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8 01:32:14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1)

2、利用青年教师公开课的形式研究“目标导引下的互助合作学习”。

首先我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报》刊载《目标导引破旧立新同伴合作高唱凯歌——xx省xx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目标导引下的同伴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纪实》文章,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全体语文老师共同探讨,认为我们要从目标导引和互助合作学习两方面进行课堂改革。其次各语文老师进行大胆尝试。再次通过“青年教师公开课”的形式,6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6节,评课6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研究目标的制定问题和目标如何导引问题、学生如何开展合作,如何开展有效合作问题。通过研究,目前语文老师对该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能够运用这种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了。

3、语文组还组织老师参加了人教社和邢台市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老师们明白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方法。

语文组还参加了邢台县组织的阅读培训会议,学习了先进的晨读经验和模式,对晨读有了新的认识,改进了晨读的方式。语文组还参加了邢台县“语文主题阅读”教研活动,了解主题阅读的实质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三位老师在参加完将军墓主题阅读研讨会之后进行了语文主题阅读公开课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

主要参加《初中生学习报》组织的雏凤杯作文竞赛。各语文老师通过初赛选拔,精选了50余篇作文参加省级比赛。

5、上好课外阅读课,尤其是引导学生要阅读名著。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2)

所谓对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过程支持,就是基于人文精神和柔性关切,准确把脉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立足其阅读素养培养,在阅读环境的优化、阅读动机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成果的展示、阅读水平的提升以及阅读评价的调整等几个要素上着力,从而改善他们的阅读生态,让他们过一种必备的幸福完整的阅读生活。下面围绕阅读过程要素,以笔者工作地区一所农村初中为例,谈谈阅读过程支持的策略。

一、明晰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理念

阅读过程支持一定是在阅读关怀背景下的,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着眼长远,明晰“拓宽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柔性人文关怀”的阅读支持理念,据此设计开展各项活动。在我们推进阅读关怀的各类项目中,除语文老师,也有部分非语文学科班主任参与,个别英语、数学学科的老师常常不能全程参与活动,恐怕也是与其对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理念理解上出现偏差有关。

二、确立阅读过程支持的主要原则

1.注重有效性 无论是动机的激发和延续,还是阅读环境的营造与改善,抑或是阅读的技术支持和阅读正向评价激励,都要瞄准有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只要有利于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更多孩子参与目标正向的阅读,丰富和发展自我就是有效的。对有效的理解上要防止有失偏颇,不能简单以考试论英雄,从而导致支持失去针对性实效性。在农村初中刚开始做阅读访谈的时候,每个班级请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推荐阅读能力强的四、五个学生参与访谈,尽管这些孩子课业成绩很好,但访谈中,我们也只发现一两个令我们眼前一亮的阅读案例。

第二次访谈时,我们请语文老师推荐他们认为课外阅读能力差,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就是更需要阅读关怀的孩子来访谈,结果许多精彩的阅读故事让我们老师为之动容。

两次访谈正说明了农村初中孩子的阅读生活有时候不能简单地与成绩划等号,阅读关怀的有效性也不能先入为主,以孩子成绩简单分类。还需要精准分类,有针对性的实施阅读支持才能做到有效!

2.体现人文性 要尊重、关怀学生的阅读生活和阅读体验,所有的阅读支持行为都不能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允许孩子幼稚的阅读体验。注重方式方法,引导得宜,一般除了褒奖和激励性的阅读引导外,还应尊重孩子的阅读隐私。

3.保障完整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即生活,因之语文老师要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行走方式,自己有多时空完整的阅读生活,才可以多时空随机实施对孩子的阅读支持。课堂教学可以,课后交流可以,家访可以,网络可以,相机而行,生活化一些。关注阅读全过程,涉及课外阅读全要素(动机、环境、技术、评价)。我们对这所农村初中的部分老师赠送书籍,推进老师阅读,同时要求所有参与阅读关怀的老师随机保持阅读全过程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比较好,数十个内蕴丰富的阅读叙事就是这样产生的。

三、构建阅读过程支持的基本模式

1.精准基础调查 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点对面,或者点对点地摸底调查,统计各层次类别学生基本阅读生活。这是阅读过程支持的前提,或者说是阅读精准“扶贫”的发端,只有设计好问卷,筹划好访谈方案,认真做好“田野调查”,才能基本摸清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生态,也才有资格介入初中生的阅读生活。我们在推进阅读活动的时候,对这所农村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关注了初中生阅读视野几个维度:

(1)阅读内容:一是经典阅读,这一类含课标和盐城市教科院推荐阅读名著与课外自主阅读名著,据统计,这一类占比在80%,且大都集中在课标规定的十几部作品;二是休闲性阅读,涉猎范围主要是《读者》《格言》这一类杂志,占比约15%;三是娱乐化阅读,主要是动漫类书籍和时下热点如玄幻穿越类、都市青春类作品,占比约5%。

(2)阅读载体:一是数字阅读,二是纸媒阅读,从随机选班统计看,有智能手机的孩子近20%(主要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使用),但各校管理规范严格,孩子接触数字阅读的机会并不多,主要还是纸媒阅读。

(3)阅读时空:一是课堂阅读(教材与拓展阅读选文材料),二是课外阅读,就调查情况看,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还是课堂任务阅读的延续,受老师布置的经典或者非经典阅读任务驱动。由于平时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生纯自主的课外阅读主要集中在周末或者假期,真正意义上自主的课外阅读人群占比不足20%。

(4)阅读来源:图书来源,主要是父母或者学生自主购买,自发常态化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人数比例较少。

(5)阅读目的:一是为获得资讯而读,读经典名著主要是为了完成作业,应对考试。二是为情感需求而读,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群体参与这类阅读的人数特别多,几乎所有这类孩子都有“真课外阅读”,作品涉猎也最丰富。

(6)阅读层次:大部分孩子还只是停留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阶段,极少数孩子能够达到分析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划分依据《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不赘述)

(7)阅读期许: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拥有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且种类丰富,甚至具备大阅读的特征。简单列举部分学生通过“微心愿”希望得到的图书:《三重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莲花》《苏菲的世界》《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

从统计看,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任务驱动下的功利性的被动课外阅读多,自主课外阅读少;二是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时间少,自主阅读作品来源单一;三是不少孩子渴望阅读,有自己的“诗与远方”,但现实环境下阅读动机受抑,阅读层次不高。

2.优化环境支持 农村孩子,家庭经济相对薄弱,家长文化层次不高,从课外阅读的角度看,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一方面硬环境打造。首先是学校读书环境的升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在硬件上要基于阅读氛围的营造,从缔造书香教室到设立专用阅读工作室,从常态开放的学校图书馆书目充实,到班级漂流图书角的建设。其次是软环境的改善。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家校共建,营造良好的家校读书氛围。我们还依托市公益创投项目,指导帮助学校成立留守儿童阅读关怀工作室,设立亲子阅读热线,网络亲子阅读交流平台,向学校和学生赠书。同时筹划了四所城市学校和这所农村学校开展“城乡悦读手拉手”活动,为学校募集图书近千册,有效从大环境小气候上改善了学校阅读环境。

3.注重技术指导 阅读技术指导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名著导读的基本课型上,主要有“激趣导读、读中推进、读后提升”三种着眼阅读过程支持的课型。不论哪一类课型要着定位于阅读推进和思维提升。其次是平台搭建,引导师生间或者亲子间建立小型化的阅读社团和点对点的阅读共同体,立足开展个性化的交流引导。一次活动中,我们阅读推广者和学校老师,与学生成立了若干个师生阅读共同体,在阅读访谈结束后,利用手机、网络等手段保持阅读分享与交流,效果明显。

4.开展体验互换 阅读过程支持一定要基于阅读关怀,在开展阅读指导时特别注意个性化点拨,点对点,交心式,谈话式,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以阅读体验互换的方式引导孩子阅读。这对语文老师是比较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在体验互换的之前,一定要尝试师生共读,同时注意说话的切入方式,既不能大而空,也不能直奔主题。可以从农村学生的校园生活切入(部分的也可以从家庭生活琐事随机切入),这样能让学生暂时淡化师生间阅读体验的不对称,从而放松阅读分享的心理戒备。事实证明,我们采取这样的交流预设,就比较好地解决了与农村陌生孩子短期深度交流难的问题,许多令人感动的农村孩子的阅读故事才会从孩子嘴里娓娓道来了。

5.恰当激励引领 一要坚持多元评价。决不能以孩子现有的文化成绩替代对孩子阅读经验和阅读生活的判断,要尝试多种评价指标的构建,采用不同的形式表彰激励,相信孩子的阅读潜力和发展潜能。我们第二次阅读访谈的25个孩子,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偏下,但孩子阅读体验好,阅读故事感人,后来我们对这批孩子采用了奖励并赠送书籍的形式,半年后许多孩子的阅读视野自觉扩大,阅读水平明显提升,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和文化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要注意对阅读成果的优化演示。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对孩子的阅读感受与阅读故事,进行了展示,并将部分孩子的故事编撰成书,这些孩子的榜样示范带动了更多的孩子参与阅读,同时对这些孩子自身以及他们身后的家长主动坚持阅读也是一种有力的鼓励和支持。

四、把握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二十多年的课堂实践,加之在阅读推广中的切身体悟,结合与学生阅读体验互换,我以为对农村初中生而言,阅读过程支持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准确把握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1.准确定位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关系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虽时空不同,素材有别,方式各异,但却紧密相关。课内阅读(含阅读教学和名著导读),一是定位于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课堂预设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冲动,比如在这所农村初中,我们曾开设了一节《布鲁克林有棵树》的导读课,虽然不是考试篇目,但老师对文本巧妙导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兴趣。本来课前老师多次布置预习也只有不到10人读过这本书,在老师课内阅读的激发引导下,全班35个孩子,28个在课后读完了整本书,其中6个孩子读了两遍。二是定位于提升学生自觉阅读动力。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隐形和显性变化,就能培育出孩子对书籍对文化的敬重,将阅读纳入自己的生活视野。这一个层次定位比阅读兴趣层次更高更持久。我们可以约请专家现身说法,还可以通过老师自身示范。该校一名女教师,自己喜欢阅读,也经常写随笔,在课堂上常常用自己阅读写作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她的学生对课外阅读认知层次上就要高一些。三是定位于提供阅读技术支持,推进学生课外深度阅读,主题阅读。语文老师阅读课教学千万不能就文教文,不能靠船下篙,必须着眼于方法指径。

2.科学界定阅读过程支持的边界 一是要尊重阅读的个性化。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看,课外阅读都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老师介入支持的时候,切不可一刀切,整齐划一开展运动式的阅读支持。除了大方向上的筹划和把握外,不要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责品评,更不能在公开场合随意表态,以免挫伤学生的阅读个性与自信。 二是切不可⑺有阅读全程任务化,不能在学生阅读动机还没有充分激发和调动的时候,以作业的布置来强行推进,凡阅读必作业,凡阅读必考试,一读书就写读后感,这些简单粗糙的做法最容易挫伤学生阅读热情。更要充分发挥柔性支持的功效,可以师生私下共读交流,不预设交流话题,谈话式的与学生交流,这样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生成。三是老师要认可阅读的诗意追求和情感浸润。对孩子阅读篇目选择、阅读感悟生成、阅读体验的分享要充分尊重,不能随意公开学生私下交流内容,对孩子哪怕略显幼稚的阅读体验,都要小心呵护,巧妙引导,尊重孩子的阅读心理。

当然,我们的阅读过程支持也只能帮助处于“课外阅读洼地”的农村初中生过上“兜底”的阅读生活,真正改善农村初中生的阅读生态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阅读过程支持仅有语文人还不够,尽管我们依然在阅读推广的路上。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生阅读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与实证研究》(课题编号DBA150336)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①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3)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83-1

前一阵子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山东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教学视频,听后感慨颇多,深知读书的作用不容忽视,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不再觉得下笔难,而是下笔如有神;读书还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高,等等,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使得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尽情汲取丰富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悄然提高,我觉得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方法给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指明了方向,不愧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崭新路子。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课内阅读,还让学生课外阅读,当学生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后,效果会更佳,我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就是“展开双翼一起飞”,下面简单说说我是如何引领学生展开双翼一起飞的?

一、狠抓课内阅读

在小学阶段一共编入了三百多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编者经过精心挑选的,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提高,必须在课内阅读上狠下功夫,下足功夫。有人曾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件事情看做是一项建高楼的大工程,那课内阅读应该就属于建设这个打工程的坚实地基,只有稳稳当当地打好地基,才有可能向上建高楼。

有的语文老师有一种错误的误解,认为中考时书本知识考得很少,所以书本知识就可以不受重视,很多的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时仅仅停留在生字词的理解、中心思想的归纳、一些简单语法的分析上,等等,学生是从老师的手下获得了一些“鱼”,但是真正让学生去分析一些课外的同类型的阅读篇目时,学生仍然只有傻眼的份儿,使得试卷上遍布红色的叉叉,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成了如今小学生的流行病。我觉得语文老师在课内阅读时要让学生获得“渔”,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还要引领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在体验中训练听说读写等的能力。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虽少,却都是我国民族语言精髓的精品,徜徉在课本中,可以领略祖国河山的美丽,可以走近中国的近代史,也可以去欣赏古代的经典诗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读中品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接受美的熏陶等等,学生通过读在丰富自身语言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通过一定量的课内阅读,学生再碰到一些同类型的阅读篇目时定会触类旁通。

二、课外融入课内

三百多篇课文对于学生的海量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文的外延应该等于或大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师要将课外阅读巧妙地融入课内阅读中来,那样学生的眼界会越来越开阔,在眼界开阔的同时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会跟着越来越丰富,而且学生读的性质也会跟着改变,由漫无目的的小和尚念经变为有意义、有目的的读。

当然在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时,还需要教师引很多的路。如在师生共读中,教师给学生带路,小学生在自己的同伴发生变化时,情绪和情感体验等都会随着变化,当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时,师生边读边交流,情感体验得到共鸣,阅读兴趣就会自然增加。而且一般的学生都会把老师当做自己心中的偶像,当老师和自己一起阅读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认真阅读,学生一旦被老师领进书的世界,学生对阅读的酷爱将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我喜爱看科普类杂志, 我们班的学生有近八成的学生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可见教师的“身先士卒”在阅读教学中一条既朴素又有效的做法。

三、有效拓展延伸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4)

2、教学的具体情况:

亮点特色:(1)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本组语文教师在朗读、写字和教学用语等方面都显示了深厚的语文素养。处理课堂突况时显得沉着、机智。

(2)教学组织井井有条。本组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都很有方法,像一年级的老师,虽然学生入学不久,但课堂秩序却很好,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这与老师平时严格地训练和科学地管理是分不开的。

(3)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语文。比如,罗赟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事物练习说话,尚继权老师通过“拿起来闻一闻”来体会苹果的香味,张常武老师通过引导孩子回忆生活中的现象来认识“影子”,杨行慧老师让学生通过做弯腰的动作来体会“鞠着躬”,向琼老师通过让学生体会在极度饥渴状态下看见了水的反应来理解词语“迫不及待”,……

(4)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识字写字是一二年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避免机械的记忆,老师们都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像熟字加减偏旁、猜谜语、自编歌谣、在生活中识字,等等。

不足遗憾:(1)在所听课中,缺少绘声绘色、入情入境的个性化朗读。朗读以齐读、小组读居多。(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得过多,显得放不开手脚。(3)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

这可能与低年级阅读刚起步有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本期教研活动计划:继续开展以“增强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交流阅读教学的好方法、好经验。

1、加强读书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读课文时,不管是自己读,还是听别人读,都要求眼睛看着字,最好手也指着,让每一个字从学生的眼睛里扫过,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和理解。

2、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读中悟,悟中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教师要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多种方式的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层层深入研讨。要通过朗读的快慢、语气、轻重等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都至关重要。

4、开展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走出来,将生活与课堂相联系,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语文。

三、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建议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5)

1.研究对象:将笔者任教的初二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一班作为实验班,二班作为对照班,各有学生45名。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性别、生源、成绩构成无统计学意义。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授课内容和授课时数都相同,由笔者亲自授课,每一阶段课程结束,用统一试卷考试。

2.教学方法

(1)实验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即先针对学生对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实施,通过提问、考试等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2)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现状分析:初中阶段,由于年龄和文言文语言风格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老师教学模式形式化,采用的阅读材料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堂互动不够,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阅读能力。

计划(P)

针对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改变计划。

制定教学目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将此作为教学目标。

定期进行总结和考核,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计划。

实施(D)

老师提高自身素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班,提高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加大老师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和深度,争取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老师教学模式改变: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提供的相关阅读资料,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有层次地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老师课堂适时总结,评语给予积极多样的肯定,提供学生互相讨论的机会,在辩论中加深文本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初中生的自制力较差,为防止他们半途而废,从小目标开始。老师课后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

检查(C)

老师通过随机抽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阅读量以及对阅读喜欢的程度等。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计划。

通过定期的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

处理(A)

每段课程结束时,老师对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并加以改正。同时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老师教学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接到反馈后,老师及时修改教学计划,把优秀的经验继续保持并发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作为下一阶段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

二、结果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6)

阅读是一项涉及面广并且很复杂的技能,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交际具有极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在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总量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器官占6%。显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巩固语法知识、扩大和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张树昌、杨俊萱,1985:79-84)。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如何设计,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在对长期进修留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长期进修留学生,包含初、中、高不同等级,学生来源包括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经过访谈、预调查、评估和调整几个阶段设计而成。问卷对调查对象设置了水平、地区和性别三个维度,采用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入与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考虑到文章篇幅,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对不具有显著差异的维度不在文中提供数据说明。

3 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过程在上课时间完成。需求分析问卷分别发放266份,回收2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95.9%。

二、数据分析

1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

(1)排列第一位的项目选择

表1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2.09,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是最好的选择。

表二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

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18.16,df=8,p

表3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比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级学生对A项和B项的选择比率远高于其他项,中级学生的选择比率在A(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和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之间,并且比率比较分散;而高级学生则是在五项(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选择中更趋于平均。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上排列第一位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0.54,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排列第二位的项目选择

表4全体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

对不同诜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10.57,df=4,p0.05,说明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没有显著差异。他们都认为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是最好的选择。

考察不同水平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卡方统计结果显示:X2=384,df=8,p

考察不同性别留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课堂活动排列第二位上的选择频次,对不同选项的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5.11,df=4,p>0.05,说明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选择偏好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1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在为阅读课制作需求问卷之前,对担任阅读课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一些在阅读课上经常出现的课堂活动:A项(老师详细地讲解生词和语法)、B(在阅读课上也有说话方面的活动)、C(老师让我们阅读报纸和杂志)、D项(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些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有帮助的阅读作业)、E(老师给我们提供除了课本以外的别的材料)。

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在阅读课上对A项内容最为偏爱。留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准确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知识在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汇与语法知识是阅读理解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孙晓明(2003:35-39)总结了国外专家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第二语言阅读是语言的问题,而非阅读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极为重视,成为对阅读课的第一需求。因此,阅读课教师应该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环节予以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过犹不及,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讲解过多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对老师过分依赖的严重后果,使教学陷入单方输入、被动接受的静态模式,语言学习的目的难以达到。那么,阅读课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阅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阅读课教师在讲解环节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互动”,应该对讲解环节精心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在双边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此外。D项成为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第二大需求。此项数据表明留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事实上,课外阅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大多得益于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仅能使读者巩固语法,增强语感,促进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整 体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创造词汇习得的绝好语境。让学习者有机会沉浸在目的语的大量输入中。弥补课堂教学阅读量不足的缺陷,使词汇量实现增长(刘畅,2002:2)。但遗憾的是,目前可供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少,这也给阅读教师提出很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界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编写适合留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在这方面,我国英语教学界的经验值得借鉴。

除此以外,在此项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在水平维度上存在差异。初级学生比较需要A项和B项:中级学生对A、B、c和D项都比较需要;而高级学生则对五项都比较需要。结果显示,除了所有调查对象共同需要的A项以外,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对阅读课课堂教学的需求呈现出逐级增多的态势。而且,初级学生更关注阅读课堂的交际性,中高级学生除了关注交际性以外,在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方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2 启示

首先,我们认为第二语言教学阅读课堂中的交际性活动应该引起阅读教师的充分重视。我们同意李世之(1997:78-81)的看法:“阅读,最终目的是理解。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解,而是语言能力的形成。”多种课堂活动的配合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必要的。交际性的活动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学习者对阅读能否产生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尽量减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当发觉学生注意开始分散时,应注意形式和内容的适当变换或穿插其他活动,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朱益华、肖仕琼,2006:93)。阅读课堂上的交际性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习者进行参与式的学习。在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生围绕阅读材料中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阅读是他们进行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学生通过阅读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实质上,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阅读材料对于学习者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式的学习组织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王晓平、胡娇,2006:63)。

其次,中高级学习者在此项需求中,表现出了对阅读学习策略的重视。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中高级学习者认为阅读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阅读的熟练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熟练的读者对词的再认是迅速而自动化的,很少发生阻断,能使词的意义很快用于更高水平的加工(何涛,2002:21)。吴勇毅(2007:42)的研究也指出成功的汉语学习者会有效地应用认知学习策略,他们会课后阅读汉语读物,用汉语思维,避免使用母语等,而且水平越高的学生用起来越是得心应手,而水平越低的学生越难使用,甚至无法使用。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相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中高级学习者会对增大课内外的阅读量有特别的需求。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证明为了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仅仅投入适量的学习的效果不如过度的学习,即所谓的“过度学习效应”。当然,“过度”也有极限,据实验证明,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最佳。要达到“过度学习”就必须有足够的学习材料,且必须保证一定的复现率(高小亚,2006:16)。在第二语言阅读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初级阶段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随着阅读文本难度的增加,到了中高级,对语篇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的掌握对于理解读物也至关重要。因为“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丁毅伟,2004:17-18)。而所有这些条件都要以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为基础。大量的阅读是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我们认为,留学生对更广泛阅读的需求,也与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有关,这也要求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在教材的时代性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阅读课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以互动的方式对课文作必要的讲解,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的语言交际活动。

留学生对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分析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汉语阅读教学提供依据。近些年,随着国外外语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蓬勃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师,在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真正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毅伟.第二语言阅读认知观.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高小亚.生词与课文的关联度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6.

[3]何涛.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研究一中级汉语阅读教材生词童统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4]李世之.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7,(1).

[5]刘畅.论课外阅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2.

[6]孙晓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知识与阅读能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7]王晓平,胡娇.提高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国外关于阅读兴趣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江西教育科研.2006,(2).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7)

作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全体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着想,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喜欢阅读。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龄越大学习就会越吃力,因为阅读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老师和家长不注意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枯燥、充满艰辛,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孩子在低年级体味到阅读的乐趣,就能爱上阅读,而且“爱一辈子”,一生都能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幸福与温暖。而如果在低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太少,无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此时此刻没有“爱上”,以后的“引导”只能是事倍功半。课外阅读的缺失,也会使学生缺少了一份学习语文的乐趣,一种在书香的浸泡中才能散发的书卷味,一种在对优秀读物的感悟欣赏同化中自然成长的舒展。

其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进行课外阅读不是语文课额外的任务,而是分内事。

“课外阅读”也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高效教学之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在150万字左右(还不包括需要背诵的160首诗文),而我们的六年十二册语文课本才30多万字,是“课标”要求的1/5。缺少阅读积累的语文教学,只能用大量的作业去填补先天的不足,勉强将质量“扶上”高分的台阶,其结果使学生在考试后极度放松,更加厌学。大量的优秀读物进入学校、进入课程,使学生的语文积累增强,所谓厚积薄发,饱满的阅读量使学生整个学习基础得到了加强,学生不光语文成绩好,其他学科也因此受益多多。这是被许多专家论证过、又被许多老师实践过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其三,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体验并享受职业快乐的唯一途径

语文教师工作量大、作业多,是学校里最辛苦的群体。一个又一个初为人师者由轻声细语变为声嘶力竭,在几年几十年的“磨练”中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爱学生”的能力。很多老师经常因为学生不写作业、不会做题而责骂他们,以致“惩罚”屡禁不止。如果能找到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的办法,我们绝对都是慈爱的老师。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养、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优秀的儿童 “课外读物”是医治学生浮躁、无聊的良药。孩子爱上了阅读,很快会变得的乖巧、沉静。爱阅读的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奇特,善于模仿,感悟能力很强,而且行为习惯好,处处给人一种“有教养”的感觉。

有阅读习惯的班级,课间课前总是静悄悄的,同学们安静地读书、作业,再也不屑于追逐打闹、声嘶力竭这些“低级趣味”的游戏了。语文课堂总会熠熠生辉,学生信息量大,眼界开阔,动辄引经据典,而且习作笔下生花,让老师常常在惊喜中获得意外收获,做老师的成就感和快乐时时温暖着身心。

其四,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推动因素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我针对这项目标,确立我校语文组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锁定课题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研究实验。在探索、摸索的实验过程中,有些收获,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探讨。

1 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

在实验阶段中,实验教师精心研读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实验教师的观摩课堂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例具有示范性,真正把课外阅读引领进课内,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得益多:学习兴趣浓、阅读广泛、情感流露真实、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各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所开的课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课题,精心设计课例。

1.1 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整合同题材、同类型的课外语句。

如:江平英老师的《花钟》一课,就抓住课文的重点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入地品词读句,品读出作者抓住花儿的形状进行描写,把花儿开放的样子写活了;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插入了课外同题材的描写花儿开放的美文让学生读,加深学生对语句的感悟,然后又让学生仿写。学生情感被牵动,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教学效果佳。

1.2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无痕整合课外读物。

刘铭荣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在课中让学生描画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继而精心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土。接着他又巧妙地说“少年的闰土的形象不但在鲁迅的心中是这样活泼可爱,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鲜活的印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成长以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这一问一出口,马上出示这样的填空:()的中年闰土。这样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的思维开放了空间,让学生自发地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对课外的文章《故乡》产生了阅读兴趣,《故乡》这篇有关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就很自然地走进了课堂,不娇柔不做作,就“随风潜入夜”般“润物细无声”。

1.3 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整合名言、警句、格言。

曾俊盛老师的《草船借箭》文题设计新颖独特,通过用四字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得不读《三国》,向整个作品引申。

雷继梅老师执教的《匆匆》则紧扣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阅读,即让学生明理,又让学生积累语言。

1.4 以课文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江雪清老师执教的《太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有趣的传说《后羿射日》,学生对太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的储备。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们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每节课开完之后都有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评议。

2 结合课堂开展各项专题读书活动,整合课外读物,培养读书习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1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先分年级定好阅读计划并制定好开展专题活动的方案。低年级的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开展课外识字活动入手;中年级的教师以发展学生阅读词语水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突破口;高年级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经过实验老师的反复探讨与研究决定分年级开展如下阅读活动:

①低年级开展“聆听阅读”半小时和“识字乐”、做“识字剪报”活动。②中年级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的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做“我的阅读收获”卡;做阅读小报; ③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诵读”半小时、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读书乐演讲活动;写读书心得;编辑“我的阅读书库”;收集积累美段、美句等活动。

2.2 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学生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古诗、拼音故事”读书月、中年级童话阅读月、等高年级美文读书月。并且做到“重过程、讲实效”,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我们的读书活动以月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①、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广泛阅读,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就行。②、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够读通、读懂、读出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阅读内容,并能进行赏读。③、研读阶段(适用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读,写出读书心得。教师因材施教,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④、总结阶段。主要通过举办“读书收获”小报展示、评选“读书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

3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3.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因我们市的书市的原因,孩子可选的读物不多。

3.2 教学中虽然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取舍,资源的整合,解决如何利用资源的问题,但是发现学生仍然是无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效地取舍,长篇大论地抄写下来或背下来。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9)

有些老师被很多学生喜欢,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渊博、上课幽默风趣等,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师课堂要有情,要让学生从感知你的情开始,最后引起共鸣。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法和课文融在一起,而只是简单授课,哪怕这节课重点是突出,学生会应试,所教学生成绩斐然,但依然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多学生在这些长久以往的教学中没有了对语文的感觉――它就是一门冰冷的科目。所以语文老师要用情将自己“丰满”起来。

“我要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开心!雀跃!老师要在读的时候,或者在引导学生赏析的时候,要学生感觉到他自身的感情,继而传递给学生,使整个课堂充满了阳光。语文课需要一个有才情的老师,最终受到学生青睐也只有是有才情的老师。教师的“丰满”最终使师生得益。

二、要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价值

法郎士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是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即使一个阅历再丰富的人,他的直接经验也是有限的,那么,阅读给予人的便是间接经验。这种经验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激发一个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

对中学生来说,直接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他的人生体验,激发他的想象力。这种间接经验还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源泉。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写作是把自己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经过揉合、加工、提炼,变成作品。一个人的经验越丰富,作品的内涵也就有可能越丰富。

很多孩子之所以常常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很大程度上就是读得太少。而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

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学到了要有人生时刻保持一颗战胜困难的心,阅读《陈涉世家》要领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阅读《三峡》要知道美要自己去领略……文章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很多景象,我们要使学生在这面R子里头看到人生百态,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或是没经历过的,还有无限的风光等等,时刻都警示自己要以怎样的姿态活着。这就是阅读的价值。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10)

一、在“专业阅读”中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才能不断积淀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强化职业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这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专业阅读”沙龙活动,成立乡村教育家专业阅读实验班,校长亲自担任实验班班长,和大家一起读书交流,学校则经常推荐阅读书目,购买阅读书籍,以方便教师阅读。每次“专业阅读”沙龙活动,都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1.分享阅读格言: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大家朗诵一些经典的阅读格言,让教师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然后慢慢地品味和记忆。

2.交流读书心得:安排部分教师把自己最近阅读的读书心得和大家交流。

3.讲述阅读故事:让老师讲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能给人启发的读书小插曲或者名人阅读故事。

4.推荐最新书籍:让老师把自己最新看到的、听到的新书或者佳作推荐给大家阅读。

专业阅读沙龙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让教师感觉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阅读慢慢就变成了教师自觉的行为。

二、在“教育写作”中反思

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写作,教育写作是教学研究的反思、总结和升华,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特级教师管建刚写道:“教育写作是最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只要你拿起笔来,你就有展示的机会。研究需要记录,你天天记录,说明你每天都思考着教育,牵挂着教育,惦念着教育,你就能成为教育的行家。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刹那的智慧灵光。教育写作,将是成就你牵挂教育的最好方式。”在教育写作中牵挂着教育,理解着教育,研究着教育,幸福着教育,这是教师最美的人生状态。

由于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科研和写作的氛围,学校一些老师经常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受到其他教师的羡慕和追捧,成为学校“教育写作”沙龙的重要资源。每次教研沙龙活动,主持人首先隆重推荐本校教师最近发表的教学论文,向的老师表达热烈的祝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其他老师从身边的榜样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接着让的老师给大家介绍写作的经验、投稿的经历和发表的感受,给其他人以有益的启发;然后让老师们互相交流教育写作的困惑、写作的方法、探索的历程等,大家互相提问、互相回答、互相启发,汲取有益的经验;最后,教研组长推荐一些教学杂志上最新的好文章给老师们阅读。

“教育写作”沙龙并非一般的写作讲座,它类似写作研讨会,旨在以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唤醒身边的人,从心理上减轻老师对写作的畏惧感,激发老师的写作热情,让教师专业写作蔚然成风。

三、在“课堂研讨”中碰撞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研讨课堂教学,形成思维的交锋和理念的碰撞,在研讨中提高教学能力,是学校教研沙龙的重要内容。“课堂研讨”沙龙活动,也就是常说的观课、议课,不同的是,它特别注意避免“你评我评大家评”的泛评浅议,突出一个结合和一个互动:

1.观摩和评议结合。学校提前把需要研讨的公开课拍摄下来,研讨时根据讨论的需要再进行随机的课堂回放,老师们根据课堂进度一边观摩课堂,一边评议,让评价更加有的放矢,富有现场感和真实感,提高研讨的实效。

2.教者和听者互动。在课例研讨前,先让执教教师说备课和教学情况,梳理一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教学反思,然后再让其他教师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建议,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样,教者和听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互动和生成,形成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四、在“专题探究”中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实际问题,感到无法解决,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深入教师之中,敏锐地捕捉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归纳成若干个研究专题,再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的思考和探究。

前段时间,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整理出以下一些专题:“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预设和生成如何有机融合?”“怎样设计课堂‘主问题’?”“怎样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围绕这些问题,请教师先认真思考,搜集资料进行前期学习,初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的发言材料,然后在“专题探究”沙龙中进行发言。由于问题从教师中来,而且研讨之前进行了细致地调研、学习和思考,所以在讨论时教师们有话可说,有感可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这样的校本教研,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领导也很重视把教师的深刻发言和优秀文章进行整理和汇编,存档备案,或及时向各种教学杂志推荐,让教研成果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和供同行们学习。

五、在“专家引领”中提高

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引领,没有专家引领的实践可能会陷入盲目和歧途。如果说教师个体学习属于“自主引领”是成长的基础,同伴互学共学属于“互助引领”是成长的动力,那么邀请专家名师指导,在“专家引领”下科学高效地学习研修则是成长的提升。只有“自主引领”“互助引领”“专家引领”达到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时候,教师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定期邀请省市的教育专家和名优教师到学校指导教学,作辅导讲座,进行示范教学,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点拨,老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请教专家,大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为教师的成长积蓄了足够的动力。

阅读课老师工作经验篇(11)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林州二幼的张利英园长。张园长说:“在2008年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组统计数据,说中国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人均年阅读书量是0.7本。也就是说,中国人人均年阅读书量不足1本。要改变这个现状,培养国民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孩子抓起。但我们很多家长在家里是让孩子通过电脑、手机等看动画片,很少让孩子阅读纸质图书。即使给孩子买图书,不少家长也会选择识字、学拼音等带有“小学化”倾向的图书。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009年,我去郑州参加了一个综合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其中两节关于绘本的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绘本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的文字,特别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此后,张园长就比较留意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信息。2010年,当张园长得知郑州有一个专门的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时,便迫不及待地赶去参加了。“在这个培训会上,我看到了优秀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展示,对绘本阅读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我也感受到,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们林州方言被公认是河南方言中比较难懂的,孩子们普通话说不好,也影响了表达能力的提高。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在我园开设绘本阅读教学的决心。”

起步:教会孩子如何看书

由于刚开始接触绘本阅读教学,林州二幼并没有将其全面铺开,而是于2011年先在总园的小班进行尝试。起步阶段,为了更容易上手,林州二幼经过不断选择和比较,最终选定了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绘本课程。

小班的孩子在来幼儿园前,大多数没有看过书或只看过不怕撕的布书、看图认物之类的硬纸书,所以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看书时完全没有页码的概念,随便翻翻、看看自己喜欢的图就完事。有的孩子还会把图书撕坏,把书页揉皱。为了尽快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看书,小班的老师们付出了不少心血。“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两个老师和一个保育员都会参与进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进行指导,几乎每个孩子都要反复指导很多遍……”回忆起刚给孩子们上绘本课时的情景,杨志平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不过令老师们欣慰的是,哪怕是刚入园的孩子,两个月后都学会了一页一页地翻书。

让孩子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仅仅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的以身作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在家里继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为了给孩子们做好榜样,郭晓芳老师每次开始阅读前,都会情绪饱满地拿着绘本说:“啊,我亲爱的绘本,我一定会好好地对你哟。”翻书的时候轻轻地翻,给孩子们递书的时候双手拿书,把书放到桌子上时轻轻地放、摆放整齐……林州二幼的老师们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在下课还书时,都会双手拿书还给老师。林州二幼还会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递书、翻书、放书需要如何做,鼓励家长多和孩子进行绘本的亲子阅读。他们对家长的阅读指导甚至细致到亲子阅读时语言的使用,比如在和孩子开始新绘本的阅读时,家长不要说“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而要说“宝宝,你给妈妈讲一个故事吧”。

突破:把教学当作课题来研究

小班的王海霞、杨静、郭芳老师为了上好绘本阅读课,查阅了大量关于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还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但她们很快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资料不够系统,不能很好地为园里以后全面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提供系统化的经验。有一次,王海霞老师去外地学习时,遇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马开剑老师,就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马老师说,到了这个阶段,最好去做一个课题进行专业研究,并在研究中系统地提升自己。回去后,小班的几位老师就开始着手课题的准备工作。由于没有做课题的经验,她们邀请了林州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张冠群做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上给予专业指导。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几位老师的课题“幼儿园绘本阅读组织实施的研究”终于在2012年6月成为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立项课题。参与课题后,几位老师更加潜心研究绘本阅读教学,每上完一节绘本课都会写教育随笔,并对授课进行反思。几个老师还经常互相观摩彼此的绘本课,取长补短。工夫不负有心人,几位老师的课题最终荣获201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精研:将同课异构进行到底

经过几年的实践,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后,林州二幼决定将绘本阅读教学推广到分园。于是,下申街分园和小菜园分园于2013年秋季也正式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为了尽快加深分园老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理解、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技巧,分管分园的秦翠芳副园长策划在两个分园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2013年冬天,两个分园所有的小班老师,在精心准备1个月后,都加入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8个班上了十几节公开课,其他老师听课后,拿出专门的时间发表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南京师范大学早期阅读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张歌老师来园进行讲座时,对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告诉大家,绘本阅读教学和传统的语言教学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大家应该跳出框框。

张利英园长对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也十分赞同,并果断将其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让总园的老师们也加入到了教研的队伍中来。2014年春天,三园联合的同课异构活动展开了。每个年级段都选择了两本绘本作为授课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各个领域,并在难度上具有一定的梯度变化。老师要上不同的绘本,还要给不同班的孩子上,被作为研讨的课达到了60节。所有的园领导和授课老师都加入了评课之中,大家的思想激烈地碰撞着,都沉浸在浓浓的教研氛围之中,有时已经到了晚上八九点,还意犹未尽地讨论着。通过这次大型的教研活动,大家对绘本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绘本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流程、模式;不同的老师会对同一绘本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绘本不同的老师来教,可能有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同一老师面对不同的孩子会生成不同的课程……绘本恰如一棵大树,图画和文字母本只是树干,老师的教学犹如树的枝丫。只要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无论哪种教法,都有可能在树干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新枝,最终让绘本阅读教学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延伸:用绘本生成各种活动

绘本进入林州二幼时,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材料。而随着绘本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不断向五大领域的其他领域进行渗透。比如用科普类的绘本来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用反映人际交往的绘本来促进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绘本也不仅仅是上课用的材料,也是开展各种延伸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得力助手。在各种节日的时候,林州二幼的教师们也会自己寻找合适的绘本,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主题活动中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林州二幼借助绘本《火焰》,组织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阅读活动。狐狸妈妈火焰为救自己的两个宝宝与猎人和猎狗斗智斗勇的故事、绘本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老师和幼儿的联袂表演,将抽象的母爱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具体地感受到了母爱是什么,激发了孩子感恩妈妈的情感。

孩子们在阅读绘本后为家长献上《雨中接妈妈》《最美的画》《游子吟》《不再麻烦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等关于妈妈的歌曲,并为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项链,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让妈妈们充分感受到了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温暖、快乐。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林州二幼又将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的故事移植到《熊出没》中,编排了情景剧――《光头强的幸运日》。林州二幼的两位男幼师扮演熊大和熊二,众多孩子扮演光头强等其他角色,在林州市庆“六一”联欢会上为林州市的孩子们演出。角色是孩子们熟悉的角色,故事很吸引人,又能教给孩子智慧,因此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硕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时期,在孩子身上种下阅读的种子至关重要,孩子将会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并因此受益终身。林州二幼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之后,很多孩子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郭晓芳老师说:“以前孩子在等家长来接的时候,都是看电视、玩游戏。现在,我带的80%的孩子都选择去图书角看书。他们在图书角会边看边交流,有时还会拿着书向老师请教,和老师交流。”张利英园长介绍,有一次她从当地的一家绘本馆经过,遇到了两个本园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旅游回来。他们路过绘本馆时,两个孩子都吵着要去绘本馆看书,所以他们连家都没有回就去了绘本馆。家长告诉园长,因为孩子特别喜欢看书,所以他们都办了绘本馆的会员卡,经常带着孩子去看绘本。遇到孩子特别喜欢的绘本,他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买回来。如今,两个家庭都拥有了初具规模的家庭图书角。

张利英园长当初想提高孩子们普通话水平的愿望如今也正在慢慢实现。小菜园分园的牛林枫老师说:“我们分园地处城乡接合部,孩子们的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但自从我们园大班的孩子从2013年冬天开始上绘本课,我明显感觉到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描述一个事物的词汇、角度明显更多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

绘本阅读教学也让孩子们变得懂礼貌,更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张利英园长感慨地说:“有一次孩子们排绘本剧,我去观看。当我蹲下来看道具时,有个孩子竟然主动给我搬了个凳子让我坐。当我说了‘谢谢你’,他还对我说‘不客气’。其实这个孩子和我并不熟悉,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可以做到这么有礼貌,我真的很感动。”