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职业调研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1 18:12:21

职业调研报告

职业调研报告篇(1)

调研组由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参加。调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调研组召开专题讨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研重点,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调研组还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二是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实情。召开了区教育局、劳动保障局、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走访了区属的职业高级中学和董恒甫职校、市属的市工业技术学校,实地视察了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并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调研组还深入虹梅社区,听取社区学校开展职后教育的情况汇报,参观了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的迈兹信管理咨询公司。三是专题研讨,认真总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据统计,共有50人(次)代表参加了上述各项活动。

二、对我区职业教育的基本评价

调研组认为区职教资源较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中职、初职分层,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格局。在探索区属向区域转变、学历与技能并重、专业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教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力发展职教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十分重视本区的职教发展,将职教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探索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促进职教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在职教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加。以两所区属职校为例,年的职校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年1.96倍和2.87倍。增加对区属职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明显地改善了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做好职校公共课程教研活动属地化工作,为区域职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供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以及生师比都逐年上升。以区属两所学校生师比为例,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由年的20.4:1上升到年的14.1:1。

(三)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办学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我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职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建立了区属职校的实训基地,凸显职教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机制,把原本面向区属教师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励范围扩大,向区域内的各类职校开放。还为区域内所有职校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职校学生和在职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三、职教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在肯定区政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职校生源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部分职校生源逐年下降、职教招生整体形势严峻,是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体制导向没有根本转变,向职教倾斜引导的力度不明显;二是职教未被全社会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三是中职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报考职校。

2、师资相对滞后,不适应职教发展的要求。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与职教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行业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企业以泄露商业机密等为借口,不愿接收职校教师来实训,致使教师培养渠道短缺。

3、校企合作不畅,职校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区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校企分家,职教远离行业、产业的现象,造成职校缺乏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认识和研究,学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双元制”、“订单式培养”、“企业集团办学”等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此外,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准入制度,一些用人单位或因为要降低用工成本而录用未经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擅自提高用工门槛,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等等,致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二次就业率低,影响了职校生的职后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区域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区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属学校仅2所,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区域学校18所。由于这些职校体制、隶属关系和分布行业的不同,致使区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分割管理和缺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等弊端。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利于我区职教的协调健康发展。

5、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

近几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出台的相关条例、法规虽然不少,但缺乏适应本市的实施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比如职教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第二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操作细则,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因此执行不力,影响了职教的发展。

四、促进本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调研组认为,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区级人民政府所能彻底解决,但区政府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站在加快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按照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要求,切实实现好“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本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要加大对职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重视职教的环境氛围。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职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职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树立典范,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从而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职教发展基础。

要形成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职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等接纳职校教师实训。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强制准入和鼓励准入的就业资格监管机制,来规范用工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就业准入制度要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之间起导向作用,提高办学积极性,为职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要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

职业调研报告篇(2)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通过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调研发现,高校是否积极作为则是一个根本原因。在当前,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需要高校承担其应有的责任,积极努力作为。树立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业务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是各高校履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之责的四大根本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积极做好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职业规划能力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状况如何、成因何在、怎样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四川六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研,客观把握了其基本现状,简要分析了高校之因,为高校履责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现实状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

虽然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本人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但是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则在于高校。就目前情况来看,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强的高校之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不强。在我们所调研的六所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体现在校领导的口头、总结报告的纸上、教师的讲稿中,“重形式,轻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则是投入不足、师资不强、模式单一、方法简单。

(二)高校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缺乏。在所调查的六所学校中,个性化的辅导比较欠缺,其成因之一就是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高校专门从事生涯辅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很少,从事职业生涯辅导的人员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临时担任,或者是学生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系统地进行涯规划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因此,不能很好地向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服务。

(三)高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操作模式欠缺。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不科学,缺乏针对性。不仅如此,由于各高校还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面向市场、内外结合、整体联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还未形成,因此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操作方式基本上都以课堂教学和大班讲座为主,而以个别咨询为辅。

职业调研报告篇(3)

本次调查研究选择了性别、年龄、政治面目和职务等四个属量作为分析的相关变量,以青年职工对职业道德看法中相关性最强的6道问卷题为目标变量。从整理分析结果看,不同政治面目和性别的青年对各类观点看法的差异性较小,而不同职务和年龄的青年职工对各类观点看法的差异较大。6道问题的具体分析结果是:

1、对“同事之间不和,工作上拒绝合作可以理解”的态度

行政干部和工人更认同合作的重要性:26—30岁的青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更认为个人恩怨不应该引入到工作中;党员相对于群众更注重工作的协调配合问题;男同志比女同志更重视合作问题。

2、对“如果没有奖金,任何情况下都不愿加班”的态度

行政干部奉献精神较强;女同志比男同志更祟尚奉献精神;30岁以下的青年反对拜金主义的较多。

3、对“只要完成本职工作,不必太在意出勤率”的态度

政工干部最重视出满勤,干满点;专业技术干部更重视工作效率;30岁以下青年多认同此说法;女同志相比男同志不太在意出勤率。

4、对“同事工作都不积极,自己愿意随大流”的态度

行政干部和工人对工作的责任感较强,30岁以下的青年更不同意以上说法;党员比一般群众工作责任心强;男同志相比女同志更不同意以上说法。

5、对“坑蒙拐骗现象是市场经济引发的”的态度

行政干部和工人相对于其他职务人员更不同意以上说法;30岁以下的青年更不同意这一观点;男同志相比女问志更不认同此说法;党员相对于群众更不同意以上观点。

6、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的态度

30岁以下青年更希望公平竞争;技术干部和工人更希望公平竞争;党员更不认同此观点。

从6道题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30岁以下青年中的行政干部和党员对职业道德重视程度较高,但部分青年的职业道德观念存在滑坡倾向。

二、职业道德有所滑坡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1、职业道德有所滑坡的主要表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道德建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权力部门的青年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冷、硬、顶、推、托、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好处乱办事等不正之风以及衙门作风。

(2)价值趋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怪不怪,特别是有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6%)表示个人拿多少饯、干多少事,且有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47%)选择“只要赚钱,可以不讲原则和手段”,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哪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社会道德心里失衡。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自己是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还谈什么职业道德。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2、导致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

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既有体制转换过程中道德规范尚未成型带来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乱和道德信义动摇而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对利益关系的重组不能正确看待,导致了人民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改革开放使原有道德观受到冲击,而新的道德观还未完全形成,但这时产生出许多反传统的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条,如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的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在错误的义利观引导下,过去一些受到批判的人生观、道德观死灰复燃,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把本来只是经济领域应用的原则,如等价交换,扩大到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不清,表现在职业道德观念上,就出现了重金钱、轻义利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导致思想道德的沦落。

(2)对权力异化滋生的各种腐败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由于少数腐败分子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败坏了社会风气。极少数人在道德言行上搞两面派,在政治道德上搞实用主义,国家政策和中央指示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变通。一些单位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被削弱,吹牛拍马抬头,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致使有些人丧失信念,意志衰退,忘了党的宗旨。作风上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涣散人心的思想,离间了党群关系,也必然导致思想道德的滑坡。

(3)宣传舆论缺乏明确定位的正确导向,也是引起人们职业道德思想混乱的外部原因。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政策,然而,少数人都认为致富就可以不择手段。一些所谓的改革能人尽管道德品质恶劣、政治素质很低、生活作风腐败,只因为碰机遇、钻政策空子有了一点“成就”便受到各方面层层保护,舆论不加分析地大肄吹捧,给公众树立一个只要能捞钱,其他都是小结,不值得计较的形象。对炒股、炒房地产、炒明星的投机者取得的利益,媒体过度渲染,造成了部分人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衡心理,于是表现在职业道德上,产生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能赚钱,管他是投机还是冒险,捞了钱就是硬本事,管他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失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这一手一直抓得紧、抓得多;但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抓得不实,加上舆论一度出现某些误导,高素质、低收入之间的反差,也构成了对讲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人的一种讽刺。对于这些不正常现象没有能及时澄清和纠正,导致在职业道德实践中,见利忘义,将社会主义的道德忘得一干二净。

三、青年职工职业道 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杂件下,加强青年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形成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1、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年思想道德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是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的现象是格格不入的。二是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执法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秉公执法。三是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可行性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

2、抓好青年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

—是要使青年干部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处理各项事务。二是要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严格干部考核制度。对那些丧失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和触犯党纪政纪的人,要从严处理、赏罚分明,确保党政干部的纯治性。三是树立公仆意识,自觉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要自觉地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凡事依法而行,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违法行政行为。

3、抓好青年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职能监督的作用;二是执法人员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否将合党的宗旨,是否有利于市场经济建设,并自觉积极地开展思想斗争,不断使思想“淬火”,养就一身浩然正气;三是要弘扬正气,惩治邪恶,对那些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秉公执法人员要给予要给予表彰、奖励和大力宣传;对执法违法人员要严惩不贷。

4、抓好青年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是各级领导要切实把青年职业道德摆上重要的议事办事日程;二是有关部门要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体目标和分项目标;三是在目标管理和考核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奖励办法,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做到项项有目标、层层有管理、事事有人抓,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职业调研报告篇(4)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 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xx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 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 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 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xx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居领先地位,选为**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部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 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 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 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xx)。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xx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职业调研报告篇(5)

一、贯彻《职教法》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1、广泛宣传《职教法》,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自*年颁布施行《职教法》以来,市政府和教育、劳动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如:将《职教法》列入“三五”、“四五”普法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职教法》;结合每年“12.4”法制宣传日,在公共场所开展《职教法》宣传咨询活动;教育、劳动等部门分别举办《职教法》法律知识讲座,培训职教工作人员。各职业学校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演讲会、图片展、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职教法》。针对中专学校一度生源不足的状况,市政府还决定从20*年起,每年4月为“职业教育宣传月”,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深入全市城乡,宣传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和招生工作,逐步扭转了职校招生被动的局面。

2、制定政策措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就业前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已开设培训专业50多项,有3万多城乡青年参加了劳动预备培训。二是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对中专学校毕业生,在发给学历证书的同时,经劳动、教育部门认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从20*年起,市政府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按比例列出专款,用于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初步调整了中职学校布局。各县市自*年以来,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到去年底都实现了创建省“512工程”(用5年时间,各县市办好1所规模在*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合格学校的目标,其中5个县市职校成为省重点职高。经市政府同意,市商业技工学校于*年12月迁入十堰城区,更名为十堰电子科技学校。经过几年努力,该校已从一所文科类技校发展为理工类省重点中专。今年以来,市政府在实施十堰电大、教院与柳林中学,市体校与市二中资源配置的同时,组织专班,对城区职教和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了调查,准备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到20*年底,全市共有职业中专21所,比*年减少9所;在校学生17397人,比*年增长16%,技工学校6所,比*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5788人,比*年增长1.3倍。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近几年来,市教育局和各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职教法》和《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了中职学校办学档次。今年4月,市计算机学校、财贸信息技术学校、工业科技学校、郧阳科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新调整的首批部级重点中专;市电子科技学校、应用科技学校等7所学校为省级重点中专;市工业科技学校的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各中职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与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式”教育,多数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市直各中职学校连续4年开展“中职招生千里行”活动,面向广大初中毕业生,宣传中职学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报考条件、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情况,提高了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20*年,全市中专招生1*48人,比*年增长1.16倍;技校招生5788人,比*年增长1.31倍。

4、开展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源。郧西、郧县在贯彻《职教法》中,围绕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打工经济”,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如郧西县统一编写了建筑、电子电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四类教材。今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民2.3万人,培训初二后分流学生8900人。市华阳拨叉公司重视职工教育培训,机构、场地、教材、师资、经费落实,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仅上半年,该公司申报不同技术职称资格考试或技能鉴定考试的168人,占职工总数的15.2%。全市劳动系统组建就业训练中心11所,再就业培训中心9所。去年以来,依托各地劳动力市场和乡镇劳动管理所,培训农民15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99万人次。近年来,以举办短期培训为主的民办培训机构发展较快,经过批准的全市已有38家,已累计培训2万人,实现就业率8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20*年,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别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我市只开了一个电视电话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今年6月,国务院又在*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而我市至今职教工作会议尚未召开,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未出台。国家要求中职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而我市今年安排中职招8000人,普通高中招2*人,二者比为1:2.75,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市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市属高校,因办学条件较差,去年被上级教育部门“黄牌”警告。对此,市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使该校的前景令人堪忧。

2、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的规定、政策不尽落实。调查中普遍反映,市直12所职业中专虽然绝大多数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拨款标准核定的时间早、基数低,没有体现“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和“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的要求,多数学校教师工资未能按时足额发放,去年国家增资调标部分没有兑现,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教师山区津贴、信息资料费不能落实。多年来,职业学校建设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仅市直12所学校就负债4194.55万元,校均349.54万元。市内校企联合办学不够,多数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匮乏,实习场地和设备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滞后,许多地方培训网络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地不落实。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中职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进展缓慢。市直12所中职学校除1所在丹江口市外,其余的都在夏家店至顾家岗一带。这些学校分属7个主管部门,经费分别对应市财政局5个科室,开设48个专业(含重复),校均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2585万元、占地面积79.9亩,在校学生1116人。随着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市直中职学校资源分散、规模过小、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市政府的重视,安排过多次调查,但资源整合工作总体进展缓慢。

4、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条件较差,政府扶持引导不够。我市民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多数培训机构都是租用房屋,教学、食宿十分拥挤,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学生没有活动场地。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民办职业教育扶持引导、规范管理、提供服务不够。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市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贯彻《职教法》和国务院、省政府的《决定》,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教育、劳动等部门的职责,逐步建立完善在市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抓紧制定、出台我市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积极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大力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职业调研报告篇(6)

一、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增强扶持企业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县部分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与税收休戚相关,地税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理应坚定不移地实施“经济兴税”战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把扶持企业发展、稳定经济税源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紧抓实。为此,县地税局制定实施了《中共__县地方税务局党组关于转变思想作风扶持企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全县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扶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开展税收工作中,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依法治税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妥善解决征纳关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促进企业发展为要务,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积极履行职责,全面落实政策,优化税收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__“百强县”建设步伐做出新贡献。

二、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全力做好扶持企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牢固树立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的“三服务”理念,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示精神,立足部门职能,加强调查研究,优化税收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落实好四方面服务措施。

(一)做好政策服务。一方面,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对现行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汇总,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6个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地方税种,明确30余项税收优惠政策,一一发放到全县各企业及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税收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及扶持企业发展的措施,使广大纳税人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结合20__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举办面向企业财务、办税人员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班,引导企业依法纳税,避免因不了解相关税收政策带来经济损失。结合当前正在开展地方税收“八项清查”活动,认真抓好税收减免政策执行情况的清查。另一方面,加强经济税收分析研究。对中央、省、市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投资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进行专题研究,调查分析经济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二)做好执法服务。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考核定期通报制度,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严格税务稽查和专项检查审批程序,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提高办案质效,减轻企业负担。认真受理听证、复议、诉讼等涉税事宜,确保公平、公正执法,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严格落实查前预告、查中辅导、查后约谈等人性化执法制度,稽查人员在对企业实施税务稽查前,必须先下达检查预告通知书,给企业自查并纠正问题的机会,对企业自查出来的税款不作处罚;在检查过程中,加强涉税政策宣传与辅导,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理财能力;检查结束后,及时与企业进行约谈,就检查出的问题与企业充分交换意见,提出整改建议,做好帐务调整,避免涉税争议。

(三)做好管理服务。积极推进税务行政审批改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程序和手续。全面推行互联网报税、双委托报税等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将具备条件的纳税人全部纳入电子报税范围,力争20__年电子报税率达到98%以上,方便纳税人,节约办税成本。建立纳税服务联系点和纳税服务质效回访制度,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要分别确定联系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与具体需求,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通过问卷调查、行风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主动征求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对改进税收工作的意见建议,征求帮助企业发展的良计妙策,形成税企共渡难关、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做好办税服务。一是优化办税服务流程。进一步整合县局及各分局办税服务厅工作职能和业务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纳税人可在办税服务一次办理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所有涉税事宜。二是严格落实各项服务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规定,在服务标准、文明用语、办理时限等方面严格要求,对外公布,接受纳税人监督。相关涉税事宜办理时限为:税务登记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免费受理;申报纳税每个税种不超过5分钟;领购发票不超过10分钟。三是实施各种人性化服务。开通“12366”服务热线,以便于广大纳税人涉税咨询和投诉举报;定期开展纳税提醒、纳税辅导、网送税法等服务活动,运用书面、电话、短信、网络、上门等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务实、便捷、高效的涉税服务,避免企业因逾期申报或不了解税法规定而受到处罚。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扶持措施收到实效

职业调研报告篇(7)

今年1月,上级组织部门共选聘2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我乡脚家箐村委会和狗街村委会,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其中,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专业人,专业人,两人均系汉族,平均年龄24.6岁。经过对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认真调本文研,现报告如下:

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生活情况

一是思想进取。他们摆正心态,树立为民思想,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他们决心打破干部群众“一帮文弱书生,什么也做不了”的疑虑,坚定“大学生到农村,将大有作为”的信念,把到村任职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渐地对村官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二是工作扎实。他们能遵守有关工作纪律,按照规定时间正常上班,有时还能根据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工作比较稳定。他们能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尊重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依托当地区位、气候等条件优势,结合自我专业能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真正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帮群众理思路、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工作中基本当好“六员”,即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员,当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员,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员。

三是生活正常。任职干部较好发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能力行节约,克制铺张浪费,从自己微薄的补贴经费中开支生活费用,做到不吃、拿、卡、要,有时还对困难群众进行扶持。

二、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调研报告篇(8)

公司对省外大沟、裕民、胜利、鑫都、内蒙五个党支部职工进行了思想状况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1 职工思想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职工对企业与领导班子执政是支持和拥护的,呈现出关心企业发展、正视行业形势、理性认识问题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焦点问题认知统一。多数职工能够理性地看待工资、保险等热点问题,能比较正确的对待各种工作和生活压力。如:省外工作地点偏远、劳动量大、工资发放不及时等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怨言,但大多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改善有美好的期望。②职工的价值观比较现实。大多数职工特别是矿属职工非常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大多数自招职工只对收入关注,对待遇问题相对了解的不够全面。调查表明,职工最担心的是岗位够不够稳定、工资发放及不及时等问题。③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较高。随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年轻职工比例越来越大,更多地转变为对个人综合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职工反映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①认为工资低,与矿以及其他企业开发外部项目部相比,差距过大。②认为地处偏远,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照顾家庭极为不便。③认为存在工资分配不公的现象,部分职工反映所在工区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副职太多。④少数职工认为工作氛围不够和谐,管理人员指手画脚,官僚作风严重,离职人员中没有反映此项问题。⑤认为业余活动过于贫乏,精神文明生活过于单调。

3 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焦点问题非常集中。与家庭分隔、工资收入增长过慢是焦点问题。绝大多数职工认为感到压力最大的焦点问题是家庭、收入、劳保待遇等问题,大部分矿属、整建制职工不愿意长期在外地工作,同时对自己工资收入增长不满意,这些是职工最不满意的问题。②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淡化倾向。个别职工甚至管理人员觉得管理层级过多,检查多、要求多、汇报材料多,部分职工不认同自己是企业主人,认为只要企业效益好,有工资,是不是主人并不重要。③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职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手机、网络上获取或者传递信息,增大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4 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的对策

根据调查情况,为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公司总支经过研究分析,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在岗在位在状态、尽心尽责尽全力、务实求实抓落实”的主题活动,通过秩序整顿、思想整顿、管理整顿,解决思想状态、工作作风、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确保活动成效,党总支面向广大职工开辟了热线电话,可随时进行咨询、汇报、检举,较好的保障了活动质量,截至目前,大沟党支部整顿问题23项,裕民党支部整顿问题21项,胜利党支部整顿问题11项,广联党支部12项,鑫都党支部22项,掀起了职工讲奉献、干部讲服务的热潮,各支部先后多项为民服务工程,与职工群众搭建了积极、有效的互动服务平台,截至11月份,同期人员流失率降低了10.58%。

在此基础上,总支部署了下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①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深化以“讲形势、讲责任、讲奉献,提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提”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帮助职工认清形势,释疑解惑;引导公司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广泛宣传职工群众走出去创业,引导职工走出去发挥作用,提升广大职工主人翁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②健全监督、管控、岗位轮换机制。统筹人员岗位安排,在内蒙、山西、公司三者之间进行不定期轮换,特别是青年职工,及时掌握青年职工生活状态,在公司岗位、外部岗位之间实施交叉互换,一方面扩展青工学习视野、一方面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针对反映内部分配不公、存在、个人发展上升通道不畅通等问题,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现场写实和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监控监管机制,科学控制工资比例,每月进行审核复查;帮助职工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根据特点构建发展规划图,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结合瘦身行动,确保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氛围。③密切工会组织和一线职工的联系。扎实推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面对面与职工交流,了解广大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努力维护职工队伍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④进一步做好帮困救助、改善职工民生工作。广泛开展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弱势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让广大职工工作更加体面、生活更有尊严。⑤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重视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建设职工教育基地、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示范基地和职工书屋示范点四大阵地,改善企业职工文体活动硬件设施。⑥进一步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以企业增产增效为目标,广泛开展以“创优质量、创低能耗、创新管理、创高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四创”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围绕降本增效、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课题,为企业渡过难关献计出力。

参考文献:

职业调研报告篇(9)

一、调研背景分析

1.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向着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日本对我国出口大幅上升,中国已成为日本发展最快的出口市场;日本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总理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2015年4月,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中日双方要继续开展各领域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认知。《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5年白皮书》会上,中国日本商会会长田中一绍在谈到未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走势时表示,自主席与日本安倍晋三首相会面以来,中日关系重新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2015年5月23日,日本3000人访华团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受到的高规格接见,这些都从心理上给在华日本企业以很大的信心。谈到日企对华走向的时候,指出,以中国为市场进行销售的内销型企业,依然积极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来还会继续增加投入,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此外,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为日语人才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2014 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近年来,跨境电商以令人瞩目的方式迅速发展。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 年海淘人群 1800 万,成交规模 1400 亿,从百亿级市场步入千亿。预计在 2018 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了人才的需求。

2.职业教育领域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的提出,为高职外语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3.本专业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务日语毕业生主要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文秘翻译、市场营销等服务性行业,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增长非常快,但是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对生产型服务业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满足人们生活层次提高的文化、教育、旅游、电信等将得到较快发展,电子商务、新型物流等将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格局将逐步从以工业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

4.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山东作为中国距离日本最近的省份,历史上山东与日本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和日本的交往日益频繁,1979年5月,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缔结了山东省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山东是农业大省,生产大量的粮食和丰富的蔬菜水果,日本作为岛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山东一直是日本重要的食品进口来源地。” 日本是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最早与山东进行贸易并投资的国家。目前日本在山东投资的企业有2000 多家,其中青岛就有 890 多家,这些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日本世界500强企业中,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丸红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三菱重工等跨国企业都在山东有投资项目。目前常住山东的日侨也达到了4000多人,其中青岛有3000多人 。2008年日本已成为山东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也是是引进日、韩投资最多的省份,累计利用日资50.81亿美元。据分析,今后10年内,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量将增加3倍,日语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2010年5月,在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坐拥区位、人才和基础设施三大优势的山东半岛,成为中日韩自贸区先行试验区的热门“人选”。

二、调研基本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为了更好地进行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特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以期通过摸清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和改进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服务。

1.调研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书面问卷、企业访谈、电话访谈、毕业生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手段,对潍坊、青岛等山东沿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展开了调查。

2.职业岗位

调研显示,我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国际贸易(28%)、文秘翻译(31%)和市场营销策划人员(19%)。

3.职业资格情况

当问及资格证书情况时,公司普遍认为资格证书不是很重要,但是基本的证书还是要有的,主要是:日语国际能力考试(JLPT)证书、国际商务日语等级考试(中级)证书。调查的8家企业中,62.5%的企业认为JLPT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的日语水平,75%的企业认为从事国际商务日语等级考试(中级)对从事外贸工作帮助很大。企业还要求应聘者具有基本办公文字表格处理、图片处理、电脑维护能力。

三、分析与建议

1.调研资料分析

(1)企业选择的日语人才类型

通过对调研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企业倾向选择的日语人才类型是,懂外贸的日语人才、懂营销的日语人才、懂文秘的日语人才、懂管理的日语人才、懂外贸+英语的日语人才,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类型依次是:83%的企业期望的是懂外贸的日语人才,67%的企业期望的是懂营销的日语人才,50%的企业期望的是懂文秘的日语人才。

(2)企业录用商务日语专业人才条件分析

针对相关企业招聘国际商务日语专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录用要求专业能力和素质条件选择最多的前五项是日语熟练,通过专业日语四级或国际能力二级,具备一定跨文化沟通能力;日语口语熟练;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外贸相关基础;具有一定相关专业工作经历。通用能力和素质条件最多的前五项是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沟通,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服务意识较强,有苦干奉献精神;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2.调研结论

(1)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者日语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我国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场的统计结果表明,复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日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进一步呈现出重实际操作、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2)教学方式方法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行业的熟悉度。除此之外,是否能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规则,是否懂得商务礼仪及商务谈判技巧等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张芬香,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2月下,第36期

职业调研报告篇(10)

创业不只为了挣钱

与XX年、XX年相比,XX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整体变化不大。此外,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为XX年的6.3%,创业意愿比去年翻番。在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潮影响下,大学生也受到这股洪流的影响,XX年毕业生的创业热潮开始兴起。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中,调查显示,27.4%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工作自由也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理由。理想、兴趣、财富、自由等,都凸显出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均获得2个工作机会

职业调研报告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69-04

为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类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深圳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企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中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深化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适合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本次共调研了26家企业,全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2家,私营企业24家,其资企业1家。按行业分有信息技术类公司、服务类企业、制造业等;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此次调查的安排是合理的,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1)调查法。走访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企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企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探讨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和模式。

(2)访谈法。组织网络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召开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广泛听取企业从业人员和毕业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检索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网络,了解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为本调研报告研究提供可资可鉴的经验。

(4)比较研究法。对学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网络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5)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行业现状。随着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表现旺盛。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30万家中小企业,目前只有47%的企业把业务接入互联网,并且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网上开设主页和电子邮件地址,网站的信息长期得不到更新,而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的企业则只有11.1%。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内重点企业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据一份针对国内50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虽有98.6%的企业已经接入互联网,83.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企业网上的应用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产品服务信息、企业新闻和收集客户信息等较低的层面。很明显,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离既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距离的背后,网络应用人才的普遍缺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2.发展前景。

(1)网络人才需求领域广泛,就业前景广阔。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单就以上需求来看,媒体、政府和企业上网工程现在从业人数为42.5万人,未来10年潜在人才需求在135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人才需求将不低于13.5万人。

(2)网络行业仍是热门行业。中华英才网最新的十大热门行业、职位排行榜中,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占据了前三甲。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硬件及IT服务行业表现突出,人才需求旺盛,无论其所职位数还是招聘总人数均高居各行业榜首。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情况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岗位主要集中如图1的几个方面。通过调研和分析,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和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需要一大批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管理人才。在对企业的问卷多项选择调查中:对学生专业技术的要求,选网络应用,占81%;选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占65%;选局域网的设置、布线,占58%。这说明了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岗位上,都需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企业需要中低端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员,从事网络工程施工及管理、网络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但并不代表中职生没有机会参与更高端的技术工作,在访谈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赵经理时,他建议中职生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自身培养、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引领,不断积累,仍然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网络技术高端人才。中职网络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岗位。

(2)企业需求情况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网络运用、网络建设及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以及网络编程等。该调研的结果对于我校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4.企业对中职教育的建议。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企业对我校中职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培养标准需改进。多年来,尽管我们不断强调专业与行业对接,班级与车间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但是一方面计算机发展速度太快,另一方面,教师和企业接触少,缺乏交流,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与生产的脱节。

(2)对中职生的能力培养的倾向性。图3的数据显示,企业看中应聘者的素质中,员工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排在前列。学习能力排第二位,可见学生的领悟能力,技能融会贯通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调研结果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现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考虑到专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扩展性,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调研结果的判断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强化专业综合技能,定位于面向一线的实际操作人员。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学分制的形式规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总的来说,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能够动态对应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发展走向。

3.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要单独考核,加强其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进行就业前适岗训练,从而达到加强综合技能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2]刘文平等.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8,(3).

[3]彭涛.高职人才质量标准的思考——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