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创业基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3 15:59:34

创业基础论文

创业基础论文篇(1)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军;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网址:zjpx.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创业基础论文篇(2)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现设有艺术学院等13个院部,包括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53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与美国、韩国、瑞士、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起,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花园式学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一)、美术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接受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能在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综合材料、风景写生、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专业设计机构、IT行业、视传媒体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广告、包装、企业形象、书籍装帧、媒体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基础、创意基础、编排设计、设计原理、书籍设计、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科研部门、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设计学、建筑设计方法学、造型基础、构成、人机工程学、制图、各类型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产品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动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音乐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具备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音乐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演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乐器演奏(中外乐器选一种)、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戏曲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招生专业、学制、分省计划

黄山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及学费(2014年)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类别

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130401

美术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10

动画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202

音乐学

艺术文理兼招

创业基础论文篇(3)

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

戏文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文化课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具有畏难情绪。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但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往往比较枯燥单调,因而,传统的理论课讲解并不能充分调动戏文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除了对基本概念理论、重要知识点讲解要详细、深入浅出适当拓展外,还要适时采取案例教学法。比如讲授长镜头的概念时,将当下比较流行的电影中的长镜头作为案例给大家讲解,通俗明了;比如讲授《中国戏曲史》时,由于学生对昆曲的曲牌、宫调等戏曲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可以结合戏曲界比较关注的青春版《牡丹亭》中的几出,用抢答的方式数某一曲牌出现的次数,不同宫调和不同曲牌之间的区别,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以声音、色彩、画面等相互配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创新思考的空间,理论课教学时可以留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专题发言,营造自主学习课堂氛围,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四是由课堂讲授延伸到课外研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列出较为丰富的课外参考书目和参考论文,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研究,初步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

三.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考试改革相结合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学生在考前临阵磨枪,一番紧张的突击后获得一个好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对于实践性教学较强的戏文专业来讲,并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例如,《剧本创作与实践》是戏文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影视剧写作技巧与实践训练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该课程重点在于对学生剧本格式的讲授与剧本各个元素、写作技巧等写作实践的训练。这门课程如果采取传统的一张试卷考试方式来进行理论检验,就无法突出本门课程以剧本写作为核心的检验目标,使得平时授课的讲练环节与现有的考试环节严重脱节,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授课的有效性。因此,基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考试。比如,采取“自创剧本考试”的方式或者“平时成绩+剧本创作成绩”的考试方式,既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自由发挥,又让他们在舞文弄墨之中感觉到学有用武之地。此外,戏文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例如《表导演基础与实践》、《视听语言》、《摄影摄像技术》等都绝非简单的通过一张试卷考试的形式,就能够来检验出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质量。因而,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考试改革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成绩。

四.戏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创业基础论文篇(4)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来源:高考GxeduW.com

艺 术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0005 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书法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873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 “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 媒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网址:soc.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5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8%,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朗诵学、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公共主持艺术、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摄影基础、动画策划与剧作、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插画、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文艺理论、中外影视精品解析、影视创作学、广播节目制作、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 育 学 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 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首席教授是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次,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学家1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论方向),目前,我院的体育学硕士点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地位。

学院设有4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1个艺术学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此外,还拥有1门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1个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2个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2014年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有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设有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两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室内体育场馆和1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一个藏书近8万册的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12项以及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统编教材10余部。其他科研奖励100余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等),共获得体育竞赛奖20项,70项,省级257项。2011年,我院研究生张娴同学在排球世界杯中获第三名及运动员称号,2012年,我院11级运动训练本科班王家超同学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项目中获得1金2银共三块奖牌。2013年我院学生何悦悦在匈牙利举行的听障奥运会上获得5项冠军,我校女篮在2012年全国CBO篮球联赛中获冠军,2013年又获第三名。2014年在云南省运动会中共获得了50枚金牌、26枚银牌及18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团体总分和金牌数都名列全省高校组第一名。此外,加之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共获得近31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此外,我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中:2011年9月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乙组拉丁A组冠军,单项恰恰冠军,校园恰恰恰冠军;2011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玉溪站),A组新星拉丁半决赛;2012年5云南省第三届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院校A组拉丁冠军,单项伦巴冠军,单项恰恰冠军;2013年4月“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上海站)暨第十二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锦标赛,B组拉丁季军;2013年8月西部省、区、市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云南省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A组新星拉丁第五名,成人单项A组恰恰冠军、桑巴冠军、牛仔冠军,B组拉丁冠军,B组新星拉丁亚军;2013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昆明站),B组拉丁冠军。2014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项目中,获得两枚金牌,多枚银牌和铜牌。

截至2013年9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都居西南地区高校先进行列。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创业基础论文篇(5)

[作者简介]袁志华(1972-),男,山东济南人,常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1)和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34-03

20世纪50年代,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就开始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原意大致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更新的意思;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5年,高职院校招生数已达268万人,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何定性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就业创业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往往倾向于培养“技工型”操作人才,不注重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事实上,随着高校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大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纯粹“技工型”操作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整体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型,培养树立以创业为核心、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的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实现由就业教育守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到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诸如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薄弱、高学历师资力量相对偏低、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平台建设相对完善等。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实践创新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

一、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维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生成、演进的基础和根据。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运行的。创新教育同样也必须遵循实践的基础地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以实践为基点较之一般高校更为重要。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而言,对理论创新缺乏兴趣,加之理论知识功底不深,如果以一般的高校基础理论层面上的理论创新作为重点和基础,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较好地在实践教学中学到新东西。从学校师资力量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也具备很多具有良好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一定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些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创新条件。因此,需要把握高职院校创新的实践基点,推动创新创业的实践维度。

1.在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就是要在实践操作中摸索和创新经验,把实习平台的第二课堂建设发挥重点作用,促进其与基础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相融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操作型技工型实干型技术人才,因而对于在实习平台的第二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事实上在实践层面的技术操作,往往更能促进创新的成效。

发挥实践平台的第二课堂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务必确保一批具有实干技术的技术专家型人才。这批师资队伍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能深入浅出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娴熟地指导大学生们在技术操作层面的动手能力。与普通高校更注重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技工型应用性。在此理念下,师资队伍的动手能力往往不可缺少,如有可能尽量要采用一批有过企业技术履历或至少在企业锻炼过的技术性人才。

2.在教育管理上,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工作的实践平台效应。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离不开学生工作的实践平台建设。无论是日常学生基础工作还是团委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工作,务必确保大学生创新的实践平台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让大学生身心愉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和具体专业特点,发挥第二课堂的后续效果。例如机械类的院校可举办一些创新性的技术性的车工、钳工、CAD等比赛,既达到了学生工作的娱乐效果,又达到了实用的专业锻炼和动手操作能力效果。再比如,团委等社团组织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的技术性优势与相关企业开展暑期实习和资助办学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可节省企业人力资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创新相关的实践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方案的特殊性,学生工作的实践效果要尽量覆盖到全体学生。相当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如果学生工作中实践创新的辐射不能到位,将会影响其专业兴趣与第二课堂的操作技能,进而影响第一课堂的基础学习,并最终影响其学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各种原因,仅使学生群体当中小部分人受益,远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始于创业之类大赛,有较强的精英色彩,竞赛成了少数人参加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连贯性工作,异常重要。只有从大学入学阶段开始就把创新思维、创业思想教育传递给大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工作系统当中,并且贯彻于始终,创新创业教育所辐射的范围才不会偏窄。

3.在就业工作上以实践为平台,促进实践创新与现实就业创业相结合。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就业问题与实践技能操作技术往往一进学校就联系在一起。许多高职院校从培养方案开始与特定企业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企业实习、录用。高职院校就业问题往往与实践创新是联系在一起的。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到企业技术型工作角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和学生工作的专业综合素能锻炼上为其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相对对口的模式。

目前众多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高校,对于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更是如此。一般而言,普通高校在纯理论方面科研优势要较明显于高职院校,但高职院校在实践操作技术层面和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产学研实训基地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可以加大在人才、实用技能方面与企业间的合作。一方面,加强其科研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帮助高职院校解决时下的部分就业问题。

不仅如此,实践创新还为高职大学生由就业向创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创新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业承载,即创业。创业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就业,就在于一个“创”字,因此创业与创新教育应该结合起来。只有培育了创新意识,在创业道路上才能走得更远。同样,创新和创业在本质上之所以有统一性,就在于开拓性、开创性与新颖性和变革性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在实践创新中、创业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融合“创新、变革”的核心因子于其中。事实上,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实践创新层面动手能力较强,不拘泥里于纯理论,敢于拼搏,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创业成果,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创新研发成果,由于在实践中产生,与实践技术运用靠得很近,一研发出来就直接投入生产,一些参与研究的毕业生一毕业就直接以本产品成果去注册公司创业。同时,这些创业的成果又会反馈回来促进高职院校实践创新的进一步研发,这在一批成功的校友企业回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中体现得很明显。

二、弘扬大学生实践主体性,激活实践创新主体

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中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实践的主体首先具有能力结构。在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着三种基本要素:第一,“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性、自然性因素。第二,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技能因素,即进入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第三,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即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它对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实践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社会构成来看,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形式。在这里主要代指高职大学生个人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教与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应该发挥其固有的主体性,主动地吸取教育知识,并能够有效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分离较重,尤其在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堂体现得特别明显。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往往在第一课堂上与教师教学很难配合。一方面,理论教学本身枯燥无味,相对晦涩难懂;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知识基础本身就弱,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往往不知所云。这样,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很难展开。为此,务必发动学生实践主体性,在教学当中极力调动学生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只有调动了学生热情和兴趣才有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其次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灵感。在教学当中以实践的现实模式克服抽象的纯理论模式。高职大学生往往是在“行”的体验上促进“知”的丰富性,在实践教学之中促进教与学的科学融合。

在学生工作层面,要在团委学生会等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学生在学生工作中彰显主体性而取得的综合素能也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就业的职业发展空间。据2011年6月9日公布的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理解交流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而其满足度则分别为86%和84%。而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有61%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29%接受过自费的培训,其中14%既接受过自费培训又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还有24%的人两类培训都没有接受过。可见,大学期间主动参与各种活动锻炼的学生在毕业后会更便捷地走在职业道路前列。

在就业创业层面,发动实践主体性,带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新局面。一方面,学校作为平台把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联系起来,推进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就业是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双方互动和双向选择,因而毕业生自身的主体性异常重要。大学生要创新就业机会、在就业创业层面打开局面必须在实践层面创新自我主体性。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专业技能的对口性,往往较强依托高校就业平台,但缺乏自我主体性的就业,被动地等待就业,而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创业工作层面体现得更加明显。

三、提升理论创新力,夯实实践创新科学认识论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研究是以实践为基点的,以实践创新为基础。但是创新以实践为基点并不是以为认识活动不重要。实践创新同样也少不了必要的理论创新为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创新理论建设,才能提升实践创新的高度。

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理论总结的基本理论创新活动。如前所述,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无论是教学、学生工作还是就业创业工作,实践活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实践层面的成果务必以理论的形式给予总结。只有在理论总结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给予改进,从而变成最基本的创新形式,进而变成“实践出真知”。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强调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让其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带动第一课堂的基础理论教学。相反,如果仅停留在实践层面的动动手,没有得到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升华,高职大学生尽管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也只能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难以做出大成果。

在实践创新活动中以实践需求建构创新理论。除了基本理论总结外,理论创新还必须在实践需求当中稳步发展。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形式也必须在实践需求的动力中发展。高职院校由于实践的基础性,也产生众多的理论创新需求,因而理论创新在高职院校也势在必行。比如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活动当中,企业的产品在哪一方面的需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职院校在哪一方面理论创新的成果。再比如在教学活动当中,众多计算机技术发展网络实践的模式下,CAD,Pro/ENGINEER等理论创新教学成果蓬勃发展。

实践创新离不开实践的基础作用,也离不开理论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在实践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夯实“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科学认识论模式。高职院校的实践创新过程本身也是实践作为基点与理论作为补充的统一过程,而实践的主体性把实践基点和理论创新有机地结合,进而推动科学认识论模式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陈浩凯,万学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

[4]刘平娥,唐骏,蒋爱民,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

[5]王传中.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

创业基础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78-03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思想,要求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材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材料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效能之间相互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而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及专业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日后从事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为使无机材料专业创新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有效推行,本文结合大连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分析探讨了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其实施办法。

一、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课程及其相对应的“无机材料基础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已经建立了课程教材、实验指导书、视频课堂、知识题库、多媒体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形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也成为辽宁省专业精品课程。2014年大连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专业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居省内同类专业第2名,2015年获评辽宁省无机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本专业不断探索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也是大连工业大学多年来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成果体现。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层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材料品种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平面知识和简单的模拟逐渐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教研组积极探索新的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力图结合专业发展、学科方向调整、就业形势需要和创新创业训练等不同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精髓,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使其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具有创新性思想。因此,对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紧密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辽宁省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根据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改革。具体举措如下。

1.用科研实例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涉及了无机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效能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含4个模块:(1)无机材料微观结构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材料结构基本知识,例如晶体结构基础、晶体结构缺陷和固溶体等;(2)无机材料表面与界面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固体表面与界面以及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等;(3)无机材料热力学模块:主要内容为熔体和相平衡、相图等;(4)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模块:主要内容为扩散、相变、固相反应和烧结等基础理论[1-5]。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科研和生产实例融入到基础理论的讲解中,特别是教师自身的科研实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授晶体结构缺陷内容时,一方面通过比喻、类比法等介绍晶体通过热振动产生的本征缺陷以及通过杂质原子掺杂、取代产生的非本征缺陷;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具体的科研实例来形象地说明由于杂质引入而产生缺陷的机理及其对材料的影响,如教师正在进行的钛酸钡基热敏陶瓷的研究,就是由于La3+掺杂和取代部分Ba2+,使材料微观结构中产生缺陷和载流子,从而获得室温能够导电的低电阻钛酸钡陶瓷;而Mn2+的掺入又会因晶界的改变而使其达到良好的热敏电阻效应。教师对某种新材料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噢,原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材料研究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产生创新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研究和发明一种性能更好的新材料。在一个个科研实例的穿插讲解中,学生不但很轻松地深刻理解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好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2.通过虚拟仿真促进实验教学。在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晶体结构和缺陷部分是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学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材料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模型、动画举例、类比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通过增加对晶体结构的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自行组装晶体结构,使其充分理解晶体密堆积原理、立方结构、六方结构和四方结构的不同以及其他有关晶体结构的理论知识。

无机材料晶体结构虚拟仿真实验不仅可以展现不可视的晶体结构或原子排列原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及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l展方向[6]。

3.通过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应始终把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特别是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建设[7]。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8,9]。近几年,教研组教师在响应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号召下,相继开设了一系列的专业基础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例如涉及到相变以及成核和析晶理论知识的“陶瓷结晶釉的综合设计实验”和涉及到缺陷和扩散知识的“掺杂钛酸钡功能陶瓷的综合设计实验”等,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还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科研创新性实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材料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实验教学中,除了通过虚拟实验仿真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外,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一些最新功能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材料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其相关理论。例如,钙钛矿结构、钨青铜结构和尖晶石结构是目前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晶体结构,它们在光催化材料、电子功能陶瓷和其他新材料领域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其中,具有较高实际应用意义的钨青铜结构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空穴中会由于进入不同直径的金属离子,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晶面指数等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光学、电学等宏观性质,而这些微观变化仅仅通过平面文字描述及简单的多媒体模拟很难做出全面系统的描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更愿意看得到和摸得到这种材料,如果能够自己组装这种材料的晶体结构就更有效果了,用“身临其境”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更恰当些。因此,鼓励学生尝试用基本单元“原子”为骨架自己搭建出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明白这种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理论。

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B方面,还要力争每个实验内容都涉及到一种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使所涉及的材料制备过程及性能测试能够充分利用到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在新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课堂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和新材料制备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实验过程,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努力建设立体化实验教材。立体化实验教材体系的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10]。针对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教研组将从完善实验内容、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三个方面入手:(1)在实验内容方面,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增加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及新材料应用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框架及其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背景的认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实验的兴趣和动力。(2)在电子课件方面,通过制作动画、拍摄视频等,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使学生对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3)进行实验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通过实验网络课程,可完成实验原理预习、操作步骤预习、实验重点与难点、思考问题、在线讨论、辅导答疑和文献资源下载等几方面内容。通过实验网络课程的开设,学生对实验的自学、预习、复习和总结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而变得轻松灵活,为真正的动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在电子、信息、生物、环境等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进步,都依赖于材料的改进和新材料的研发。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不再单单是为了增强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相结合,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而实验仿真和立体化实验教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28-129.

[2]李敏.《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39-41.

[3]宋晓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09-110.

[4]马晶,张永明,曹大力.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学习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2,(1):56,69.

[5]杨为中,周大利,尹光福,姚亚东,苟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0,33(5):38-40.

[6]李亮亮,赵玉珍,李正操,林元华,潘伟,闻星火.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5-8.

[7]王志伟,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9(5):162-163.

创业基础论文篇(7)

简介

“生态系统”是由Roy Clapham在1930年提出的,是指在一个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英国生态学家Arthur Tansley将它描述为建立在生物群落(一组生物)及其生境(他们的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生态系统可以或大或小,相互依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早期的商业生态系统思想是描述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他阐述了汽车的各种必要的商品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如道路,加油站以及零部件制造商,轮胎制造商和底盘制造商等。商业生态系统被看作是机构相互依赖的生态网络,对于企业的合作,改进他们的商品和服务,他们必须调整他们的观点以和他们的生态环境相互支持。

最近,创业生态系统正备受关注,主要是在地区寻求发展和扩大在特定领域内创业的政策区域。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确定了其几个主要部分:市场,文化,教育和培训,管理框架和基础设施,资金和金融,人力资本。

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是作为一种方式来思考高等教育系统在其环境中的功能。教育生态系统里的个人,团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最近,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变、工具、规模、互动等其他方面是大家辩论和讨论的主题。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U-BEE)

创业生态系统的想法正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方案。大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和方法来发展创业地区。创业生态系统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创新演变拓展的。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多个层次的个体(学生,教师,职员,医生和管理人员),小组(教师,学生),团体(孵化器),活动和社区利益相关方(政府,政策制定者,产业,资助者)。U-BEE的中心是内部创业活动,围绕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活动进行。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集中于跨校园或学校的创业活动,部门直接与创业活动连接。内部创业活动嵌套在社区和学校内,包括课程和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我们采用基础设施,利益相关者,资源三个维度来描述学校或大学的内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参见图1)。

课程由学科、项目组成。课程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有特定的学习目标,主题和等级标准。涉及到课程应使用哪些材料、案例、练习的选择、教学方法、概念和传递机制。这与学校对创业课程的定义是联系在一起的,理论课的作用,学科的整合都是创业课程要决策的。

创业合作课程,这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非学历活动。包括但并不仅限于课程,生活经验,车间,演讲,论坛,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和其他项目。

创业研究,这包括理论和在应用广泛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标是,在创业领域内以多种方式、方法和情景支持或不支持一个假设的真理。应用研究使用一个研究团体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特定目的,往往是一个特定的客户端(家庭,企业家,投资人等),以证明或一个假设的事实,包括:研究重点,教师激励和奖励,资金支持,数据的访问,宣传研究结果等。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Dimensions)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主要包括利益相关者、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四方面:

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创业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的参与者(比如,教师,员工,领导与管理者,学生,家长,校友,提供服务者,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工作人员,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合作者)。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他们承担何种角色,互动关系,由他们的角色和所从属的学校决定。了解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人脉和动机对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资源包括资金,技术,硬件设施,社会资本,合作组织,能力,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技能。相比其他学校,资源可以是通用品或商品,它们是独特的,很难复制。例如,纳米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产生显著的基础研究,并产生新的合资企业就可能是一个独特的,难以复制的资源。金融资源具有长期性(例如,捐赠,赞助或政府合同),可能也是很难复制的能力。智力知识也是创业竞赛中独特的能力资源。

基础设施通常被认为是硬件校园(建筑物,设备),包括技术或数字环境(互联网,通信平台),这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还包括信息,营销,品牌和学校定位的分销渠道。网络的结构(技术)和个人社会(正式和非正式),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些网络经常或不经常使用,紧密还是松散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和知识传播,及校园创业生态系统的凝聚力。

文化是一种象征,包括规范、价值观和学校的传统。文化是无形资产,是学校指导工作的核心价值。它关系到学校的使命,和创业的定义。例如,社区学院首先致力于为成长中的小企业”,那么它遵循的创业定义是扎根于小企业的创立和自营就业,课程将集中在创设和发展小型自我管理公司。文化影响着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化可以使创业生态系统的期望与校园环境一致。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发展考量

创建或扩大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对其内部四个纬度进行评估。创业教育者和管理者,在评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时也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考虑。

利益相关者:大学校园创业由谁来“做”?谁是参与创业的人?教师?学生?还是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他们创业活动的相互作用要达到何种程度?

资源:校园内部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课程整合在校园内要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任务一致性要达到何种程度?

基础设施:创业是否要融入校园生态系统的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有平台来支持创业课程、合作课程和研究吗?有基础设施致力于创业活动吗?

创业基础论文篇(8)

我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本科教育已近20年历史,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格,人才培养质量高,深受社会的广泛好评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我校艺术专业学生在、省级各类展演活动中荣获金、银、铜奖等各种奖项600 余项。2008年我校学生吴娟参加的“土苗兄妹组合”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09年以我校21名学生演出为主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10年我校学生受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2011年11月,我校师生创编的大型歌舞诗《我从清江来》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2011年到2014年,我校学生连续四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成功地展示了我校学生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2013年10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健身舞蹈大赛上,我校40名舞蹈专业学生表演的《恩施土家健身摆手舞》获全国原创健身舞蹈大赛一等奖和特别贡献奖;2013年11月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的全国民族院校《中华情、民族魂》大学生文艺汇演中,我校选送的舞蹈《呔嘎嘎》获得节目奖,女声小组唱《土家迎客歌》获得优秀节目奖;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上,舞蹈学专业师生编导、表演的作品《土苗情》、《毛古斯》获得一等奖,音乐学专业师生编导、表演的作品《柑子树》获得一等奖,合唱《郎在高坡》获得二等奖。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注重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拥有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省级重点示范中心、民族文艺创作与传播省级大学生创新基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以及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为传媒学子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注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丰硕,仅2014年,学生就在多个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传媒学子有20余部作品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2014年传媒专业学生拍摄的纪录片《春花上学》获得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特等奖;201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原创的微电影《女儿会》、《边缘》、《看不见的你》、《逐爱》等频频搬上荧屏。

一、招生专业(7个):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绘画

二、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公办、二本

三、上级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

四、学校招生网址:zsxx.hbmy.edu.cn

五、学制:四年

六、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计划数

学费标准(元/年)

招 生 省 份

广播电视编导

130305

120

10350

面向湖北、湖南、山东、河北、河南、重庆、四川招生,认可各省统考(联考、同类批次学校专业合格线)成绩,不另组织校考。

音乐学

130202

90

9000

舞蹈学

130205

80

9000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50

10350

环境设计

130503

50

10350

美术学

130401

40

9000

绘画

130402

30

10350

备注:

1、各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招办确认公布的计划为准;

2、各专业学费标准按2015年湖北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七、录取原则及入学资格审查

1、艺术类专业均为文理兼收,不限制考生民族成份,不限制男女生比例。

2、考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且文化成绩须达到所在省(市)划定的艺术类普通本科批次资格线;专业成绩须达到各省统考合格线(没有统考的省份,认可同类批次学校的专业合格线)。

3、对专业和文化成绩双上线的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并参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依次择优录取。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

音乐学、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按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折合后的综合分排名,其中高考文化成绩占40%,专业统考成绩占60%,综合分相同以专业分高的优先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折合后的综合分排名,其中高考文化成绩占80%,专业统考成绩占20%,综合分相同以专业分高的优先录取。

舞蹈学专业:按专业统考成绩排名,专业成绩相同以文化分数高的优先录取。

4、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学习。

5、入学资格审查:学校在新生入校三个月内进行学生入学资格审查,凡考试有舞弊行为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依据国家招生工作相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校 址: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 邮编:445000

电 话:(0718)8439097 8438300 18986868255 18986868256【学校招生办公室】(0718)8439806 【艺术学院】(0718)8438185 【文学与传媒学院】

传 真:(0718)8439097 网 址:zsxx.hbmy.edu.cn

邮 箱:hbmyzsxx@163.com QQ答疑:1592916840

八、专业介绍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需要,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较深的文学修养、较强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制作等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主要学习广播电视艺术、文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观察、理解、概括、创编能力。

3、主要课程: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二)音乐学

1、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小、幼儿学校及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等从事音乐教育教学、音乐表演与研究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下设音乐教师教育、艺术幼儿教育、音乐表演三个专业限选方向。

2、基本规格要求:系统学习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有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主要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艺术概论、多声部音乐分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软件基础、钢琴即兴伴奏、基础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舞蹈基训。

(三)舞蹈学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舞蹈专业人才的需要,掌握舞蹈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高思想、文化、专业以及舞蹈教学、编导、表演和理论研究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党政、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团体从事教学、编导、表演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舞蹈专业知识,得到舞蹈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从事舞蹈教育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舞蹈教育研究能力。

3、主要课程: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欣赏、中外舞蹈史、音乐作品赏析与视唱练耳、艺术概论、舞蹈音乐编辑、芭蕾舞基本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基本训练、舞蹈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四)美术学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科研水平的美术工作者,能在学校、社会文化团体、艺术品公司等部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美术创作与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美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能胜任学校美术和社会美术的教学、美术创作、应用性美术等工作,具有从事美术教育教学、艺术创作与实践以及应用性美术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人文和科学精神,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文化、艺术视野广阔;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对美术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并能自主获取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构成基础、摄影基础、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中国民间美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陶艺基础、影像基础等。

(五)视觉传达设计

1、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艺术人文修养和创新发展素质潜力,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设计教育相关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创意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在综合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已确定的专业知识外,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使设计具有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广阔的事业和交流能力。在专业能力结构方面,注重创意、美学、技术表现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意能力、创意解说能力、文字表达功底和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包装造型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方向。

3、主要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美学、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图案、图形创意、文字设计、版式设计、包装材料与工艺、展示与陈设、网页设计、标志设计、品牌设计、数字插画艺术等。

(六)环境设计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学校、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有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室内外环境设计能力,掌握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清晰表达设计思想,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能力,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

3、主要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建筑设计史、建筑设计方法学、设计素描、水彩风景写生、环境艺术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思维与创意、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建筑制图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手绘效果图、室内空间设计、装饰材料与构造、电脑效果图3DMAX 、庭院景观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施工图编制、消费心理学、设计管理、专业论文写作等。

(七)绘画

创业基础论文篇(9)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当勇敢面对新世纪和知识经济的新挑战,慎重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努力采取和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进行产学研结合、实施高等教育国家化、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理论型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院校,则“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其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出跟传统本科教育的差异。

2.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应用型特色。从提高生产的效益和工艺水平上讲,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更为显著。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我们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我们更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我们更要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应用型创新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

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创新”特征。在明确了本校、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规格之后,设计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培养方案就成为实现培养目标业务规格的关键,而构建逻辑性强、相对完整的培养体系则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和探索,构建起能敏锐地反映社会需求,重基础理论、重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两重两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起重基础理论、重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两重两强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的切入点首先应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真正能够反应本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特色。要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出发,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建立以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1.重基础理论。重视基础理论教育,保证基础课程设置,不可轻视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学,要按应用型创新人才发展需求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需要,合理设置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基础课学分比例占总学分的55%-65%,搭建扎实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平台,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加大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纯粹的研究人才主要掌握系统科学知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研发能力,要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发展后劲,须具备较为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理论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

2.重创新精神。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充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建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比较完整的实践体系,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减少课内授课学时,增加课外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研究型、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实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设立创新实验室,扩大实验室开放,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对学生课外科技成果奖励学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必须到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获取必备的感性知识和生产企业改革创新思路。回校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要写出一定的创新意义论文,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必要的综合评分给出等级。通过后可以获得相应的隐性环节奖励学分。

转贴于

3.强实践技能。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在40周左右。前提是在掌握应有的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并不是指强化熟练程度,而是指强化掌握的必备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在此加强硬件建设,加大实验设备投入,提高实验室开放率,保证实验开出率。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实效,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外语等手段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需要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制作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质、获得技能;可以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等。

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实验(实践)技术系列、专业实验(实践)技术系列和模块实验(实践)技术系列等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技能的综合训练,体现设计性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又体现统一实验课的阶段要求;要突出各阶段的能力培养重点,形成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实验课程性质的设定上,可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点设定为必修实验(实践),对于技能延伸性实验(实践)或次技能点实验(实践)设为选做实验(实践),供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以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以基础性与先进性、综合性相结合为原则,筛除部分传统课程体系内的验证性经典实验,更改、串连成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方法,解答、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培养。

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这对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4.强综合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即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应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材、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在此方面应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小型化,少学分、多课程,便于学生选修。学科基础课程按专业大类、宽口径原则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成选择性模块,拓宽学生专业面。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步提高。

总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最为关键的要改变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营造突出个性发展、崇尚实践创新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构建新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J].江苏高教,2004,(2).

[2]曹中一,刘舜尧.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3]邹晓燕.论创造性人才的独立性人格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创业基础论文篇(10)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重点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卓越医师”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学习方式由被动向自主学习转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建立双导师制度,安排专职班主任,严格实行退出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卓越医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持续不断的过程。从孩提时代就应实行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每个阶段培养内容及方法是不同的,要进行有计划分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是在“卓越医师”培养目标指导下,以医学方法学各课程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建立稳定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教学结构框架突出教学模式从医学方法学课程上把握整体及内部之间关系和功能;教学活动程序突出医学方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可操作及有序性。

一、“卓越?t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专业培养方案具体要求

1.素质要求。“卓越医师”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生学习的观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以及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2.知识要求。“卓越医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

3.技能要求。“卓越医师”应具有初步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卓越医师”培养办学思路是高起点及厚基础和强能力指导下,安排“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见下页表1)。

三、“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等医学院校要做好六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内容

1.“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卓越医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卓越医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协同,推进高等医学院校间,高等医学院校与政府、社会间协同,推进医学方法学学科与临床医学专业间协同,“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结构调整与多样合作及交叉培养新机制。

3.“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重点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和共享,广泛搭建教学医院实习实训平台,组织“卓越医师”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4.“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个性化教学管理制度,遵循国家政策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5.“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配备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展专业培训。

6.“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院校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全方位及多方面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卓越医师”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加强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四、“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常用教学模式

医学方法学课程“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是在高起点及厚基础和强能力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依据培养目标采用各种类型教学活动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

“卓越医师”培养办学思路,是高起点及厚基础和强能力指导下,“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医学方法学课程常用教学模式(见表2)。

创业基础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引言

从卡耐基梅隆大学1998年首开电子商务学院[1], 次年设立硕士专业算起, 电子商务专业高等教育至今已有近18年的历史。在这18年里,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电子商务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完成了2015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其中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立,已经从2005年的275所高校扩展到近千所,其中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开设也已经近三百所高校。电子商务教育规模的壮大,为电子商务行业不断输出电商人才。

然而,就在全国范围内各大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在逐步扩大的同时,高校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并不乐观。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就业率不高的现象,即所谓的“人才泡沫”。但和很多本科院校相比,一些专职院校、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却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电子商务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趋势下,是什么导致了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学生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渐行渐远,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

很多文献从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现总结如下:从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从师资结构方面来说,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经验不成熟;从教学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来说,电子商务是集多门学科于一w的交叉学科,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的有机整合,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从教学方式角度来看,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未能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滞后等[2]。以上种种原因,或多或少的制约着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当今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三创”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

1.“三创”教育

“三创”即创新、创意、创业的简称。创新、创意、创业单个词面上存在一定区别,即“创”的程度不同。“创意”通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认知,从无到有的生产或者提出一个理论,强调的是原创性;“创新”是在现有的知识和理论上,有所突破,是对现有事物的扬弃和改进,强调的是再创性;“创业”是指将现有的理论和成果付诸实践,或将创造、创新出来的理论或者事物变成现实,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强调的是转化性。

电子商务是一个充满“三创”精神的行业,是不断在前进的行业,电子商务专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跟上电商的步伐。因此,要积极的在电子商务教育中引入“三创”元素,让“三创”精神与教育相结合,加大对大学生三创教育的重视,努力探索出“三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2.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是以开展“三创”教育、培养电子商务“三创”人才为宗旨,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电子商务品牌专业为目的,积极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三创”实践教学为根本,以校企协同培养为助力、以实践孵化基地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4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其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并制定总体目标为: “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向总目标看齐,积极执行国发办文件中拟定的任务和措施,结合高校电商专业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并构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电子商务“三创”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分析,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要求,认真梳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及各个环节,形成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教育与“三创”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良好电子商务高端知识技能为宗旨,以理论、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实验室建设为根基,以省内、省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驱动,以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优秀项目孵化为拉动,深入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实训性实践教学,重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系统化理论知识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的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全校任选课五个模块组成。课程安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阶段,搭建通识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平台,按学科类别打通基础课程,扎实学科基础教育,为学生今后进行专业方向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学习阶段,按“精专业、多方向”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压缩专业主干课数量,精选专业课内容,在完成专业主干课模块学习之后,灵活设置专业限选课程模块,实现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课的专业方向分流。第三阶段为能力拓展阶段,以专业实践课和企业实习实训为主,侧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

2.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施“三创”实践教学模式

“三创”实践教学体系是电子商务专业着力建设的教学体系,其课程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其三个阶段与理论教学同时展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种实践。通过基础实践,使学生提高认知社会、认识专业、团队合作的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专业实践,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以实验室建设为根基,为“三创”实践教学模式保驾护航

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专业理论实践和知识开发拓展的重任,给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环境和创新实践的场所,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大学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平台评价的重要标志[5]。因此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完善的力度,方可为“三创”实践教学模式保驾护航。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校内实训是学生的所学专业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相结合的初步体验。因此组建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搭建校内实训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案例教学,同时,通过实训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校外实训及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5.校企深度合作助力“三创”实践教学

为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电商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积极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基地,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平台,成为电商专业“三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锻炼学生网络技术、商务运营、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的深度融合与应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最大程度的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最终实现“毕业即成品”的目标。

6.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孵化学生优秀项目

“三创”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意、创业为前提,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大赛。目前,全国电子商务类竞赛中,影响力比较强的主要有“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以及全国“互联网+”大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相关比赛,积累参赛经验,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策划与创新创意的能力。

为响应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号召,积极培养“三创”实践型人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对在大赛中获奖或优秀的项目进行孵化。

五、结语

通过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即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对“三创”教育以及“三创”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构建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教育与“三创”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以理论、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实验室建设为根基,以校企深度合作基地建设为助力,以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优秀项目孵化为拉动,深入开展“三创”实践实践教学,构建电子商务专业 “三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琪,张利,彭丽芳.多样化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经济管理,2007,29(14):58-63.

[2]谷瑞军.电子商务专业-三创-实践教学培养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4]桂学文,蔡青.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思考-以四所普通高校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