作为主要任务、轻视思想教育和学术教育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仍然还是存在靠行政手段管理学生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不能有效的利用热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一)教育具有强迫性

当前的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是能够得到群众拥护、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正面事件,这些正面事业也是高校更重视、更愿意向学生宣传的。的确,高校应该抓住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的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正面教育,促使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都带有行政色彩,带有明显的与定性、机械性特征,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采用强迫的方式使学生接受主流社会思想不仅不会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反而会使学生有厌烦情绪,打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二)围堵式教育

有很多高校针对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热点问题就会千方百计的阻止学生了解真相,然而大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探究能力也非常强,高校越是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围堵,进行隐瞒,学生就越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围堵式的教育不能不能阻止学生了解事实,反而会使学生更加厌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情况下,阻止学生了解某件热点事情的真相是几乎不可能的,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反而只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被动,举步维艰。

(三)教育目标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教学和科研上,管理者更加重视高校的教学质量、声誉及科研实力上,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在教学设备及科研人员的引进上面投入巨大,虽然教学质量得以保证,但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被忽略,这就导致学校没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出现问题时才会意识到其重要性,事倍功半的区解决问题。这种教育目标的变差会浪费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严重的还有可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会有损于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二、解析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社会热点一般都是特定时期表现社会建设成果或者反应社会深层矛盾的事件。其中具有正面影响的事件可以反应时代主题、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给人们以积极的鼓励;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是件如突发性的个体或者群体事件会被不明真相的大众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加以传播,最后出现三人成虎、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情况,甚至还会引起社会的思想混乱。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强、关注度性高的特点,因此,高校绝不能将其拒之门外,应该将其巧妙的融合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能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要想顺利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高校一般都是通过辅导员评价、座谈会发言等形式了解大学生的动态,但是其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但是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在论坛上回帖和发帖了解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捕捉到的学生的想法和看法会更加真实。即使不在一个学校的学生也可以作为一个普遍的大学生群体,其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切入点

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多面的,如何评价社会热点问题既可以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切入点,教师可以透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表象引导学生分析实质,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桥梁

目前高校的教育一般都是通过书本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学生即使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很难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枯燥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教学效果显而易见。社会热点问题有前提、有背景、有后续,学生感兴趣,愿意深入去了解,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关系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不仅如此,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三、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高校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都比较高,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社会热点问题,要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使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一)重视收集和梳理社会热点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因此,就一定要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收集和梳理工作。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部门负责社会热点问题的收集和梳理,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讲座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哪些社会问题比较感兴趣,将这些信息收集后进行整理,通过合适的途径将收集来的信息反馈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回应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解答疑惑,消除疑惑,化解思想矛盾。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不活跃,十分枯燥,老师讲着没动力,学生听着没激情。因此,要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适当的淡化枯燥理论课程的灌输,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巧妙结合,充分体现出社会热点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的特点,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平台

社会治理热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36

思想政治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任。因此上好初中政治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初中政治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时事热点是活化的思想政治内容,是政治学科的具体素材,贴近生活、社会,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因此,将时事热点运用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深刻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一、将时事热点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将时事热点应用到初中政治课堂中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政治教材中的内容逻辑性强,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时事热点贴近生活,是近期发生的事件,将其运用到政治课堂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有新鲜感,而且学生能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学习理论知识,实现了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次,将时事热点引入政治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学中融入时事热点,能将知识与能力充分结合,能使学生从社会事件中提高辨别是非、分辨好坏的能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进而促进他们道德素养的提升。此外,在网络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多样,也更便捷,他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网页、手机新闻等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而且会在观看和浏览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逐步增加自己的信息容量,提升信息加工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意识。

二、时事热点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具体的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教师以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场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利用新鲜的时事热点导入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运用时事热点导入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很多,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展示新闻图片,还可以是教师的口头叙述,或者是通过收音机播放出来。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工作路线等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增强他们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效的课堂导入拉开了教学活动的序幕,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从社会和生活实际中来认识和学习政治学科,使他们体会学习这门课的作用和乐趣,并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收集时事热点,引导他们关心时事

将时事热点应用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自己收集和整理最新的社会热点和新闻,还应当鼓励学生动手收集时事政治方面的素材,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够将政治课堂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新闻热点,能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的素材,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包括三个小节: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授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最近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时事热点,上课时,在课堂上举办“新闻演时事讲”,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同时还要求他们要突出法律的核心价值、新闻热点以及焦点。学生在讲述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点评,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通过这样的时事新闻的导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演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收集时事新闻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明白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明白要时时遵纪守法,决不能用违反法律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应该通过法律渠道,去保护自己,以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进而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三、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进行评论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有时候考虑问题不够深刻,或者对某些事件、现象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将时事热点引入到初中政治教学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政治觉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时事热点进行评论,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加深他们对社会新闻和现象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学生按照学号把有价值的新闻剪贴在课室后面的时事专栏上,然后指导学生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并引导他们将时事与思想政治知识点挂钩,运用基本原理、观点分析问题。在政治课上,教师再抽出一定的事件让学生对国内外大事进行评述、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在的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有了了解,也能够辩证地分析国内外重点、热点时事,从而形成了初步的政治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热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政治意识,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国内外新闻热点、社会焦点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的同时,也能逐渐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因此,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当把时事热点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范春雷.浅析时事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3(36).

社会治理热点篇(11)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指的便是在某一段特定时期内,广泛受到人们关注,并且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的国内外重大问题,它极可能是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的重大事件,亦有可能是或者突发性个体通过不同途径经过广泛传播以后在社会中造成的重大影响现象。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也已经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高校学生对于事物均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如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可谓是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本文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走向

观其现状,如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希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便必须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趋向,以此做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更为科学合理的强化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及引导。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首先应当确保自身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特别是身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更是应当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表率作用,将学生们的思想行为引向正轨。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如若高校教师能够完全按照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则会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注意学生的思想内容,注意巧妙运用沟通艺术,从而实现让学生充分理解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宗旨。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以此实现事半功倍的成果。例如说,高校教师可以结合校园网站或相关大学生论坛等地获取学生们对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与看法,从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走向,真确合理的引导其思想。

二、社会热点问题非常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落实与应用

在当前高校中,教师对于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课程来进行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希望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便必须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革新,结合当前新时展的特点,运用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要求涉及内容广泛,不仅仅是内容,在知识层面上也应当涉及广泛。在教学内容中,要明确树立高校学生的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与政治观,为此,教师便可以通过运用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进行巧妙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们对国家、社会的关心程度与辨别是非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营造新的教学氛围。例如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或者运用正确健康的互联网内容来引导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思想观。

综上所述,将社会热点问题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更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来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与此同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机联系也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有效措施。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早已势在必行。希望借助本文内容,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不足的完善与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建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凡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探究[J].中国市场.2008(26).

[2]瞿明勇.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8(12).

[3]束体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研究[J].人民论坛.2010 (11).

[4]曹国华,黄俊华,刘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热点事件相结合的有效机制[J].教育学术月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